01.09 山因鹿名,寺隨山名,茶隨寺名——鹿苑茶

鹿苑茶是黃茶中的又一佳品。它產於湖北省遠安縣鹿苑寺。迄今已有750年曆史。據縣誌記載,起初不過為寺僧在寺側栽培,產量甚微;當地村民見茶香味濃,爭相引種,逐漸擴大栽培範圍。鹿苑茶以產地鹿苑寺而得名。此茶屬黃茶類,風格獨特,具有色澤金黃,白毫顯露,條索清香持久,葉底嫩黃勻稱的品質特徵。鹿苑茶產於遠安縣西北群山之中,已有七百餘年曆史。已載入《中國名茶研究選集》和全國高等農業院校試用教材《製茶學》中。

山因鹿名,寺隨山名,茶隨寺名——鹿苑茶

湖北省遠安縣出產的鹿苑茶,是我國茶葉百花園中的一枝奇葩,古往今來盛名不衰,倍受全國茶客青睞,多次被評為全國名茶。

山因鹿名,寺隨山名,茶隨寺名——鹿苑茶

乾隆年間,鹿苑茶被選為貢茶,相傳乾隆皇帝飲後,頓覺清香撲鼻,精神備振,飲食大增,於是大加誇讚,並封其御名為“好淫茶”。清代光緒九年(1883年),高僧金田雲遊來到鹿苑寺講經,當它品嚐了鹿苑茶後遂題詩一首,稱頌鹿苑茶為絕品,詩云:“山精石液品超群,一種馨香滿面燻。不但清心明目好,參禪能伏睡魔軍。”

山因鹿名,寺隨山名,茶隨寺名——鹿苑茶

鹿苑茶系我國黃茶之珍品,除了得天獨厚的土壤、氣候條件之外,在鮮葉採摘、幹茶製作上要求極嚴、極細、極精。鮮葉採摘要細嫩、新鮮、勻齊、純淨,採摘時間在清明節前後十五天,採摘標準是一葉一心,不帶魚葉、老葉、幼果。鹿苑茶的製作工藝大抵分為殺青——炒二青——悶堆——揀剔——炒乾等五大環節。精製後的鹿苑茶色澤谷黃,白毫滿披,條索環狀,蘭草香味持久,滋味醇厚甘涼,葉底嫩黃勻整、純淨。

山因鹿名,寺隨山名,茶隨寺名——鹿苑茶

南宋寶慶元年(公元1225年),在距縣城鳴鳳鎮西北七公里的鹿苑山麓建一寺廟。此地蘭香幽谷,鳥鳴空山,清溪山腳轉,白雲山頂纏。山林中常有鹿群出沒,嗷嗷而歌,故山名鹿苑山,寺名鹿苑寺,茶名鹿苑茶。可謂山因鹿名,寺隨山名,茶隨寺名,名山名寺名茶,天設地造,一脈相承。

山因鹿名,寺隨山名,茶隨寺名——鹿苑茶

鹿苑寺位於縣城西北群山之中的雲門山麓,海拔120米左右,龍泉河流經寺前,茶園多分佈於山腳、山腰一帶,峽谷中的蘭草、山花與四季長青的百歲楠樹,相伴茶樹生長,終年氣候溫和,雨量充沛,紅砂岩風化的土壤,肥沃疏鬆。茶樹生長繁茂,形成其特有品韻。

山因鹿名,寺隨山名,茶隨寺名——鹿苑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