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如果武松取代楊志押送生辰綱,結果會怎樣?

張光久


其實楊志已經是非常厲害的了,楊志已經做得很好了,生辰綱的丟失其實並不是楊志的責任的。因此,即使是用武松來代替楊志來負責押送生辰綱,生辰綱也是一樣要丟失的,而且相信生辰綱會丟失得更快的。

看過《水滸傳》小說的朋友們,之所以會在押送生辰綱這件事情上,比較看好武松或者是認為,如果換成是武松押送生辰綱的話 ,可能生辰綱就不會被劫走了!主要是因為在《水滸傳》小說裡,花和尚魯智深曾在十字坡孫二孃夫婦開的黑店裡,被孫二孃夫婦用蒙汗藥給麻翻了,而武松卻在一進十字坡的時候,降服了孫二孃夫婦……因此,得出結論:即武松要比魯智深和楊志厲害得多了!

然而,事情真的是這樣的嗎?!大家不妨再結合《水滸傳》原著小說的描述,再來一起簡要地分析分析,楊志押送生辰綱失敗的原因吧:

其一是,楊志求官求功名的心太熱切了,這使得楊志在做事情的時候瞻前顧後縛手縛腳。

其二是,梁中書對楊志的不夠信任,例如梁中書特地派了“老督管”等人來監視楊志。

其三是,押解生辰綱的眾軍士,因為楊志是一個囚犯出身,所以對楊志還不太信服。

也就是說,假如是把楊志換成是武松,若是也碰到上述的情況的話,武松也一樣沒轍的,也是一樣會押送失利的!在原著小說裡,在生辰綱被劫走之後,楊志是選擇自殺了(後來又被人給救了回來);而與楊志一同押運生辰綱的一群傢伙們,醒過來之後卻反要誣陷是楊志弄丟了生辰綱的。就已經完全能說明一切問題了……











騎蝸牛走高速


楊志失陷花石綱和生辰綱,無不以他性格有關。 押送花石綱是翻了船,沉入黃河,赴命後被高俅趕出殿帥府。替梁中書押送生辰綱,路上被晁蓋等人使計用藥蒙倒,慘遭洗劫。如果是武松押送,絕對不會發生這種事。

楊志是啥性格,從做事來說,比較精明。押送生辰綱,他主張不要大張旗鼓,要低調掩飾。不走大道,走小路。天涼歇,天熱趕。隨時變化路線,小心謹慎,處處提防。

可是他對屬下過於嚴厲,從不體恤眾人勞苦。輕則喝罵,重則鞭打。這讓屬下心生怨恨,時不時抵制反抗,讓整個隊伍的和諧出現了裂痕。這才導致致晁蓋有機可乘,挑撥屬下和他的關係,不慎中計被劫。

如果換做是武松押運,絕不會有此事發生。武松做事高調,生性豪邁仗義。對屬下會體恤有加,一路相互扶持照顧,眾人絕無怨言。整個隊伍團結和諧,結伴向前。碰到晁蓋等人使計安排,屬下也會聽從武松指令安排,絕對不會另做主張。

晁蓋是趁著天熱,眾人口渴,安排挑了兩桶酒來誘惑眾人。知道武松等人嗜酒如命,必定會上當中計。可惜真的低估武松了,武松就是因為好酒,所以他絕對在押送生辰綱的箱車裡,自!己!帶!酒!

每天路上歇息時,與眾位軍漢趕路時,小酌一番,順道籠絡一下感情。又逢天氣炎熱,武松自然有備無患。不在箱車裝上個幾罈好酒,怎好出發?武松酒量驚人,喝酒如喝水。要務在身,也不會喝多。喝光了,沿路到酒肆裡買。碰到晁蓋等人在黃泥岡挑酒叫賣,就算陳酒佳釀,也不會理睬。

如果晁蓋使計不成,強力用武。正中武松下懷。以武松之神力,武功之蓋世,眾軍漢配合協力,大家同仇敵愾,眾志成城。只怕晁蓋這幾條槍未必能撐得過。說不定被武松綁了去,直接送官。梁山泊的大當家就此隕落,歷史也就改寫了。

所以碰楊志可行,劫武松未必。水滸是施耐庵所寫,由不得我們編,誰寫誰有理。


灣火


先說結論吧,如果押韻生辰綱的隊長換作武松,那麼晁蓋方的勝算,恐怕會小不少。

首先運送生辰綱的團隊並非是一群泛泛之輩,除了楊志之外其他的廂禁軍也是很能打的,而生辰綱被劫的最主要原因也並非是行程提前洩露或者是白勝演技太好,這一切的根本其實在於先行官楊志身上。楊志是將門之後,在他身上揹負著家族的榮耀,那麼想要光宗耀祖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在朝廷謀個一官半職為國效力為後人做好鋪墊。但有趣的是,楊志把這份責任看得太重,以致於他漸漸的給人展現的是官迷的形象,但是楊志空有一身武功,在為人處事及情商方面實在過低,所以無論是生辰綱還是之前的花石綱任務,楊志的失敗都不是意外。

與楊志一同上路的除了是一個健壯的廂禁軍外,還有一個老都管和兩個小虞候(當然這三人是監視楊志的),一行十五人喬裝打扮後就開始行動了。嚴格意義來講,楊志有丟失花石綱並畏罪潛逃的前課,隨行的人多少會對其施以異樣的眼光,但梁中書說了這趟差事大家都得聽楊志指揮,所以眾人也不敢造次。可楊志一路上是怎麼表現的呢?為了想盡快完成任務,楊志一路催促人們快走,再加上擔子沉,天氣熱,眾人體力消耗很快難免想要休息,但在楊志看來他們的舉動就是想要偷懶,於是楊志就開始起範,惹得眾人很不開心:

那十一個廂禁軍,擔子又重,無有一個稍輕,天氣熱了行不得,見著林子, 便要去歇息,楊志趕著催促要行。如若停住,輕則痛罵,重則藤條便打,逼趕要行。

得虧老都管在廂禁軍中斡旋,才沒讓漢子們當場爆炸。後來的劇情大家也知道了,眾人在楊志的打罵之下又走了小半個月,到了黃泥岡遇到了晁蓋劇組,結果紛紛中招,生辰綱被劫。

如果楊志一路上與眾人和平相處,那麼就算天氣再熱,眾人也會聽從楊志的指揮小心為妙,不至於弄成如此尷尬的下場,如果晁蓋等人要搶生辰綱,除非公孫勝做法,否則毫無勝算。

如果主人公換作武松,首先在人際關係方面就會比楊志處理的好,武松在綠林間行走多年,他的機警也是楊志不能比的。一個融洽的組織能有好的凝聚力那自然就會有很高的戰力了了,想想武松殺嫂後一路上對公差都是客客氣氣的,在孟州牢房和獄友們相處的也不錯,武松從來不會歧視別人,只會打抱不平,正是如此,喜愛武松的人才會比喜愛楊志的人多得多。

但是,就算武松假意被麻翻,以他的一己之力也打不過晁蓋八人組,所以要想順利走出黃泥岡,這酒是萬萬喝不得的~


先做人,再做事。


邏輯文史游


“饒你奸似鬼,吃了洗腳水”,這應該是《水滸》讀者對痛失生辰綱的楊志的最準確評價。平心而論,楊志丟失生辰綱,並不是因為他個人能力不足,而是一種必然,要說他有什麼不對的地方,應該是他不該貪功冒進,即便是出於真心要報答“恩相"的知遇提攜之恩也不行,他根本就不該接這個差使!

但楊志還是接了,很顯然,他是懷著蒼天不負苦心人的願望接的,楊志這個人,武藝是公認的高強,為人也是足夠機警,而從梁中書委他重任時,他一口氣羅列的對桃花山、傘蓋山、二龍山、黃泥岡、白沙塢、野雲渡、赤松林…滔滔不絕,信口拈來的稔熟程度,更足見其江湖經驗的豐富。

接了差使後,楊志使出了十二分的機警和精力,一路上他聲色俱厲地督促士卒,並使出不走尋常路的招數,涼伏熱出,只為能躲過強人的覬覦。

然而一切仍難逃“是非成敗轉頭空”的結局,生辰綱還是被人忽悠了去。

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這一結局的?其原因不外三條,其一,敵暗我明,生辰綱還沒出大名府,晁吳公孫三阮劉白等人就摩拳擦掌備戰了,而可憐的楊志還寄希望老天保佑呢;其二,目標太大,十萬貫金珠寶貝,十二個健壯軍漢挑擔,這是多大場面,你不丟誰丟!其三,內耗嚴重,軍漢們嫌他沒有根基,不服約束,虞侯奶公二人瞧不起他的配軍身份,動輒揭短之餘,還處處打斜炮、使橫勁…

那麼,問題來了,換武松怎麼樣?答案是肯定的,也沒戲!生辰綱三大失陷原因並不會因換了個人就不再存在,相反,很有可能會更糟,要知道,武松那時還未打虎,其身份影響力怎比楊家將後人楊提轄呢?而且武松為人剛絕,團體領導能力只怕在楊志之下。

綜上所述,武松也護不住生辰綱。

那麼,怎樣才能保住生辰綱呢,辦法只有一個,多幾個強勁的齊心人物,比方說,由魯智深楊志武松甚至再加上林沖花榮燕青等眾多的著名好漢,生辰綱就丟不了了。但這麼一來更絕,生辰綱只怕不必智取就送上梁山了…


籠中水


結果一:和楊志一樣被藥倒,水滸傳繼續。結果二:武松心細發現異樣,雙方火拼,晁蓋一夥被抓或者卒,水滸傳結束,宋江被陷害無人救卒。結果三:火拼晁蓋一夥成功,武松卒水滸傳缺少很多回,後面也沒有武松單臂禽方臘故事了。結果四:武松火拼不過跑路,更不敢回去稟報被劫事情,只能隱姓埋名度過餘生,水滸傳武松故事消失。

還有什麼結局看大家暢所欲言。


灰色軌際


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

無論誰押送生辰綱,只要有人處心積慮的惦記上,都不可能順利送達。雖然《水滸》中的“智取”破綻百出,簡直就是楊志配合吳用等人來了一出“監守自盜”。但是武松這個人也不像有人評價那樣“有勇有謀”,也是個膽大心不細的主。嗜酒如命,縱觀古今,以酒誤事的比比皆是,所以,酒,是打破一切常規的最致命的奇穴。


細雨遙山


武松雖然勇猛,在三阮晁蓋劉唐加之吳用巧計非敗不可。


鄒詩潔


武松勇武,刀槍棍棒皆精通,尤其擅長鴛鴦玉連環步和醉拳,自小闖蕩江湖,江湖閱歷豐富,這些都是官階在身的楊志所不具備的,依我看,換作武松押送生辰綱一定比楊志好多了。


鐵券丹心394


首先平心而論,其實楊志的江湖經驗和武松比還是一定的差距的。武松從小混跡於江湖,心思縝密。孫二孃的店麻翻過無數人,卻被武松輕易識破。另外,武松的人格魅力也不是楊志所具備的。武松當都頭時和他的下屬,還有第一次發配時壓送他的解差關係都處的很好。因此武松在押送的過程中不會和下屬發生矛盾。第三如果是武松押送生辰綱,也不會選擇大熱天兒讓11個軍漢挑重擔的愚蠢方式。第四,武松曾經替知縣到東京汴梁送過禮,雖然和生辰綱不能相比,但也算是很貴重的財物了,武松卻圓滿的完成了任務,也是作者在暗示如果讓武松押送生辰岡,可能就會成功。


老劉--忙


沒天王,宋江梁山啥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