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30 改革開放四十週年紀事——吉林紡織品採購供應站的改革風雲

常有人感慨老去了時光,老去了故人,卻鮮有感慨老去了精神!精神,是一個群體經年累月積澱下的寶貴財富,偶爾難免為歲月煙塵的遮蔽,然而無非浮雲遮月,精神本身的光彩絕不會被輕易銷蝕。不管斗轉星移、桑海滄田如何變遷,只要還有銳意求索、前行的人,精神便會如驚醒的火焰,撥開霧靄,為有心人照亮方向!

改革開放四十週年紀事——吉林紡織品採購供應站的改革風雲

一、困局

1984年7月,從吉林百貨站分離出來還不到兩年的吉林紡織品採購供應站(以下簡稱紡織站),經營和管理便陷入了凝滯、混亂的困局。由於計劃經濟產生的慣性,大批針紡商品源源不斷地由各地工廠,指令性地送到這家企業的庫房。這些商品質量參差不齊,定價體系僵硬,加之銷售手段落後,使得企業一直處在虧損之中。當時紡織站職工剛剛隨全市普漲了一級工資,根據年初定下的責任書,如果企業年終決算虧損超標,不僅全員取消獎金那級工資到年末還要降下來。而最讓職工焦慮的是紡織站的領導班子始終有矛盾,7月初,原經理已經自行離職逃出了這個“是非之地”。看不到前景和希望,企業信心隨即垮掉,紡織站上下人心惶惶,從幹部到職工頓時無心工作,而把最大的熱情全部投放到如何把工作調出紡織站上。

其實在當時吉林市商業系統,紡織站本來是一家很體面

的單位。早在1954年,東北局財委王丹波到吉林市調研,為解決當時商業流通領域“重大輕小”的問題,建議向當時唐山市“京廣小商品批發公司”學習,著力發展與人民群眾生活相關的日用百貨。就在那一年,東北商業管理局下發秘字第7208號通知,吉林百貨公司從全市百貨系統抽調力量,組建了吉林省吉林花紗布公司,後改為吉林花紗布採購供應站,直接隸屬吉林省商業廳領導。1958年這個企業被合併入吉林百貨站,1983年2月從吉林百貨站分離,成立吉林紡織品採購供應站,主要承擔吉林經濟區國營、集體和個體商業的二、三級批發業務,(《吉林市工業品商業志》)是當時省內為數不多的商業二級批發站(高級別)。

然而正是由於這不低的級別,導致企業的包袱越來越多,越來越沉重。無獨吉林紡織站,當時百貨批發企業收購地方產品都是由計劃經濟體系主導的包辦婚姻,許多地方企業出產的產品質量極差,如長春地方生產的商品就出了一個順口溜:

肥皂硬,香皂軟,大鐘亂打點。吉林地方輕紡產品也有類似的順口溜,比如吉林市襪廠產的襪子:走三步提一提,穿上(襪子)你就乾著急。可只要是按國家計劃生產出來了,批發企業就必須收購——同意收,得收,不同意收也得收。批發企業賬面沒錢,銀行就硬性貸款給你,強迫收。特別是吉林市一些企業領導,更是有恃無恐地對批發企業嚷嚷:你吃吉林的糧,喝松花江的水,你就得收吉林市的產品!

改革開放四十週年紀事——吉林紡織品採購供應站的改革風雲

左三為曹連魁,時任吉林市第一商業局局長

由於轉嫁了企業的成品庫存,導致大量滯銷產品積壓,吉林紡織站的經營舉步維艱。按當時企業主管單位——吉林市第一商業局上年度下達的任務書,紡織站年度虧損指標為124萬元,可1984年僅僅半年,賬面虧損已經超過百萬元。自眼看敗局已定,時任吉林市第一商業局局長的曹連魁對紡織站的未來憂心忡忡,曹局長深知只有選擇一個真正具有改革精神、魄力、能力的帶頭人,才能讓這個省級批發站走出困局!其實最適合的人選,曹局長心中已有打算,只是讓那個人來紡織站這種前途未卜的企業,曹局長總覺得有些過意不去。

改革開放四十週年紀事——吉林紡織品採購供應站的改革風雲

紡織站新任經理徐昶

二、佈局

曹連魁局長對紡織站的新領導人選是有著自己獨特的標準的。因為是要去盤活一個虧損企業,掛帥之人不僅業務能力要特別強,而且要對政策、原則有著深刻的認識和體會。那個在曹局長心目中的最佳人選1965年4月由吉林市郊區糧食局調入吉林市百貨公司,在百貨公司辦公室、吉林市小百貨批發商店等單位擔任過領導工作,1983年4月剛剛由吉林市市委調查研究處返回商業系統,擔任吉林市百貨公司擔任第一副經理(1984年初企業整頓結束後,書記二線,經理改書記後,正式擔任百貨公司經理)——業務能力沒得說;這個人在百貨公司時,曾在四清工作隊曾負責處理經濟問題的收尾工作;文革期間蹲過牛棚、受過迫害;後來又在市委財貿部審幹辦公室負責過甄別幹部,平反冤假錯案——政策把控能力非常強。這個人在市委調查研究處工作期間,曾兩次入川學習改革經驗;回到吉林市後在四商店蹲點,配合該單位進行民主選舉幹部(副經理)、以利代稅等改革試點——是商業系統內對企業改革領悟和感受最深的幹部之一。特別是這個人的工作作風,更讓曹局長刮目相看:和許多機關幹部不同,這個人在外學習不蹲賓館,在家工作不在辦公室喝茶看報紙——最喜歡在基層第一線學知識,長見識!

曹局長隱隱地覺得,如果由這個人擔綱紡織站新領導,通過一系列大刀闊斧地改革讓這家虧損企業走出困局,還是大有希望的。可把一個52歲的老熟人,由一個盈利企業一把手調入虧損企業收拾爛攤子,如何開口,曹局長還是醞釀了一段時間。

然而紡織站經營管理惡化的速度卻提醒曹局長不能再猶豫了。7月中旬,曹局長打電話把老熟人徐昶“誆”到辦公室,正式地提出由徐昶擔任紡織站經理的建議。聽聞這個消息,徐昶覺得有些突然,但曹局長是有準備地展開勸說工作,因此徐昶還是很快理解了組織上讓自己“啃硬骨頭”的苦衷。特別是曹局長非常瞭解徐昶的為人,很快用語言點燃了徐昶不服輸的個性,於是他竟很爽快地答應了曹局長的任命建議。

雖然不在紡織站工作,但徐昶對系統內的這家企業並不陌生,他指出盤活這家企業恐怕必須施行經營承包制——不搞以經營承包為核心的改革,繼續吃大鍋飯、推著幹,這家企業必死無疑。眼見曹局長已經喜上眉梢,徐昶也不失時機地提出:我可以去紡織站工作,但我需要組織上的支持。曹局長則馬上表示“

要錢沒有,要命一條”!徐昶說:“我不朝你要錢,我要的是工作上的支持……”

長談的幾天之後,1984年7月23日曹連魁局長帶領徐昶到紡織站就職,當場宣佈局領導決定:原書記二線,主持工作的原副經理改任書記,徐昶正式擔任紡織站經理。

改革開放四十週年紀事——吉林紡織品採購供應站的改革風雲

上世紀八十年代末紡織站營業室

三、破局

徐昶到任後不久,恰逢企業月度核算,截至1984年7月底,吉林紡織站賬面虧損121萬元,而年度虧損指標為124萬元。紡織站庫存各類商品5000萬元,天津街倉庫已經爆滿,在永吉縣口前鎮租用省商業廳的三棟戰備庫,商品也堆積如山。企業自有資金全部來自貸款,每月僅付利息,就是天文數字……

面對困局,徐昶首先與各科室中層幹部逐個談話,針對改革,和每個幹部進行心與心的交流。紡織站的形勢危急顯而易見,於是很快即達成推行經營承包制的共識。一些中層幹部坦言,如果繼續大鍋飯推著幹,年末150萬都不夠虧的,如果因此全員降一級工資,就更沒好了!

批發企業不同於零售企業,推行改革說的容易,可不要說在當時的吉林省,就是在當時的東北也幾乎無章可循。然而得益於在市委財貿部和調查研究處的經驗積累,徐昶深知好幾百號人,眾多職能科室,經營承包制若想成功,絕對不能搞一刀切。按照他的構想,紡織站將花錢的和賺錢的部門分開

,根據部門特點搞出幾種並存的承包形式——經營部門搞利潤承包、超額分成;虧損科室搞虧損額承包,繼續虧受罰、扭虧有獎;管理科費用承包,超支受罰,結餘有獎;汽車隊搞單獨核算……幾種承包制很快形成方案,上報給第一商業局。

曹連魁局長果然兌現了支持改革的承諾,頂住壓力,使紡織站的大方案獲得順利批准。接下來,紡織站財務科籌算了十多天,拿出了數字化方案。這個方案本著堅持原則,以打贏翻身仗為宗旨,平衡了各種關係,以期最大限度調動積極性。隨後徐昶就方案與各部門負責人針對具體數字進行了磋商,數日後,方案磨合完畢。在紡織站召開的全站職工大會上,徐昶和各部門負責人正式簽訂經營承包合同。面對幾百雙半信半疑的眼神,徐昶擲地有聲地承諾:大家放心,在責權利分配上,只要企業能作主的,我徐昶一定兌現

改革開放四十週年紀事——吉林紡織品採購供應站的改革風雲

80年代天津街紡織站倉庫

對待一個危機重重的企業,僅有改革制度是遠遠不夠的。壓在所有人心頭的是倉庫裡還在飛速增加的積壓商品,以及由此產生的付息惡性循環。不甩掉積壓商品這個包袱,再完美的承包制也無法落實。經過積極斡旋,省財政廳、省百貨公司最終給予了有力的支持,同意紡織站利用84年第四季旺季削價處理積壓商品的方案,虧損額由省財政廳先掛賬,今後陸續撥還。於是直到今天,許多吉林市城鄉百姓還記得那一年年末轟轟烈烈的商品大削價活動。人山人海、車馬喧闐——市民們不僅大包小裹購買商品,而且奔走相告,傳遞著削價紡織品的品種、數量和價格信息……

經過一個季度的努力,年末核算,共處理積壓庫存3000萬元,年度減虧1.4萬元。雖然還在虧損,可紡織站全體職工心裡透亮了,有底了!

在1985年新年中幹會上,徐昶肯定了全站幹部職工84年下半年的工作,但他也指出:摘掉虧損帽子不是我們的奮鬥目標,我們要盈利,要創一流!

……整個會議室,除了一張“企業整頓合格書”外,沒有任何一面錦旗獎狀。人都是“五尺來高、百十來斤”,咱們比別人差什麼?咱們必須在爭先進創一流上搞出點名堂。大家的熱情很快就被激發起來,紛紛表示一定要在1985年打好翻身仗。

人心齊泰山移,潛力和激情一旦迸發,勢必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成果!在全站幹部職工的努力下,1985年紡織站一舉扭虧為盈,並在86、87兩年盈利不斷攀升,88年利稅達到384萬元。從一個虧損企業一躍成為盈利企業。紡織站的迅速崛起不僅讓吉林市的工商企業精神為之一振,更驚豔了國內所有苦苦探索改革之路的商業批發企業。從1986年起,商業部紡織局連續三年在惠州、武漢、福州召開全國紡織批發企業改革經驗交流會,吉林紡織站都被推舉上臺介紹了改革經驗。

紡織站的成績不僅僅體現在利稅額的正增長上。從1986年開始,國務院牽頭,主抓企業管理升級。由國家到省市,分為國家一級、二級企業,省預備級、省先進級,市級等企業級別。藉此東風,吉林紡織站經過企業整頓驗收合格,也開始由粗放經營向精細管理轉變。徐昶特別強調,在這個過程中,一定要杜絕“

外邊賺塊板兒,裡面丟扇門”的現象。經過一系列努力,徐昶帶領紡織站幹部職工在原有批發渠道基礎上,發展了橫向聯合強化企業管理,與省內外86家工商企業建立了信息網外,在商品貨源和商品銷售上,分別於318家和416家工商企業建立了關係——企業競爭軟實力得到極大提升。

改革開放四十週年紀事——吉林紡織品採購供應站的改革風雲

企業家頒獎會上,徐昶與姜昆交談

當然徐昶也非常注重提升紡織站的業務水平。他強調採購員隊伍建設上要強調新老結合。所謂新老,並不單純指年齡,還包括視野。他以廣州採購會上不敢多進帶蕾絲的女士內衣(這些樣式前衛的內衣在吉林被一搶而空)為案例,鼓勵採購員們要用新的眼光去進行採購。在1989年企業家頒獎會(

中央電視臺轉播),主持人薛飛、杜憲現場採訪徐昶對採購的心得體會,徐昶慨然總結道:要留心總結消費者的消費細節,如男的穿牌子,女的穿款式!這句凝練了經驗和智慧的總結在當年反響強烈,不僅給商業批發企業提了醒,也對許多生產企業產生了一定影響。

改革開放四十週年紀事——吉林紡織品採購供應站的改革風雲

全國人大副委員長陳慕華在北京接見吉林省企業家時與徐昶親切交談

四、新局

1987年的一個平靜的午後,吉林省百貨公司打電話告知紡織站,商業部已開啟評審國家二級企業試點工作。評審標準有五大否決性經濟指標、七項基本工作。因當時吉林省所有批發二級站,只有吉林紡織站各項指標接近評審標準。對這個評審,吉林省商業廳非常重視,所以省百貨公司先行把小道消息透露給吉林。果然,時隔不久,省商業廳企管處白處長打電話,要徐昶馬上到長春開會,確定是否參與此次試點工作。

在省商業廳,白處長首先介紹了當時天津肉聯廠參加評審過程。見識了這個極其嚴苛的評審過程,加之準備時間又只有兩個月,徐昶猶豫了。而省裡認為機會難得,評審一旦通過,不僅為省內商業企業增光,也會對吉林紡織站的整體經營管理水平提升產生促進作用。經過仔細考量,徐昶發現吉林紡織站只有勞動效率指標與標準略有差距,於是表示可以試一下,但他也坦率地指出由於缺少經驗,需要省裡提供支持。省商業廳,省百貨公司當即同意了徐昶的請求,馬上組成工作組入駐吉林紡織站,開始以評審標準為目標,集中攻堅。

改革開放四十週年紀事——吉林紡織品採購供應站的改革風雲

天津街57號紡織站辦公樓

評審標準上報商業部後,商業部高處長很快就帶隊到吉林市考察紡織站是否具備參評資格。因吉林市紡織站是全國同類批發企業第一家參評,省、市各相關部門都非常重視,均給予紡織站以最大限度的支持。考察期間,紡織站不僅展示了幾年來經營管理的真實成果,以及由實踐催生的企業精神為經營管理創造出的澎湃動力。商業部考察團對此給予了充分肯定,並將其上升到精神文明建設的高度。

其實從84年以來,紡織站的企業精神已逐步形成。企業精神不是憑空而來,更不可能在創業之初被一廂情願地制定出來。企業精神是實踐經驗中苦與甜不斷交織而成的結果,是無數次痛苦甚至折磨過後,慨然總結的心得。對紡織站的企業精神,徐昶有著自己的解讀:團結(是這麼多年一路走來,取得成績的基石)、拼搏(加班加點,犧牲個人時間的勤奮工作)、求實(實事求是,不搞弄虛作假,憑本事做事——作為黨員,給黨做事,為黨賺錢,絕不可以欺騙黨)、創新(永恆之本,長春市商業局局長帶隊到吉林學經驗,探討省會城市成績反不如吉林市的核心原因,就曾語重心長地感嘆:搞活企業,先搞活思想,搞活領導班子的思想,要用八十年代的思想解決八十年代的經營。過去男人不穿花襯衫,現在就有,明明有需求,你卻用五十年代的思想忽視甚至遏制需求,企業又怎麼能積極創新搞活?)。

改革開放四十週年紀事——吉林紡織品採購供應站的改革風雲

載譽歸來1

改革開放四十週年紀事——吉林紡織品採購供應站的改革風雲

載譽歸來2

經過兩個月的準備,1987年8月吉林紡織站終於迎來了由商業部紡織局副局長王懷三(音)帶隊的評審團。通過為期4天的驗收評審,在1987年10月,吉林紡織站正式被商業部授予國家二級企業稱號,成為全國紡織品批發企業和吉林省商業系統第一家獲此殊榮的企業

至上世紀九十年代初,紡織站在國內、省內獲得眾多表彰獎勵,當年只有一張“企業整頓合格書”的會議室,牆面上嵌滿了各種獎狀、獎牌、錦旗。紡織站的職工不僅擁有了強烈的榮譽感,個人的收入也較同行業職工有了顯著提升。因八十年代,吉林市記入檔案的工資審批極其嚴格,紡織站就變通著在企業內為職工漲工資,至八十年代末,一般職工已在企業內漲了4級工資……

在今天看來,吉林紡織站的改革似乎有些簡單,但是在當時,敢於衝破思想人士侷限,進行改革嘗試,卻真的需要“摧鋒正銳,挽瀾極危”的英雄氣概啊!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這世界一切美好的成果,往往都是給予勤奮耕耘者的犒賞和酬勞。在徐昶的帶領下,仰仗上級領導的支持和全站幹部職工的共同奮鬥,自1984年開始企業改革,至八十年代末,吉林紡織站這家一度虧損的企業,已經成為吉林省商業系統內最耀眼的明星企業!

改革開放四十週年紀事——吉林紡織品採購供應站的改革風雲

後記

2019年3月18日,優雅的鬍子拜訪了年屆九旬的徐昶老先生,老人家鶴髮童顏、精神矍鑠、思維敏捷,談及幾十年前的往事,更是如數家珍。長談之餘,老人家不無感慨:

1983年到百貨公司任職時,已經52歲了,本以為會在那裡平靜地退休,不曾想竟然去了紡織站,真正和一個企業同呼吸共命運。工作是大家團結齊心幹出來的,可自己卻偏得了太多榮譽。回首往昔,最想說的卻只是一句話——吉林紡織站的改革成績絕對不屬於某個人,榮譽應當屬於紡織站所有人,當然,更屬於那個風起雲湧的改革時代!

特別鳴謝徐昶老先生對優雅的鬍子及本頭條號的支持和鼓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