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2 她是北大校花,被文豪鲁迅暗恋,最后却嫁给名不经传的小职员

平凡简单,安于平凡,真不简单。三毛在她的

《梦里花落知多少》里这样写道,平凡虽可谓人人拥有,但安于此状却如此之难。于多数人而言,传颂的轰轰烈烈的“柏拉图”式的爱情是他们梦中所求,似乎只有有过这样的爱,才能证明他们的人生于世间有痕,或者说他们的人生才完满。为什么他们会渴求于此呢?

或许于大多数人来说,他们的人生一直都是波澜不惊的平静,很难有什么涟漪。这或许就是人的通病在作祟吧,越是没有的,越是想拥有,越是已有的,越是难以产生珍惜之情。民国时期,北京大学的校花,马钰也有着这样的通病。不过,她想拥有的,却非大多数人所欲,她要的是归于朴实的平凡。

她是北大校花,被文豪鲁迅暗恋,最后却嫁给名不经传的小职员

马钰,既得北京大学校花之名,可见她的美丽动人,又就读于北京大学,可见她的才气过人。一个女人,在那个年代,又有美貌,又有才华,肯定不乏追求者。

不仅如此,她的父亲还是北京大学的教授,家境应该也还算比较殷实,在现今社会之中,简直就是一个活脱脱的“白富美”。这样的身份,更是吸引了更多的追求者。而在她的众多追求者中,有一个我们不得不说的人,他就是鲁迅。

她是北大校花,被文豪鲁迅暗恋,最后却嫁给名不经传的小职员

鲁迅早年从医,但很快又改从于文学。在他从医的时候,曾经赴日本进修学习,他和马钰的父亲,马幼渔,就结识于日本求学的过程中,他们俩认识得很早。所以,马钰和鲁迅的相识也就顺理成章。也因为有着这样一层关系,鲁迅和马钰甚至可以经常见面。

在鲁迅专注于文学创作的时候,他笔下的文字触动了很多当时热血的年轻人的心,马钰就是其中的一个。再加上父亲与鲁迅的好友关系,父亲经常在马钰面前对鲁迅赞不绝口,更加加深了马钰对鲁迅文字的喜爱。

在鲁迅来家造访的时候,马钰经常会同他讨论一些书中的内容,甚至会询问他什么时候出新书什么。鲁迅知道马钰对他作品的喜爱,因而每次自己出新书的时候,都会寄一本给马钰。

说到这里,大家不要误会,马钰对鲁迅并没产生什么感情,只是喜欢他的文字。但是,妾无意,郎却有了情。很多学者都认为在这个时候,鲁迅对马钰已经有了男女之间的情谊,但是一直不敢表达出来,

也就把它说成是暗暗的爱恋。

她是北大校花,被文豪鲁迅暗恋,最后却嫁给名不经传的小职员

鲁迅生于一个传统的家庭,父母早早地就为他谋了一门亲事。作为中国早期的思想家,文学家,由于这种思想上的前卫,也很快地就接受了西方的婚恋观,即自由恋爱。但生于那样的年代,凭一己之力又无法改变传统迂腐的思想,只好屈就于表面的服从,但是内心还是希望能找到一个和自己在精神上有共鸣的人在一起的。

因而,虽然已有一个妻子,但是也只是流于表面。

在他处于中年的年纪,认识了处于如花一般年纪的马钰,这个女子显然和自己在精神上是契合的。这怎能不让鲁迅感到一丝心动呢?但是,这是好友的女儿,差着辈分又差着年纪,这样的爱情是不会被认可的。

虽然鲁迅没有明面上表达出自己对马钰的爱,但或许是情难自抑吧,从后来很多他们以及相关人员留存下来的作品、书信中,还是能够窥得鲁迅对马钰的感情的。作为后来之人,我们仅从一些留下来的文字中都能看得出鲁迅对马钰的爱。

作为当事人的马钰,当然也是察觉得出来的。那么,为什么他们之间并没有什么后续的发展了呢?这还是要回到前面我们所说的,这不是马钰想要的,她想要的是普普通通的生活。

她是北大校花,被文豪鲁迅暗恋,最后却嫁给名不经传的小职员

试想一下,如果马钰接受了来自鲁迅的情意,这势必会引起当时社会的轰动。虽然鲁迅一直是马钰在精神交流上非常谈得来的朋友,如果和鲁迅在一起也许会成为很多人心中非常相配的情侣吧,但这种轰轰烈烈的“柏拉图式”的爱情对于马钰来说太过于平常。毕竟以前追求她的人当中,也是不乏有各种非常有名的人的。

马钰早就厌倦了这种任何事情都能够被别人所注意到的感觉,她向往于简简单单,有着独属于双方甜蜜的充满着“柴米酱醋盐”的普通生活。就这样,她一直装作不谙鲁迅对她情意的样子,还是像以前那样和他来往。

由于她对普通生活的追求,她喜欢上了一个天津海关职员,杨观保。当时,他们俩的结合是让很多人都感到非常吃惊的。他们难以相信,一个才貌双全的女子,竟然会嫁给这么一个名不经传的小职员。

如果没有马钰的丈夫这样一层身份,杨观保是绝对不会走进大众的认知里的。而马钰要的就是这么一个极其平凡而普通的爱,她可以独自感受爱情的温度,不被任何人干扰,享受着世间女子都拥有的东西

。这对她来说,足矣。

她是北大校花,被文豪鲁迅暗恋,最后却嫁给名不经传的小职员

可能大多数人会因为她的选择而觉得惋惜,但是有时候不是当事人,是不会了解当事人的感受的。正所谓,萝卜白菜,各有所爱

在和杨观保结婚以后,她选择了过上普通妇人的生活,没有去从事事业,而是在家里专心于家中的大小事,成了一个全职的家庭主妇,过起了整天都在操心

“柴米酱醋盐”的生活。这是她一直向往的,她得到了她所向往的,这对她来说就是幸福的。

马钰和鲁迅没有走到一起,或许世人为其叹惋,叹惋她悖于多数世人的选择,然而就是是她敢于选择所想,敢于面对其附属之窘的一往无前的气魄才令人钦佩。多数人仅于口中大谈阔论心之所向,极少人能做到,大多因为他们在选择之后畏惧于面对其所带来的种种困境,进而望而却步。

马钰则不同,既然选择了,她就完全接纳了自己选择之后所带来的一切。即使再见鲁迅,她也依旧如初识般,待之以挚友,心可相通,便再无他意。宁舍“柏拉图”,而求“柴米酱醋盐”这便是马钰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