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2 广西恭城:创新垃圾治理方式 建设干净美丽瑶乡

10月21日,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河南省兰考县召开全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推进现场会。会议期间,黑龙江、甘肃、河南兰考县、浙江衢州市衢江区、湖南长沙县、广西恭城县作交流发言。今天全国农村人居环境公众号编发了广西恭城县交流发言,供大家参考借鉴。

近年来,恭城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活动,因地制宜,勇于创新,扎实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有效促进了农村人居环境改善,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第二次全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会议在恭城召开。

注重构建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体系,凝聚工作合力

县委政府成立以党政主要领导为组长的“美丽恭城”乡村建设活动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分别组建垃圾治理、污水整治、河流管护等队伍,以开展“清洁家园”“清洁田园”“清洁水源”为基础,从改变农村“垃圾遍地、污水横流”状况入手,吹响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冲锋号,并持续开展“村屯绿化”“饮水净化”“道路硬化”以及“产业富民”“服务惠民”“基础便民”等专项活动,共同打造“环境秀美”“生活甜美”“乡村和美”家园,实现了农村生活垃圾与生活污水治理“两个全覆盖”。

为促进农村居民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恭城县以“三心三治一守”活动为载体,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农村工作,倡导全县人民崇尚忠孝心、敬畏心、互助心,实现法治、德治和基层自治,守规矩,从思想和行动上促进村风民风持续好转,促进群众自觉参与农村生活垃圾治理。

注重生态化、资源化,分类减量处理农村生活垃圾

  • 以沼气建设为抓手,生态化、资源化、减量化处理有机垃圾。农村厨余垃圾等有机垃圾,可以通过沼气池变成可再生能源和有机肥料。以“沼气为纽带、养殖为龙头、种植为重点”的“三位一体”生态农业发展模式相当成熟,沼气池入户率达90.2%,算得上是“十户九池”,为“以沼气发酵促进有机垃圾回收减量”提供良好基础条件。全县农村每日产生的生活垃圾约为280吨,沼气池可回收45%,实现垃圾减量126吨,同时产出1万立方米沼气以及大量的沼液、沼渣等有机肥料,达到垃圾回收、减量的效果,还有力促进了种植业发展和群众增收致富。

  • 建立和完善乡村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点,引导村民对垃圾进行源头分类“变废为宝”。回收点注重创新回收方式,如以“零交累积”的办法为卖废品的村民积分,积分可用于兑换商品。以这种模式处理的垃圾量约占农村垃圾总量的10%。

  • 构建网格化的垃圾处理设施体系和运营体系。县城周边20—30公里以内,建立“村收镇运县处理”的城乡一体化收运处理体系,边远乡镇建立“村收镇运片区处理”体系,偏远村屯建立“就近就地处理”体系,并通过市场化服务以环保焚烧、专业填埋、分类回收等方式促进农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目前,全县已建成垃圾中转站6个、片区处理中心4个,村级垃圾处理站13个,为农村环境的长效治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注重群众力量主体化,确保长效化

采取“县领导挂点联系、部门(乡镇)包村捆绑负责”等措施,每年选派400余名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工作队员驻村指导工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注重发挥农村基层组织和农民主体作用,建立以村民为实施主体、县级指导、乡镇组织推动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机制,组织好村委会、村民小组、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联合会、民间义工协会等各方力量,引导村民建立健全村屯环境卫生管理制度,广泛开展“清洁家园、清洁田园、清洁水源”等专项行动,对村屯脏乱差实行重点整治。

全县117个行政村855个自然村屯全部制定完善《村规民约》《保洁员管理制度》等环境卫生管理制度。近三年来,群众自觉缴纳保洁费总计近1000万元,行业和协会参与投入200多万元,聘有村级保洁员700多名,村民自觉开展日常保洁成为常态。莲花镇红岩村、矮寨村和平安镇黄岭村被列为“国家级美丽乡村建设标准化试点”。

虽然在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恭城县与先进地区相比还有一定距离。我们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学习先进经验,继续探索创新,持续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工作,为乡村振兴作出新的贡献!

广西恭城:创新垃圾治理方式 建设干净美丽瑶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