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如果你是一名教師,取消中心校你有什麼看法?

三尺講談


我們這裡的教育組織結構曾經是“教育局-聯合校(聯校)-中心校-完小-村小(教學點)”,大約十年前,中心校結束歷史使命,裁撤了。那麼從教育局到學校為什麼要這麼多級的管理機構呢?

在80、90年代,信息通訊還不發達。各學校連固定電話都沒有;交通也不便利,沒有村村通、連摩托車都是稀罕東西。從教育局到學校的政策通知,往往需要用自行車傳達到各鄉鎮聯校,鄉鎮聯校再逐級下達。

另外需要說明的是,當時農村學校的在校生還是非常多的,一個學校四五百人是很正常的。農村學校也多,一個鄉鎮十幾所學校甚至更多也是存在的。

在當時的情景下,交通不便、通訊不暢,學校多、學生多的雙重因素下,為提高學校管理效率,各鄉鎮在管理區的基礎上設置了中心校,對轄區內學校進行第三級管理。

應該說,在當前的歷史情況下,中心校的確在貫徹落實上級教育政策方針上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尤其是在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等重大活動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但是到了新世紀,通訊手段的升級,交通的便利,上傳下達任務有了更加直接的手段,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速,農村學生進城擇校成了趨勢,鄉村教育開始萎縮,教師和學生流失嚴重,中心校存在的價值已經不大了。

到目前,縣教體局通過各種工作群,幾秒鐘就可以完成工作佈置溝通,管理方式再改革的空間仍然有很大。更加直接便利的管理手段(如釘釘)會讓教育管理進入更加便捷高效的新局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