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如果你是一名教师,取消中心校你有什么看法?

三尺讲谈


我们这里的教育组织结构曾经是“教育局-联合校(联校)-中心校-完小-村小(教学点)”,大约十年前,中心校结束历史使命,裁撤了。那么从教育局到学校为什么要这么多级的管理机构呢?

在80、90年代,信息通讯还不发达。各学校连固定电话都没有;交通也不便利,没有村村通、连摩托车都是稀罕东西。从教育局到学校的政策通知,往往需要用自行车传达到各乡镇联校,乡镇联校再逐级下达。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当时农村学校的在校生还是非常多的,一个学校四五百人是很正常的。农村学校也多,一个乡镇十几所学校甚至更多也是存在的。

在当时的情景下,交通不便、通讯不畅,学校多、学生多的双重因素下,为提高学校管理效率,各乡镇在管理区的基础上设置了中心校,对辖区内学校进行第三级管理。

应该说,在当前的历史情况下,中心校的确在贯彻落实上级教育政策方针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尤其是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等重大活动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但是到了新世纪,通讯手段的升级,交通的便利,上传下达任务有了更加直接的手段,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村学生进城择校成了趋势,乡村教育开始萎缩,教师和学生流失严重,中心校存在的价值已经不大了。

到目前,县教体局通过各种工作群,几秒钟就可以完成工作布置沟通,管理方式再改革的空间仍然有很大。更加直接便利的管理手段(如钉钉)会让教育管理进入更加便捷高效的新局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