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7 捐獻器官結果被罵貪名利,到底該不該捐?

捐獻器官結果被罵貪名利,到底該不該捐?

中國人再一次走在了世界前列。

近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公佈,2018年中國器官捐獻和移植數量位居世界第二。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器官移植就像剛出籠的肉包子,越新鮮越好。腎臟,24小時;肝臟,12小時;心臟,6小時。

一旦超過時間,就錯過了移植的最佳時機,無法挽救他人的生命。所以捐獻者及家屬在生前,就要做出捐獻決定。

一個好心人的捐獻,挽救的是無數家庭的幸福。令人欣慰的是,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器官捐獻的行列中來,其中不乏健康的年輕人,他們只是為了在未來幫助可能需要移植的人。

然而,在下圖留言的網友中,也有人表示雖然自己已經註冊捐獻器官,但卻也擔心真到了那一天,家人不會同意。

捐獻器官結果被罵貪名利,到底該不該捐?


現代醫學的發展,使得器官移植成為可能,然而卻和幾千年的傳統儒家文化起了衝突。

在中國傳統儒家觀念中,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人赤條條地來,要完完整整地走。

廣西賀州的一名普通農民謝宗理,因幫助村民修豬舍,不慎跌落不治身亡。 謝宗理生前樂於助人,死後他的妻子虞大姐,將其器官捐獻給了4位病人,為的是讓孩子們長大後記住他們的父親是個好人。

這個決定幾乎花光了這位地道農村婦女的所有勇氣。然而,親友們對此不甚理解,有的甚至直指虞大姐的鼻子罵她“貪名利”。

無獨有偶,一位周大姐遵照父母生前的意願,當他們過世時,把父母的遺體先後捐獻出去。然而,她沒有料到,此後的10多年,她和家人一直生活在鄰居和親友們異樣的眼光中,被罵不孝。

捐獻器官結果被罵貪名利,到底該不該捐?

人生的盡頭走向虛空時,還能想著分離自己,造福他人,一定是心地善良的人。每一個器官捐獻案例都是對生命的禮讚。尤其在現在的中國,器官移植仍存在30:1的巨大缺口。

對於捐獻者,不僅是在發揮餘熱拯救他人,也是讓自己的生命在別人體內延續,以另一種方式在世界上繼續存在。

捐獻本身是出於自願,本來是一樁利他的善舉,不論是否贊同,社會都應該給予尊重。

現代醫學和幾千年的文化間的和解,需要時間的力量。

捐獻器官結果被罵貪名利,到底該不該捐?

除了來自傳統輿論的壓力,器官捐獻制度和程序也存在一些疏漏。

比如,廣州等地捐獻遺體被指還要家屬支付運輸費用,並運至指定地點;上海一捐獻者家屬在趕去參加遺體告別儀式時,發現空蕩蕩的房間裡一個人都沒有,一朵花都沒有。

如此冷漠對待捐獻者,怎能不然人心寒?怎能讓人安心捐獻?

制度保障急需改進,給予捐獻者的基本尊重。中國的器官捐獻,依然任重道遠。

佛曰:成住壞空,人生短長,並無別事。身前事,身後事,誰又能說的清呢?

(全文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