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9 進出口規模連續19個月居全國綜保區首位 優化營商環境 成都高新綜保區“修煉”競爭力

本報記者 黨鵬 成都報道

日前,南京大學長江產業經濟研究院發佈了《2019中國進口排行榜》。其中,在中國高技術產業開發區進口排行榜中,成都高新區位居全國第一。在納入統計的全國46個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中,成都高新區的進口規模為279億美元,佔全國總進口額的1.3%,佔46個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進出口額的30%。

不僅如此。作為承載成都高新區進出口主要平臺的綜保區,其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10月,實現進出口總額高達3115億元(不含雙流園區),已與2018年全年持平,進出口規模連續19個月居全國綜保區首位。

支撐成都高新綜保區的主要產業是電子信息。目前,成都高新區已引進富士康科技集團(以下簡稱“富士康”)、英特爾、京東方、德州儀器、深天馬、戴爾、聯想等重大產業化項目,聚集30餘家世界500強企業。今年,該區已招引集成電路、新型顯示等生態圈項目48個,總投資377億元,其中富士康投資100億元的智能穿戴產品製造基地也即將投產。

“聚焦電子信息產業,成都高新區積極從全球吸引頂尖產業資源,參與全球電子信息產業分工,融入全球電子信息產業鏈高端和價值鏈核心。”成都高新區電子信息產業局相關負責人告訴《中國經營報》,“國際化營商環境是企業等市場主體發展的土壤,我們將不斷推動建設國際化、市場化、法治化、便利化的營商環境,提升核心競爭力,促進外貿進出口總額穩步增長,並實現外貿優化升級。”

深度聚焦電子信息產業

目前,富士康的智能穿戴產品製造基地,正在緊張地進行生產設備的安裝和調試。這裡將成為富士康繼iPad生產基地之外,自身產業調整和升級的重大投資項目。

今年4月26日,成都高新區與富士康簽訂項目投資協議,預計建成面積10萬平方米。“該項目有助於推動成都進一步參與全球電子信息產業分工,助力成都加快建成產業特色鮮明、區域邊界清晰、體制機制專業、功能配套完善、區域識別突出的電子信息產業功能區,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成都高新區相關負責人表示。

記者瞭解到,2010年富士康在成都投資建廠以來,該集團與成都的合作不斷深入,產品線不斷擴大,從以平板電腦製造為主的企業,逐步擴展成為筆記本電腦組裝、3C科技整合服務等業務的龍頭企業。2018年,富士康成都園區營收超1000億元,員工總數突破10萬人。

富士康相關負責人表示,此次智能穿戴製造基地項目落地成都高新區,是基於對成都和成都高新區發展潛力和電子信息產業功能區建設的持續看好,以及國際化營商環境的高度認可。

在成都高新區,進行產業調整和升級的企業不止富士康。2003年,自英特爾落戶成都高新區,該基地已成為其全球三大芯片封裝測試中心之一。2014年,英特爾公司宣佈啟動“駿馬”項目,投資16億美元對英特爾成都工廠的晶圓預處理、封裝及測試業務進行全面升級。

此外,在2017年,芯源、友尼森等一批晶圓製造、封裝測試集成電路企業在成都高新綜保區增加投資實施擴產項目;2018年,世界500強企業日本出光電子全球第三個生產基地項目落戶成都高新綜保區,就近為京東方、深天馬等新型顯示龍頭企業提供上游材料配套,並預計在2020年一季度實現商用生產。

由此,匯聚於成都高新綜保區的大批電子信息加工製造類企業,在促進區內電子信息產業持續健康發展的同時,也拉動了外貿進出口增長。今年1~9月,成都高新區規模以上電子信息產業實現產值2406.75億元,同比增長16.81%;其中綜合保稅區規模以上企業就實現產值1991.25億元,增長22.87%。此外,綜保區預計今年進出口總額將突破3500億元。

“成都高新區正在大力推進電子信息產業功能區建設,按照招商作戰圖招引產業鏈關鍵節點的重大項目,促進電子信息產業生態圈在功能區聚集。”成都高新區負責人告訴記者,該區圍繞電子信息等主導產業,精準匹配政策,體系化地支持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為企業發展提供助力。

功能拓展提升企業競爭力

“成都高新綜保區重點集聚了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製造、晶圓製造及芯片封裝測試、電子元器件、精密機械加工等產業,產業結構相對比較單一,‘兩頭在外’的業務模式讓園內企業的產能受限。”成都高新區電子信息產業局相關負責人毫不諱言地表示,“在此背景下,我們一直與海關探討如何進行綜保區的功能拓展,提高園區的抗風險能力和創新能力。”

在成都海關的協助下,鴻富錦、索爾思光電(成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索爾思”)、安科銳3家企業已獲批在成都高新綜保區內開展保稅維修業務。其中,在今年1~10月,鴻富錦開展平板電腦保稅維修業務進出區211萬臺,貨值3.5億美元,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iPad維修基地。鴻富錦相關負責人稱,由於綜保區維修業務拓展,原來只能維修本企業產品擴大到可以維修非本企業外銷產品,增強了企業服務能力和市場競爭力。

“以前我們開展國內產品的維修業務時,需先將產品轉運出境,再以‘修理物品’貿易方式進口並維修,修完以後流程要逆向再走一遍。而現在採用‘保稅維修’方式,可以直接將國內產品運到綜保區內維修。”索爾思物流部經理陳玉芝介紹說。

保稅維修業務只是成都高新綜保區轉型升級的探索之一,在支持區內企業研發設計、委託加工等方面,成都高新綜保區也在嘗試。

健進製藥是一家世界一流的無菌注射劑研發與製造企業,2012年首次獲美國FDA認證,其生產的無菌注射劑連續7年出口美國市場。“2015年以前,受制於‘兩頭在外’政策,我們產能一直無法釋放。在試點開展委託加工業務後,企業打破了只能承接境外加工業務的限制,可以利用剩餘產能承接境內區外委託加工業務。”該公司公共事務副總監龔偉介紹,目前健進製藥已承接3家國內排名全球製藥前10強企業的藥品加工業務,進出口總額比試點當年增長兩倍多。

記者注意到,今年初國務院出臺的《關於促進綜合保稅區高水平開放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了21項具體任務舉措,要求著力培育綜合保稅區在產業配套、營商環境等方面的綜合競爭新優勢,推動綜合保稅區發展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和競爭力的加工製造中心、研發設計中心、物流分撥中心、檢測維修中心、銷售服務中心。“成都高新綜保區在五個中心的建設上做了諸多探索,併為全國其他綜保區的建設提供了可分享的經驗。”成都高新區電子信息產業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由此為園區企業提供了內生動力,推動產能的效益最大化。

創新驅動優化國際營商環境

通關效率是衡量一座城市國際化營商環境的重要指標之一,通關時間和成本,已成為世界銀行國際營商環境評價指標體系中有關跨境貿易便利化水平的主要指標。為此,成都高新綜保區與成都海關建立了長效聯繫機制,協調推進通關便利化,打造國際化營商環境。

成都高新綜保區高新園區現有3個園區,其中A區為倉儲物流區塊,B、C區為生產加工區塊。為實現各區塊間貨物頻繁便捷流轉,成都高新綜保區創新開展“區區流轉”項目,突破地理條件限制,解決了3個各自獨立圍網、獨立卡口區塊之間貨物快速流轉的問題,將3個區塊變為一個有機整體,有力保障了企業享受優惠政策、順利開展生產經營。

在“區區流轉”模式下,企業操作環節由10個減為6個,時間節約30~60分鐘,每輛運輸車費用節約100元,降低了企業成本。“綜保區還實施了‘先出區後報關’‘自報自繳’‘分送集報’等改革措施,企業通關時間大幅縮短。”成都高新區電子信息產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園區對物流模式進行改革,大幅縮短貨車在園區待檢區停留時間,非查驗報關業務平均耗時壓縮至1小時內,非報關業務平均耗時壓縮至10分鐘,企業單次費用下降幅度達80%。

成都海關相關負責人介紹,營商環境優,是成都高新綜保區發展的土壤,“我們將持續夯土施肥,為企業發展營造良好發展環境”。

不僅如此。今年以來,成都高新區電子信息局共組織舉辦減稅降費專家論壇暨金融服務專場沙龍、企業服務全要素保障座談會等活動31次,從產業生態、要素保障、創新動能等關鍵環節,為企業提供人才、用工、能源、金融、物流、知識產權等多維度、全方位的企業服務。

“我們目前投資7000萬元,對園區內的生活、生產配套設施進行建設和改造。”成都高新區電子信息產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說,由此將推動老舊工業園區向新型產業社區的升級、轉換。“我們將加快產業配套建設,力促產業生態圈、創新生態鏈和產業功能區佈局進一步優化,產業能級顯著提升,促進傳統制造向智能製造轉型升級,加快建設國家高質量發展示範區和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助力成都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城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