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9 城鎮記憶丨台州臨海杜橋:外顯蓬勃,內藏波瀾

城鎮記憶丨台州臨海杜橋:外顯蓬勃,內藏波瀾

城鎮記憶丨台州臨海杜橋:外顯蓬勃,內藏波瀾

城鎮記憶丨台州臨海杜橋:外顯蓬勃,內藏波瀾

三面環山,一面朝海,有河流穿城而過,水面上俯貼著彎彎的杜下橋,河東河西兩岸居民怡然自得,遠遠看過去整座城池彰顯著江南的秀麗和雅緻。

城鎮記憶丨台州臨海杜橋:外顯蓬勃,內藏波瀾

這就是杜橋,一座充滿高光和活力的山水小城。

城鎮記憶丨台州臨海杜橋:外顯蓬勃,內藏波瀾

這是一片安靜的街區,因為是早晨,小鎮還處於一種將醒未醒的狀態,那些沿河的建築盛放著世間瑣碎溫暖的生活。

一叢青蔥,一株月季,一盆水仙,一抹菜苗,還有各色門匾、對聯、屋簷下的紅燈籠,所有的一切柔軟了小鎮的線條,也柔軟了這樣的清晨。

城鎮記憶丨台州臨海杜橋:外顯蓬勃,內藏波瀾

穿城而過的杜下橋,默默地,很不起眼,卻與百姓的生活貼得近。人們在上面來來回回地走,可愛的小女孩趴在橋的欄杆上,她在觀看橋外面的世界。

這座橋只是一個符號而已,真正的杜下橋早已深入杜橋人的骨髓和靈魂之中,無需雄偉的建築來支撐。

城鎮記憶丨台州臨海杜橋:外顯蓬勃,內藏波瀾

一張名片體現一座城市的精神和氣質,杜橋叫得響的名片是眼鏡。

隨著改革開放以及杜橋人的自強精神,杜橋的眼鏡進入全國四大眼鏡市場之一,完成了從賣眼鏡到製造眼鏡的“蝶變”過程。

城鎮記憶丨台州臨海杜橋:外顯蓬勃,內藏波瀾

除了眼鏡,杜橋的機械業、製造業、民間工藝也是獨樹一幟,比如:泥塑、木雕、漆金、剪紙、花燈,有著傳統文化深厚的根基,特別是泥塑和夾苧脫胎漆藝,已是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

城鎮記憶丨台州臨海杜橋:外顯蓬勃,內藏波瀾

走進杜川路那間不起眼的小屋裡,你會被眼前的色彩所驚訝,赤、橙、黃、綠、青、藍、紫,這一屋子五彩的泥塑,讓人應接不暇。坐在屋裡朱呂貴老人,精心繪製和潤色其人物造型,使得泥塑成為雅俗共賞,鄉土味十足的藝術品,也成就了杜橋古樸風雅的另一張名片。

城鎮記憶丨台州臨海杜橋:外顯蓬勃,內藏波瀾

如今的杜橋,以強化山水意境、傳承人文古韻為註腳,著力打造舊城活力、北城品質、南城都市、特色景觀四個風貌區。如果把杜橋比作一顆衛星,它絕對是一顆魅力四射的衛星,盤旋在臺州灣畔,不斷地集聚,不斷地旋轉,不斷地裂變,也不斷地凝固,然後釋放出巨大的能量。

老街最能看出一個地方的底蘊和氣質。杜橋有特色的老街不多,唯有西街一直存在杜橋中心地帶。

城鎮記憶丨台州臨海杜橋:外顯蓬勃,內藏波瀾

灰色的瓦、青灰色的磚、老舊的窗格、古樸的窗花、微微翹起的簷角,以及那些大小不一的水泥石,在溫熱的陽光照射下來,閃爍著一種神秘而莫測的幽亮。

城鎮記憶丨台州臨海杜橋:外顯蓬勃,內藏波瀾

西街不長,200多米,兩邊的房屋捱得特別的近,抬頭看天空,窄得只見一方淺淺的藍。

老房子大都是兩層木結構,下面那層基本上是那種門板可以卸掉的店面房,木質的門板和窗大都被風雨沖洗得溝壑縱生,看上去就像是一幅陳舊的版畫。

城鎮記憶丨台州臨海杜橋:外顯蓬勃,內藏波瀾

那些年老的人悠閒地坐在兩旁的石階上,抽著煙有一句沒一句地閒談著,燃起的菸灰長長的,也不急著去撣落,忽明忽暗的煙火在老人的手指間亮滅著,那悠悠的姿態跟老街周邊的緩慢倒是相配得很。

城鎮記憶丨台州臨海杜橋:外顯蓬勃,內藏波瀾

城鎮記憶丨台州臨海杜橋:外顯蓬勃,內藏波瀾

從街首到街尾,幾分鐘就可以走過,臨街的鋪子一個挨著一個,那些將已消失的老行當,在這條不長的老街上比比皆是:打銀器的、修手錶的、釘秤的、打蠟鑊的、做裁縫的、做扁擔的、編竹籃花圈的、補鞋的……

城鎮記憶丨台州臨海杜橋:外顯蓬勃,內藏波瀾

城鎮記憶丨台州臨海杜橋:外顯蓬勃,內藏波瀾

每逢傳統集市日,西街兩邊擺放著大多是傳統的木製用品,這是老街的專賣特色,木凳、木椅、木桶、木桌、還有一些女孩出嫁時的一些木器,全可以在這裡找到。

城鎮記憶丨台州臨海杜橋:外顯蓬勃,內藏波瀾

那些從各個鄉鎮過來趕集的人,聚集在這條窄窄的老街上,西街的集市熱鬧接地氣,那種質樸未經雕飾的氣息在集市上瀰漫著,他們穿著素樸的衣衫,臉上洋溢著歡喜。

漫步杜橋大地,還有川山曉日,鳳嶺夕照,白崖觀海,嵩山聽濤……

杜橋風光無限,只要有空閒去走走,用真情去感受。一年四季,風花雪月,隨處都有怡然景緻。儘管不像名山大川那般恢弘壯麗,確也如普普通通的杜橋人,不避庸常,不事張揚,惟有細心品味,方能領略到那份“外顯蓬勃、內藏波瀾”的境界。

城鎮記憶丨台州臨海杜橋:外顯蓬勃,內藏波瀾

城鎮記憶丨台州臨海杜橋:外顯蓬勃,內藏波瀾

李鴻,浙江省作家協會會員,台州市作協理事,台州散文創作委副主任,臨海市作家協會副主席。多年來,作品散見於全國各級報刊,出版散文集《邊走邊看》,《江南小鎮的閒適時光》,並獲臨海市文化精品工程。散文作品在《美文》、《散文百家》、《讀者》《西南作家文學》、《浙江作家》、《作家導報》、《作家選刊》等發表,並有多篇散文入選《2009年當代散文精選》、《2010年中國精美散文選》、《散文百家十年精選》、《2015年當代散文精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