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3 天啦嚕,我國將和俄羅斯一起打通北極航道,項目建成後可造福亞洲

哈嘍大家好,目前東西方的海上運輸貿易多是通過蘇伊士運河和巴拿馬運河,或者繞道到更遠的非洲和南美南端航線。而我國又是一個能源極度缺口國。預計在未來10年內進口能源將佔到80%。這些航道除了距離遠外,還牽扯到政治博弈,那有沒有更便捷的路線供中國選擇?

天啦嚕,我國將和俄羅斯一起打通北極航道,項目建成後可造福亞洲

隨著全球日益變暖,北極地區冰川加速融化,一條人們夢寐以求的黃金水道終於進入開發階段,那就是北極航道。

目前,該航道主要由東北航線與西北航線構成。

東北航線從北歐出發,從東穿過北冰洋巴倫支海、喀拉海、拉普捷夫海、新西伯利亞海和楚科奇海五大海域,直到白令海峽。

天啦嚕,我國將和俄羅斯一起打通北極航道,項目建成後可造福亞洲

西北航道則延續東北航線,以白令海峽為起點,沿美國阿拉斯加北部離岸海域,穿過加拿大北極群島,直到俄羅斯海峽。

據有關專家測算,中國通過北極航道前往歐洲,將比印度洋航道縮短4000海里的距離,節省了時間最多超過20天,接近全部行程的一半。比如中國商船從大連港到荷蘭鹿特丹港,若經過新加坡馬六甲海峽以及蘇伊士運河全程距離約1萬海里,需要45到48天航情,如果採用北極航線,距離將縮短到7000海里,只需要33天就可以到達航線,縮短了3000海里航程,差不多縮短了30%,這對全球貨物貿易第一大國來說,不是一個小數字。

天啦嚕,我國將和俄羅斯一起打通北極航道,項目建成後可造福亞洲

不過開闢一條北極航道,也不是想象的那麼簡單,由於北極圈不確定因素太多,比如貨船可能會撞擊冰山暗礁,遭遇惡劣天氣影響等等。

我國早在2013年就開啟了北極首航,距今已過去6年,但仍未形成大規模的實際應用。不過中國對北極航道的開發建設始終沒有停止,並聯合俄羅斯一同開發這一黃金水道,因為他對中國的意義實在非常大。

天啦嚕,我國將和俄羅斯一起打通北極航道,項目建成後可造福亞洲

目前,北極航道通行只能在夏季,北冰洋解凍的一段時間內開航,此外還面臨三大難題。

第一:航道寬度太窄,寬度僅為蘇伊士運河的三分之一,如果想大規模航行,必須對航道進行加寬處理。

第二:北極圈內無法設立足夠的港口碼頭,這使得遇險船隻難以得到及時救援。況且北極圈內的惡劣環境也為救援以及碼頭設立增加了難度。

第三:航線不確定因素高。當海水每年重新結冰時位置都不一樣。貨船通過時只能選擇繞道前行,這將可能導致船隻延誤。

天啦嚕,我國將和俄羅斯一起打通北極航道,項目建成後可造福亞洲

而一些貨運商品無法忍受這種延誤問題,表面上看使用北極航線會節省時間和燃油,但這筆錢最終還是會轉嫁到不可預估的風險中。

在北極航道究竟能不能產生商業價值?第一個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儘量減少冰層面積和干擾。這些年北冰洋的冰層面積確實在縮小,其中在最炎熱的9月份設計中的西北航道已經完全沒有冰塊,商船可以自由通行。此外,中俄兩國都在建設大功率破冰船,即使在其他時間段也可以通過破冰的方式讓商船航行。

第二則是氣候監控,今年9月3號,我國交通運輸部組織短播通訊保障測試人員奔赴北極,對國內短播通訊保障北極航道能力進行測試,並評估建設北極電臺的可能性。同步瞭解北斗導航系統在北極地區信號覆蓋問題。

天啦嚕,我國將和俄羅斯一起打通北極航道,項目建成後可造福亞洲

據瞭解,我國在北極的衛星將採取鴿群模式,預計組建24顆小衛星組成的星座網絡,實現對極地全境以及重點區域的觀測,有望提升對冰山漂移,冰架崩塌的情況的監測能力,一旦多顆衛星升空組成星座,就可以對上述變化進行小時級觀測,對極地區域船隻規劃航行線路做出航道風險評估,以支撐北極航道的開發。

其實北極航道最受益的國家是俄羅斯,那為什麼中國還要幫忙大力建設呢,因為這是一個雙贏的局面,未來如果使用北極航道可以讓中俄共同實現一個雄心,那就是冰上絲綢之路。

中日韓等國將徹底避開,由西方掌控的馬六甲海峽以及蘇伊士運河,日本航運也需要經過中國海域,最終打造屬於亞洲的專用航線,無論在能源安全保障還是南海戰略負擔方面,都有重大意義。

天啦嚕,我國將和俄羅斯一起打通北極航道,項目建成後可造福亞洲

對於國內而言,大規模使用北極航道還有利於南北平衡發展。如果北極航道投入使用,中國華東、華北地區都可以通過北極航道與全球經濟密切相連。渤海、黃海的沿岸港口地位也將大幅提升。

大家認為,北極航道什麼時候會到來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