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一個25歲的年輕人,手裡有2萬存款,該怎麼理財?

頭條金融


理財的方式有很多,端看你的收支情況、風險偏好、理財目標、未來規劃、身邊可利用資源等。

針對2萬塊錢的存款,如果風險喜好偏低或風險承受能力較弱的,可以考慮以下風險低、安全性高的理財方式:

1、國債

國債可以說是無風險投資,有國家信用作背書,安全性高,到期一次還本付息,收益一般比同期銀行存款高,可以在各大銀行機構購買。

根據2019年9月27日,財政部發布的《國債業務公告2019年第72號》,3年期國債票面年利率達到4%,5年期國債票面年利率達到4.27%。

根據該利率,國債到期後分別可以獲得的利息為:

3年期國債利息=20000×4%×3=2400元

5年期國債利息=20000×4.27%×5=4270元

2、國債逆回購

國債逆回購和國債是兩碼事,有的同學可能會混淆。

國債逆回購,是指個人通過國債回購市場把自己的資金借出去,獲得固定的利息收益;而回購方,也就是借款人用自己的國債作為抵押獲得這筆借款,到期後還本付息。本質上是一種短期貸款,個人是貸款方,國債持有人是借款方。

國債逆回購,主要有深市和滬市的1天、2天、3天、4天、7天、14天、28天、91天、182天等多個品種。深市是1000元起的整數份起購,沒有最高限額;滬市的是10萬元的整數份起購,最高不超過1000萬元。

國債逆回購,有交易所監管,安全性高,基本上可以當是買國債。年化收益率多在2%-5%之間,也有畸高的時候。國債逆回購的收益率有以下幾個特點,瞭解下可以有助於你取得比較高的收益率。

(1)一般在交易日的10:00左右、14:00左右,是一天中收益率較高的時段。

(2)在月末、季末或年末資金比較緊張的時候,年化收益率會明顯走高。

(3)股市好的時候,收益率會相對較高。

2萬元資本金的話,現在只能選擇購買深市的產品,可以通過證券交易軟件操作。

截至2019年10月11日收市,深市的幾個品種的年化收益率可參見下圖(藍色框住的“現價”):

以上述182天的品種為例,計息天數182天(根據新規則如遇節假日會影響實際計息天數,要想收益最大化,實務操作中要綜合考慮這點,這裡粗略測算不作考慮,也不考慮申購費用),其182天的收益為:

20000×2.7%÷365×182=269.26元

摺合成1年的收益為540元。

3、銀行定期存款

銀行存款是除國債之外最安全的理財方式,簡單易操作。銀行定期存款的年利率一般低於國債,各銀行年利率也略有不同,普遍在1.35%-4%之間,也有高的甚至能達到5%的水平。通常是商業銀行的利率高要國有大行,可以去各銀行了解下,綜合選擇。

我在另一篇問答中列舉比較了部分銀行的人民幣存款利率,並舉例測算了各存款方式和存款期限的收益情況,有興趣的可去翻看一下,這裡不作贅述。

單利情況下,銀行定存利息總額=資本金×年利率×定存期限

複利情況下,銀行定存利息總額=資本金×(1+年利率×定存期限)複利次數-資本金

以上是銀行定期存款在單利和複利情況下利息總額的一般計算公式,由此可知:

(1)複利比單利的收益更高。

(2)在資本金一定的情況下,要取得最大收益,就要使年利率、定存期限、複利次數最大化。

鑑於25歲的年紀,3、5年內對資金應該沒有專項需求。假定以5年為期,2萬元的資本金均用於定存,利用複利,作了如下圖所示的幾種定存配置,根據測算結果,定存5年能獲得的收益最高。

4、貨幣基金

“餘額寶”之類的寶寶類產品基本上都屬於這類產品,投資零門檻、零費用,風險低,隨時贖回。這類貨幣基金的收益一般在2%多點,比推出初期低了很多。

還有一類貨幣基金,是有投資門檻的或者非“T+0”贖回,低的要求1萬元起購。這類產品投資收益要比寶寶類產品的高些。

有興趣的可以去了解下各銀行、第三方支付平臺推出的相關產品。

如果風險承受能力較高的,可以考慮以下幾種投資方式:

1、股票

股票是高風險高收益的投資工具,一夜破產,一夜暴富的大有人在。

作為初學者,建議不要盲目入市。做股票之前,最好先了解一些關於股票的基本知識,同時調整好自己的心態,我覺得心態對於做股票來說是最重要的。只有良好的心態,才能時刻保持清醒,作出正確的判斷,不會患得患失。

很多投資大家,比如巴菲特、彼得˙林奇、格雷厄姆等,他們的投資之道其實就是一部投資心理學的聚合。

作為初學者,建議還是以保守為主,綜合自己的情況,總結一套適合自己的操作方法。

2、基金

基金的風險相對股票要低,一般收益也會比股票低,但操作得當的話,其實有時候買基金比買股票還賺錢。我有朋友就專門抓住牛市的機遇,只做基金,收益很可觀,但因未及時收手,也在這裡摔得很慘。

基金的投資也有很多竅門,端看這麼多基金種類就可見一斑了。所以,投資基金也跟做股票一樣,先了解一些關於基金的基本知識,同時調整好心態。

投資,是一門一生的學問,學習,學習,再學習;總結,總結,再總結。

3、P2P投資

雖然把這項列出來,但我實在是很不建議做這個,可能是我對它有偏見吧。這裡面的水太深了,說實在,一個不小心,老闆捲款跑路或變著法的掏空平臺上的錢,可就血本無歸了。這類事件,也發生了不少,我自己身邊就有。

總歸一句話:分散投資,分散風險。不管選擇哪類投資理財方式,特別是風險大的,總是這麼個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