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天價”有機菜在盒馬只賣三塊八,怎麼做到的?

文 | 王詩琪

3月5日,盒馬對外發布新的自有品牌——主打有機蔬菜的“有機鮮”。

“天價”有機菜在盒馬只賣三塊八,怎麼做到的?

有機蔬菜,即種植過程中不打農藥、不施化肥,嚴格有機生產的蔬菜。長期以來,有機蔬菜價格居高不下。《焦點訪談》曾報道,某知名全國連鎖超市中,有機菜的價格普遍比散裝普通菜高出五六倍,甚至十多倍。

而盒馬的“有機鮮”則做到了“平價”。

記者在盒馬APP中搜索發現,300g有機杭白菜只賣3.8元,250g有機茼蒿售5.9元。

盒馬上海區域生鮮採銷總監陳華透露,同樣的有機蔬菜,盒馬的平均售價不到傳統渠道的一半。

平價有機菜“秘籍”

冠上“有機”兩個字,蔬菜的身價就水漲船高。媒體曾報道,有機黃瓜一斤要33元,超過普通黃瓜的10倍。

上海城市現代農業董事長崔軼雄種了近20年有機蔬菜,他說,有機蔬菜貴,是因為“它的種植成本、人工成本、耗損成本、認證成本都比普通蔬菜要高。”

普通蔬菜一年能種九到十茬,而有機菜只能種五到六茬。同樣的一畝地、兩個大棚,普通蔬菜除草,1個人15分鐘,一瓶除草劑搞定,成本不超過25元,而有機菜只能靠人拔草,兩天拔完,光人工成本就是200多塊。

而盒馬通過規模效應、成本控制,把“有機鮮”的價格做到了傳統零售市場的一半。

2018年,崔軼雄開始與盒馬合作,供應有機蔬菜。兩年下來,僅生產端成本就降低了15%。

成本的降低源於銷售模式的轉變。

過去,城市現代農業的有機菜主要供應地方超市,種類多、數量少,而盒馬的模式是基地直採、訂單式農業,以70家門店(上海、南通、蘇州三地)的需求體量向城市現代農業要貨,通過規模效應降低了成本。

“天價”有機菜在盒馬只賣三塊八,怎麼做到的?

盒馬有機菜基地

現在,城市現代農業從一年40多個品類縮減到4-6個優勢品種,技術成本、管理成本減少。崔軼雄說,如果產量再上一個臺階、技術再優化,成本還能降。

崔軼雄說,與盒馬合作後,有機蔬菜“浪費性生產”大大減少。一方面,盒馬的數字化能力提高了銷售預測的準確性,另一方面,少量多生產的部分也被作為類似“有機色拉”的衍生品,進一步提高了利用率。

此外,陳華透露,盒馬還對成本鏈路進行拆解,縮減物流成本、市場營銷和門店費用。並且,盒馬“有機鮮”的定價策略是“微利”。

據悉,截至2020年2月,盒馬在江浙滬等7個省市建立了30個“候鳥式”基地,確保每個季節都能買到四十多種有機菜。

有機菜有望爆發

因為一場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生鮮消費轉到線上,生鮮電商迎來爆發。但記者搜尋多個生鮮電商平臺發現,“有機蔬菜”品類少、價格貴,給消費者提供的選項很少。

偏好有機菜的用戶會定製“宅配”模式,但這種方式配送週期長、價格高昂,一般人群也消費不起。

盒馬在此時推出平價“有機鮮”,可藉助差異化產品,打出優勢。

據悉,在上海區域,盒馬有機蔬菜每月的銷售額達到幾千萬,佔整體類目的20%。

陳華透露,未來盒馬生鮮產品的品牌規劃,將對標“兩品一標”,“日日鮮”對標綠色食品,主打新鮮;“有機鮮”對標有機農產品,主打健康;未來還會推出地理標誌農產品自有品牌。

據第一財經《2019線上生鮮消費發展趨勢報告》,生鮮消費正向有機健康、精緻化方向升級。但有機菜的高價是痛點。

“我們對於有機菜的判斷是,只要價格下調到一定幅度,整個市場會有一個指數型的爆發和增長。”陳華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