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1 2020年太原六城區要幹這些民生實事

連日來,太原市六城區分別召開區委全體會議暨經濟工作會議,確定今年的工作重點。2020年,太原市哪些道路將要建設?如何讓天更藍、水更清?對市民普遍關注的醫療、教育等事業有何發展規劃?一份份報告裡給出了翔實的答案。

[關鍵詞]旅遊

迎澤區 啟動雙塔大景區和一批街頭小遊園、小綠地建設,做好道路綠化、苗木移植、花卉栽植工作,創建一批省市級“園林化單位”和“園林化居住區”,打造休閒宜居環境。

重點實施臺駘山4A級景區、森棲谷特色小鎮二期、輝煌未來城、中醫藥產業園等項目建設,聚力打造集農業種植觀光、養生度假等多功能於一體的田園綜合體。

萬柏林區 加快玉泉山城郊森林公園、西山楓情城郊森林公園、“王封一線天”景區等重點項目建設,打造省城“西花園”。支持萬科文旅小鎮項目加快發展,全力保障春蕾小鎮項目開工建設。

杏花嶺區 以山西府衙為中心,連接唱經樓、拱極門、趙樹理故居、徐永昌故居、普光寺、圓通寺等歷史文化資源,大力發展府城文化遊,打造龍城歷史文化中心區。

以太原解放紀念館、國民師範舊址、1898晉造工業文化園、八路軍駐晉辦事處遺址、太原工程隊舊址、太原解放戰役華野八縱前指舊址為依託,形成貫穿大革命、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的革命歷史脈絡,打造太原革命歷史傳承地。

以動物園提質擴容項目、太原海洋公園項目為中心,結合北澗河道路兩側景觀建設和中東澗河片區改造,形成城市北部休閒園。

尖草坪區 依託山上六大城郊森林公園的生態涵養功能、汾河溼地公園的秀美風景、山下北部現代農業產業園的鄉風農貌,繼續鞏固“三園共建”的發展態勢,實現“生態+人文+農遊”三大元素融合,全力打造“大美尖草坪”。

晉源區 連片打造西山文化旅遊經濟帶,保障晉祠、天龍山等龍頭景區提檔升級,高起點謀劃太山龍泉寺、龍山等景區周邊服務配套,力爭太原古縣城年內開放。做好程家峪、店頭、赤橋等歷史文化古村落的保護開發。激活整合張氏、王氏始祖和豫讓忠義文化內涵,通過講好“晉源故事”“三晉之源故事”,不斷提升晉源區文化形象。

[關鍵詞]道路

迎澤區 配合完成地鐵一號線、解放路改造等重點項目房屋徵收,為城區發展釋放更多空間。完成松小線道排工程收尾,啟動董家莊至森棲谷、松小線至杏花嶺界等5條“四好農村路”,張新線、松小線2條旅遊支線建設。

萬柏林區 重點實施南屯路等15條背街小巷的改造,加快推進九院沙河、虎峪河“兩河”西延道路改造及綜合治理,協助推進軌道交通1號線等重點基礎設施項目建設。

杏花嶺區 全力配合軌道交通2號線建設,大力推進東峰路北延、東中環北延二期、東中環北延、小返南街東延、新店街東延、丈子頭連接線東延等6條道路建設,提升城市通透性和承載力。加快推進釀造小鎮縱一、縱二道路建設,太原府城歷史文道杏花嶺區示範段建設、解放路及沿線地鐵站口、周邊小街巷微循環改造等道路工程。

小店區 繼續做好軌道交通2號線及1號線、北營北路、東峰路南延、龍城南北街、龍城大街東延、學府街東延等基礎設施項目續建服務和對接服務。啟動十四號線北街等自主實施道路建設。

晉源區 全力保障千峰南路、晉陽大道至清徐南延等27 條市政道路工程,保障姚村新興產業園區和城改項目路網建設。

[關鍵詞]綠水青山

萬柏林區 以“治汙、控煤、管車、降塵”為重點,常態化開展“散亂汙”企業排查整治、禁燃區“散煤清零”行動,嚴格工地、道路揚塵管控,積極做好重汙染天氣應對等工作,確保環境空氣質量明顯改善。深入實施“河長制”,強化對河道的日常清潔和周邊環境的整治,加強對排汙口和農村生活汙水排放的監管,堅決打擊非法排汙行為。持續鞏固西山造林綠化和採煤沉陷區生態修復成果,加快礦山生態恢復治理。

杏花嶺區繼續推進東山生態建設,將生態修復與綠化提檔、生態產業培育緊密結合,建設王家山生態運動公園,推動生態林、景觀林、經濟林連片互融,建設洪子峪生態復墾森林公園。

小店區 強化大氣環境治理,打好藍天保衛戰。運用科技力量實現精準治汙,抓好源頭防控,進一步強化降塵、控煤、控車、治企、治水等舉措落實。推進河流沿線違法構築物拆除工作,逐步恢復沿岸水域。

晉源區 加快晉祠泉域水源置換工程,6月底前完成45個村水源置換通水任務,實現入汾水質全面達標。啟動汾河沿岸3000畝土壤分類修復,推進藍星化工廠等土壤汙染修復項目。全力保障太原植物園年內開放,實施5個園林村綠化工程,完成3000畝森林提檔升級和2000畝風峪溝綜合綠化,完成城區主幹道5萬株月季花種植,營造美麗景觀。

[關鍵詞]教育

迎澤區 加快推進重點工程建設,新認定、扶持普惠性民辦園6所,新開設5個公辦幼兒園,啟動小五臺二期、第二實驗小學文體樓建設,完成36中、37中等學校改擴建。

萬柏林區 引入山大附中等名校落戶萬柏林區,推進山西九知實驗小學、特殊教育學校等續建、新建工程。籌建麗華教育園區,配建涵蓋小學、初中、高中的公辦學校,與北師大等國內名校對接合作,採用“全託管”運行模式,打造優質教育品牌。建立萬柏林學生實踐教育基地、家長培訓基地,推廣學生課後託管服務,為家長解除後顧之憂。

杏花嶺區 實施和推進區實驗幼兒園、化工路小學等校園新改擴建工程和其他中小學校、幼兒園硬件設施修繕改進工程。大力推動公辦幼兒園建設,持續拓寬普惠性幼兒園覆蓋面,堅持和完善中小學生課後託管等便民服務。

小店區 啟動汾東中學、通達街小學、大吳小學等新建項目,推進新星幼兒園、警民小學等改擴建工程,加快配建龍保、嘉節、北張3個城中村學校,有效增加學位供給。加速推進33所城鎮小區配套幼兒園移交工作,擴大學前教育普惠覆蓋面,著力解決“入公辦園難”“上民辦園貴”的問題。

晉源區 加快推進市實驗小學西寨校區、區第九實驗小學和第二實驗幼兒園建設。全力保障市二外新校區順利開學招生。高標準打造3至5 所教育集團名校,高質量推動3 所農村幼兒園和姚村中學教師週轉房建設,做好100 名教師招聘工作,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關鍵詞]醫療

迎澤區 持續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以全省首批開展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務試點為契機,在老年人心理關愛、精準服務方面先行先試,逐步摸索出可推廣、可複製的為老健康服務新模式;提升家庭醫生履約綜合服務“含金量”;積極推進區中心醫院新址新建項目,努力緩解周邊居民就醫難問題。

萬柏林區 充分發揮山醫大一院萬柏林分院託管共建優勢,加強中心醫院學科建設,整合區域醫療資源,向下延伸城市醫聯體,推動分級診療、資源下沉,打造一批特色品牌科室和臨床醫療中心,不斷提升基層醫療服務能力。

杏花嶺區 加快推進杏花嶺區中心醫院綜合樓建設項目,力爭10月底前交付使用。大力推進杏花嶺區家庭醫生簽約服務。

小店區 推動小店區人民醫院與太原市中心醫院深度融合發展,讓人民群眾在基層衛生站所和區級醫院就診享受三甲醫院的高質量醫療服務。穩步推進新的小店區人民醫院、中醫院院區和黃陵、小店等基層衛生服務機構基礎設施改造。

晉源區 探索“互聯網+健康醫療”新模式,打造全區智慧化綜合醫療平臺。打造集醫療、診療、體檢於一體的區域醫療中心,建立與省內一流三甲醫院、一流臨床專科、一流專家團隊的幫扶合作機制。

[關鍵詞]養老

迎澤區 紮實推進老舊小區適老化改造;加強城企聯動,加快養老服務中心、日間照料中心建設,持續打造可提供全方位、高品質服務的嵌入式養老機構。

萬柏林區 積極探索公建民營等社區和居家養老新模式,全面推廣萬柏林街道社區養老服務區域化連片運營等經驗做法。

加快推進化客頭街道、西銘街道等兩所敬老院合併改造項目和萬柏林區老年醫養照護中心建設。籌備建設區級養老數字指揮平臺,打通居家養老產品供給與需求之間的便捷通道,打造“互聯網+養老”新格局。

杏花嶺區 重點打造3個至5個社區養老服務中心或日間照料中心,建成10個左右150平方米的社區老年餐廳,新改建一所200張床位的老年福利院,培育一批康養服務品牌。

小店區 啟動小店區老年福利院建設,加大對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的扶持力度,完善養老護理體系。

晉源區 新改建10 個農村老年餐廳,6 月底完成全區60 歲以上老人信息電子化採集。

[關鍵詞]保障

迎澤區 加快推進醫療保障參保“全覆蓋”,提高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標準,持續提升城鄉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全面落實優撫安置等政策,紮實做好退役軍人服務保障工作;健全殘疾人服務保障體系,繼續開展0—6歲殘疾兒童康復、“金秋助學”等活動。

萬柏林區 注重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不斷完善社會救助體系,擴大各項社會保險覆蓋面,提高城鄉低保和特困人員供養標準,確保困難群眾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

杏花嶺區 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建立城鄉居民高血壓、糖尿病門診用藥保障機制,讓參保“兩病”患者及時享受城鄉居民用藥保障待遇。完善醫療救助措施,穩步推進特困供養人員普通門診“一站式”即時結算服務,為城鄉困難群眾中的重點救助對象發放300元定額購藥卡。

小店區 關注困難群眾基本生活,著力提高城鄉低保和特困人員供養標準,加大低保邊緣家庭臨時救助力度。

[關鍵詞]就業

迎澤區 實施“互聯網+就業”,開通線上公共就業服務平臺,突出抓好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就業困難人員、農村轉移勞動力等重點群體就業工作,力爭全年新增就業1.54萬人,確保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

萬柏林區 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紮實做好高校畢業生、下崗失業人員、退役軍人等重點群體就業工作。實行訂單式、菜單式培訓,推進“人人持證、技能社會”建設。

杏花嶺區 鼓勵以創業帶動就業,實施全民技能提升行動,加強對轉崗分流職工、城鎮就業困難人員的就業幫扶與援助,突出抓好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農民工、殘疾人等重點群體就業工作,確保“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

小店區 堅持就業優先,突出抓好高校畢業生、失地農民、下崗工人、城中村村民、退役軍人、殘疾人等重點群體就業。大力推進“人人持證、技能社會”全民技能提升工程,實行訂單式、菜單式培訓。創建2個退役軍人就業創業孵化基地。開展“零就業”家庭送政策、送溫暖、送服務、送崗位活動,確保“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 (記者 梁耀華 高慧娟 高萬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