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5 身在桃花源,心在紅塵中:昆明近郊古村落,一群神祕人士在此隱居

導語:

這是一個現代版的“桃花源”,這也是一個超凡出塵的“藝術家園”;這裡住著中外賓客,這裡也住著神秘隱士;這裡有古老原始的鄉村集市,這裡也有四通八達的網絡信息......

身在桃花源,心在紅塵中:昆明近郊古村落,一群神秘人士在此隱居

一、神秘之境,古村“墨雨”

行走於紅塵俗世,人們心中總藏著一粒忽明忽暗的“桃花籽”。一千六百年前,陶夫子將它播灑於凡間,只要風和日麗,水土適宜,就會蹦出來,恣意生長。偶然看到一段視頻,記錄了一位藝術家,拋繁棄華,扶老攜幼,去到一個名喚“大墨雨”的老村安家,享日月精華,斫出世古琴,日子過得如同神仙般飄逸。忽而起了好奇之心,想去探探究竟,尋覓一縷出塵入世的滋味。

按圖索驥,導航引路,不一會竟到了。雖算不得曲徑深幽,迷路難尋,但初次探訪,翫忽心態,備課不足,來去匆匆,時光淺短,竟沒看出什麼特別之處,連網紅藝術家的居屋,也未窺得端倪。歸程之後,再做攻略,忽然發現,錯過了太多的風景。再尋假日,呼朋喚友,重返古村,意欲親手揭開大墨雨神秘的面紗。

身在桃花源,心在紅塵中:昆明近郊古村落,一群神秘人士在此隱居

(老村民民居)

二、國際眾籌,驚現“麗日”

這是一個新舊村民雜居的“混血”村落。舊村民世世代代久居於此,已有兩百多年曆史,生活改善後,遷入新居,村裡很多老屋空閒,成了“空屋村”。其實,這種老村落的結局,如無意外,定是荒蕪後拆除。大墨雨卻意外地,獲得了一次蛻變成蝶的機會,全國各地的新村民紛至沓來,租屋而棲,舊瓶裝新酒,老村煥新顏。

天下村落千千萬,大墨雨離奇走紅,據說緣於一位大理姑娘。李婷婷,曾執教於雲南大學,後來辭職發展“永續農業”,無意中偶遇大墨雨,突發奇想,轟轟烈烈地搞了一場“國際眾籌”。來自世界各地的50餘名設計師,不負卿願,在一片斷壁殘垣、綠苔蛛絲中,親手親腳,一磚一瓦,打造出了一個極致另類而又頗具情調的民宿----“麗日”。

身在桃花源,心在紅塵中:昆明近郊古村落,一群神秘人士在此隱居

(李婷婷的“麗日”)

三、規模隱居,漸入佳境

大墨雨,就這樣莫名的火了。近年來,常見媒體有關於成功人士、都市白領爆改農舍、退隱田園、自給自足、安然休憩的報道,偶爾也有選擇失敗、不慣隔絕、漸感乏味、重返繁華的案例,但是,

這麼成規模的遷徙與改造,尚不多見。從李婷婷始,也有外地民宿經營者,相繼而來,簡單裝修,力保原貌,開始營業,漸入佳境。

李婷婷的故鄉,以“文獻名邦”著稱,大理人的血脈裡,終是流淌著“風花雪月”的因子,僅就“雲”之一物,在他們眼裡,就有千百種形態,千百種色彩,以及千百種浪漫傳說,“望夫雲”也好,“玉帶雲”也罷,都似瑰寶。因此,女子毅然選擇迴歸田園,也是情之所至。網絡時代,無需振臂一呼,僅只一條信息,就能喚醒同道。

身在桃花源,心在紅塵中:昆明近郊古村落,一群神秘人士在此隱居

(郭鵬的藝術家園)

四、藝術家園,神秘莫測

漸漸地,這裡竟成了藝術家的樂園。郭鵬,那名斫琴者,穿梭於古典與時尚之間,竟然舉家遷入,樂此不疲。今年春節,兩百餘名藝術家聚會於此,談古論今,縱情歡暢,也算盛事一場。大墨雨,就這樣成為外來文明與彝族文化的混生體。行走在村落中,乍一看,多是土坯老宅,也偶見玻璃幕牆,還有藝術家的牆畫,土洋結合,十分獨特。

村中民居,多是關門閉戶,猛然一看,與其他彝族村落,也無甚區別。由於大多數新村民的居所,因舊改造,如不用於經營,沒有招牌,還真不好識別,頗具神秘感。試探性地去敲一扇院門,主人是一位上海阿婆,很客氣,介紹自己是新村民。另一戶,是兩位妙齡少女搭伴而居,猜測她們應以網絡謀生,自媒體之類,這裡居所清靜,頗為適宜。

身在桃花源,心在紅塵中:昆明近郊古村落,一群神秘人士在此隱居

(村中民宿)

五、古樸民宿,返璞歸真

終於找到一家民宿,院裡只有一名青年男子在繪圖,以為是老闆,自言是宿客,讓我們隨性參觀,自已潛心修圖,一點不擔心我們是否懷有他意。忍不住好奇,推開一扇房門,竟然沒有上鎖,屋內傢什原生態得很,原來這裡人的生活,是極簡樸的,真是迴歸自然的感覺。

又巧遇一戶餐館,不用心探究,還以為是哪家村民的廚房,本打算飽飽口福,竟然已經滿員,須得提前預約。

村中行走,不時會有老村民詢問,要不要租房。忍不住跟隨一觀,打開一扇扇厚重的木門,吱吱作響,院內雜草叢生,梁斜窗歪,殘舊不堪,散發著古荒的氣息,也飄蕩著聊齋的味道。畢竟沒有放下紅塵凡心的人,是不可能下決心租屋改造的。貌似廉價的租金,加上一筆工程費用,如僅僅只是用於偶爾的消遣,算來可謂奢侈。所以要想真正隱居,從心動到行動,真正隔著的,豈止萬水千山?

身在桃花源,心在紅塵中:昆明近郊古村落,一群神秘人士在此隱居

(需要提前預約的餐館)

六、以物易物,網絡預約

大墨雨村後有個水庫,爬上去一看,恍然感慨,為何近百戶新村民,心甘情願,拋家舍業,安居於此。那潭碧綠,應不是人間景緻,分明九重天的瑤池,墜落凡塵。聽說每月最後一個週六,新老村民們匯聚於此,趕起集來,以物易物,古今流通,土洋交換,其中的樂趣應不完全在於生計,趕集應是村民相互交流與聚會的一種方式。水庫旁有新造的村學,古樸雅緻,一直好奇,來自天南海北的孩子,在這裡如何共鳴?

村口有個不大不小的水塘,清徹晶亮,有小村姑指引我們,可以直接飲用,據說全村人都是來這裡挑水喝的。忍不住,掬上一口,甘甜透心。小姑娘遞上名片,說下次再來,先微信於她,土雞野菜,早早備下,定會滿意。原來,要在這個“桃花源”裡覓食,絕竅竟是網絡預約。如果斷了網絡,不但外來客,新老村民都有可能,難以維繫生計。

身在桃花源,心在紅塵中:昆明近郊古村落,一群神秘人士在此隱居

(墨雨村學)

結語:隱居新徑,飄逸出塵

忽然明白,大墨雨的新村民,並不是真正的隱士,他們與外界仍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他們活動的空間,是虛擬的存在。他們的身體遊走在原始生態中,他們的精神飄蕩在紅塵凡世裡。這是一個奇特的,在古樸中追尋時尚,在時尚中還原本真的人群,

只不過,他們比普羅大眾,活得更恣意,更隨性,更能捕捉到最真實、最透明的東西。

大墨雨,這個現代版的“桃花源”,距離昆明不過30多公里。兩次探訪,忽然有了個想法,何必去隱居,何須真隱居,就算那些新村民,也未必能久居。你我之流,一介凡人,隔三差五,喚幾個同好,驅車一趟,去趕趕集,易易物,聽聽曲,喝喝茶,讓自己的身心,在“隱士”的世界裡,洗滌一下,浸潤一下,去掉幾分浮躁,尋回幾縷純淨,是否也能讓自己心中的那粒“桃花籽”,悄然破土,驚豔綻放……

身在桃花源,心在紅塵中:昆明近郊古村落,一群神秘人士在此隱居

(新村民的民居)

(作者簡介:千雨千江月,生於大理風花雪月,長於江南濛濛煙雨,居於昆明滿城繁花。酷愛散文、詩歌、賞析,在時光書箋中,品茶,品書,品樂,品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