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商鞅變法:儒家為什麼認為商鞅變法暴虐無道?

商鞅生活在諸侯分裂割據、戰爭頻繁的戰國中期。他為了使秦國富國強兵,建立統一的封建帝國,先後推行了兩次以

“農戰”“法治”為中心的變法活動。商鞅變法是我國曆史上一場比較深刻的社會變革,有力地打擊了舊的世卿世祿制和舊的生產關係,使落後的秦國一躍而為壓倒六國的一等強國,併為後來秦始皇統一中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商鞅變法:儒家為什麼認為商鞅變法暴虐無道?

商鞅變法

商鞅

商鞅(約公元前390~前338)衛國(今陝西商洛一帶)人,原名衛鞅或公孫鞅,戰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和法家主要代表人物。自幼喜好刑名之學,公元前361年去到秦國,深得秦孝公的信任,歷任左庶長、大良造等職,執掌秦國軍政大權達一、二十年之久。秦孝公曾以於(今河南內鄉東)、商(今陝西商縣東南)十五邑封他,號為商君,故又稱商鞅。

商鞅變法:儒家為什麼認為商鞅變法暴虐無道?

商鞅

事件概括

春秋戰國時期,是分封制崩潰、中央集權制確立的過渡時期,在這一時期,鐵製農具的使用和牛耕的逐步推廣,導致原有的土地國有制,逐步被土地私有制所代替,地主和農民兩大對立的階級產生。 新興軍功地主階級隨著經濟實力的增長,要求獲得相應的政治權利,從而引起了社會秩序的變動。

因此,紛紛要求在政治上進行改革,發展封建經濟,建立地主階級統治。各國紛紛掀起變法運動,如魏國的李悝變法、楚國的吳起變法等。戰國初期,秦國井田制的瓦解、土地私有制產生和賦稅改革,都晚於其餘六國,社會經濟的發展落後於齊、楚、燕、趙、魏、韓六個大國。

為了增強秦國實力,在諸侯國的爭霸中處於有利地位和不被別國吞併,秦孝公下定決心圖強改革,便下令招賢,引進人才,變法圖強。便有了我們熟知的商鞅變法。

商鞅變法:儒家為什麼認為商鞅變法暴虐無道?

秦孝公與商鞅

商鞅自衛國入秦,並提出了廢井田、重農桑、獎軍功、實行統一度量和建立縣制等一整套變法求新的發展策略,深得秦孝公的信任。於是,便任他為左庶長,在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先後兩次實行以“廢井田、開阡陌,實行縣制,獎勵耕織和戰鬥,實行連坐之法”為主要內容的變法。

經過商鞅變法,秦國的經濟得到發展,軍隊戰鬥力不斷加強,發展成為戰國後期最富強的集權國家。這就時商鞅變法的由來。

商鞅變法:儒家為什麼認為商鞅變法暴虐無道?

變法前夕

儒家說商鞅變法是暴虐無道,首先我們大家來想這個問題,儒家為什麼會這麼說呢?我們來看一下具體是為什麼?

儒家說暴虐無道的原因

(1)變法後,實行輕罪重刑

秦律在形式立法上輕罪重罰、不赦不宥,實行連坐;秦朝的刑罰體制主要分為六類:生命刑、身體刑、勞役刑、財產刑、身份刑、流放刑。

商鞅為了加強封建專制的統治,管理廣大秦國子民,規定居民要登記各人戶籍。輕罪用重刑。將魏國李悝的《法經》頒佈實行,還增加了連坐法。主要內容是:居民以五家為“伍”、十家為“什”,將什、伍作為基層行政單位。按照編制,登記並編入戶籍,責令互相監督。一家有罪,九家必須連舉告發,若不告發,則十家同罪連坐。不告奸者腰斬,告發“奸人”的與斬敵同賞,匿奸者與降敵同罰

。這與後代的保甲制度相同。商鞅同時規定,旅店不能收留沒有官府憑證者住宿,否則店主也要連坐。變法後的秦律確實比以前法律較為殘忍。

商鞅變法:儒家為什麼認為商鞅變法暴虐無道?

法經

還有秦國在商鞅變法中輕視教化,鼓吹輕罪重罰,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廣大人民所受的剝削與壓迫。在一定程度上給廣大人民帶來巨大的痛苦,並未與舊的制度、文化、習俗徹底劃清界限。“內行刀鋸,外用甲兵”

、迷信暴力而輕視教化等思想,也有其明顯的歷史侷限。

(2)焚書坑儒

秦律中的法家思想最為突出,以其“嚴刑重罰”而著稱,而“焚書坑儒”更是抹殺了儒家思想,秦朝是在統一六國的基礎上建立,要定紛止爭必須要有嚴苛而統一的法律來制約。

秦集團因為法家的思想圖強,對待儒家思想的態度是坑殺,根本目的是為了統一思想,加強思想控制,鞏固封建統治。秦始皇為了加強思想控制,接受了李斯的建議,頒佈了焚書令,使儒家蒙受了沉重的打擊,直接的結果是:儒家的政治地位在秦王朝大為降低,儒家經典遭到嚴重破壞。

後又把指責他的儒生、方士活埋,歷史上稱之為焚書坑儒。焚書,大量的文化典籍被焚燬,嚴重摧殘了中國古典文化;坑儒,鉗制了人們的思想,結束了自戰國以來形成的百家爭鳴的思想解放的社會面貌。焚書坑儒,嚴重阻礙了中國古典文化、中華文明的發展。

商鞅變法:儒家為什麼認為商鞅變法暴虐無道?

焚書坑儒漫畫圖

(3)商鞅的政策與儒家學說的對立

商鞅的政策和儒家學說基本處於一種對立的狀態之下,所以在以後商鞅的變法在儒家思想主張統治地位的封建社會里倍受儒家學者的嚴厲批評,這也是在情理之中的。商鞅本人的性格之中有著極端固執的思想,商鞅用法家的學術觀點來進行政治和經濟的改革,必然會用一些比較強硬的措施。他主張:

"治世不一道,便國不法古"

即要用一些不符合當時禮教的做法來進行改革,不能因循守舊,要敢於突破舊的思想,大膽對阻礙當時社會發展的一切不良因素進行強硬的變革。他的這些觀點放在現在都會被大多數人認為是極端和激進的,何況在兩千多年的以周禮為思想統治基礎的那個年代。商鞅代表的法家思想在當時社會環境中屬於異類,和以前尊崇的儒家思想成為了對立面。

商鞅變法:儒家為什麼認為商鞅變法暴虐無道?

儒家思想代表

(4)秦集團主張法家思想

秦集團實行商鞅變法以來奉行法家“以法治國”的主張,秦朝是因為法家思想的改變下,最終因商鞅變法而圖強改革的。商鞅本人又是法家的代表性人物。秦朝主張奉行法家思想。商鞅變法中儒家更是沒有起到任何一點作用,還起到了反作用,秦朝也不推崇儒家的思想。

儒家和法家有看不對眼,秦集團作為法家統治下,又二世就亡的朝代,一向是後世儒家批判的對象。什麼暴虐無道、虎狼之國、嚴刑酷法之類的屎盆子拼命的往其頭上扣。就比如:秦朝被漢朝所滅,漢朝一直說秦朝的暴虐;隋朝別滅,李唐一直說隋煬帝楊廣是暴君,怎麼怎麼樣人民了,怎麼怎麼暴君了類似。以往的朝代一般主張的都是儒家思想,秦集團新穎的推崇了法家思想並且成功的變法。作為以往一直被推崇的儒家肯定會抱不平。

商鞅變法:儒家為什麼認為商鞅變法暴虐無道?

法家

總結

綜合上訴這些原因,大家看了之後也就明白了為什麼,秦國集團的商鞅變法確定對秦國改革做出了突出的貢獻,使得秦國超越了六國,但是事情沒有那麼的完美,變法後的秦國法律輕罪重罰等,也是比以往的嚴厲。法家思想和儒家思想又是兩個概念,導致產生的對立,秦統治者又對儒家的打壓,綜合這些儒家說商鞅變法的暴虐無道也就有了因果。

但秦國進行變法一躍成為強國看出,商鞅變法不但對秦國的強大有著不可磨滅的貢獻,而且對當時其他諸候國的社會發展也產生很大的推動作用。在商鞅之後,又有了其他國的效仿,在全國的政治經濟改革之後,也推動並完成了封建制度的確立和發展。

參考資料:《秦律》《史記·商君列傳》《金布律》《秦簡》《雲夢秦簡》《史記·李斯列傳》等圖片來源於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感謝您的閱讀,喜歡的朋友的可以留個關注,期待與您分享更多的歷史事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