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9 行攝建水之天君廟,從道教文化場所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演繹

建水古城的古寺、古廟、古塔、古井,猶如一個個鮮活的音符,訴說著建水的前世今生。

天君廟始建於明嘉靖年間(1522-1566年)為古臨安府“七寺八廟”之一,屬道教宮觀。其建築佈局採用中軸線對稱分佈,由山門(戲樓),正殿火神殿,後殿三清殿,上院觀音殿、元神殿,下院財神殿、元神殿及東跨院組成,佔地面積2648平方米。

天君廟始建時屬道教場所,至清晚期與礦冶行會活動及祭祀等結合,故亦名赤帝宮和火神廟。它體現了地方多元,複合宗教信仰的特質。同時,天君廟也是1903年轟動雲南全省的周雲祥起義及1911年臨安起義的主要紀念地。天君廟不僅是具有重要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的古建築群,而且也是重要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行攝建水之天君廟,從道教文化場所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演繹


行攝建水之天君廟,從道教文化場所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演繹


行攝建水之天君廟,從道教文化場所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演繹


行攝建水之天君廟,從道教文化場所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演繹


行攝建水之天君廟,從道教文化場所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演繹


行攝建水之天君廟,從道教文化場所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演繹


行攝建水之天君廟,從道教文化場所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演繹


行攝建水之天君廟,從道教文化場所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演繹


行攝建水之天君廟,從道教文化場所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演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