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讀《西遊記》和觀看《西遊記》電視劇,你最大的收穫是什麼?

順風雲5


讀過原著的人都知道,電視劇和原著差的太多了。就拿孫悟空來說,原著中的它實實在在是一隻頑猴,是一隻妖精,殺人如麻,但電視劇中雖然還保持了猴子的形象,可就變了很多,是一個正面人物。所以書和電視劇相差還是蠻大的,先說從書中收穫了什麼吧。

書有點晦澀難懂,當然最大的感觸還是裡面的情節,吸引人,書能夠描寫出很多電視上沒有辦法展現的東西,就像很多人覺得現在改編的電視劇總是不如書本精彩,那是因為書相比較於電視來說有更大的空間,在電視上播出的東西審查則更加嚴格。

再說,電視劇,小時候的偶像應該都比較統一,那就是孫悟空。電視劇描寫的也是正義、勇敢、付出等等,大家都是為了普度眾生前往西天,收貨最大的應該是在我年幼的時候肅立了一個正確價值觀吧。

但是,我覺得不論是書還是電視劇,尤其是電視劇,將幾個人脫離了人這個基礎。當然,他們是神仙,但神仙如果也是人得到而來的那麼久應該也會有人煩惱。說到這裡,我更喜歡的是今何在的《悟空傳》。

《悟空傳》裡面所有的角色都是鮮活的,是有靈魂,能夠感受人物的悲喜,還是取西經,但是每個人都有不一樣的目的,每個人也有自己的想法和考量。

可能是因為長大了,對於那些過分宣揚美好的東西覺得太不真實了。


底層故事


先來說讀的收穫吧!

說是倒讀西遊,就是人生,但是啊,正看其實更是人生,不得不說的是六小齡童老師,的確是一代經典,但是現在我是真的不喜歡這個人,相關原因可以去知乎搜一下六小齡童。


其實有一種說法,包括我們老師跟我們的分析,玉帝這樣不公是因為那時候孫悟空剛大鬧天宮,大鬧蟠桃會,玉帝很不爽。

相比猴子,玉帝的設定是歷經1750次劫難,每次間隔129600年,那猴哥呢?算上在五指山的500年,也就一千多歲,在玉帝眼裡這就是個塵埃,而且玉帝會不知道猴子愛吃桃子???反正你們自己看圖吧!

再說看的吧!

一句話“苦練七十二變,笑對八十一難”


熊熊愛侃星


我不是一個愛讀書的人兒,四大名著也只看了《西遊記》。《西遊記》是初中的時候買的,封面摸起來很有感覺,本來想找出來拍拍,不過被人借走還沒有還回來。看的時候,最佩服的是,作者腦洞怎麼如此之大,歷史間的貫穿也做得很好,最重要的是,這本書一半都是文言文,居然現在還能如此受捧。

西遊記電視劇有很多版本,像張紀中版本,張建亞、86版本。我經常看的,就是每到假期必播的86年版本,而這部劇讓我收穫頗多。

為什麼86版的《西遊記》至今無法超越?

1.如果不看頭條,我還真不知道,唐僧居然是倆個老師演的。如果在現在的劇,你說如果一個主角突然拍到一半換演員,肯定被立馬發現。為什麼,西遊記這部卻到今天才被人知道,有倆個唐僧呢。演技,讓我們忽略演員本身。
2.特效。現在好多電視劇,你一眼就可以看到滿滿的摳圖痕跡,“五毛錢”的特效。但是,86年版本的西遊記,毫無PS痕跡。贊。


穿山甲不穿山


哇,好大的題目!上學時都沒遇到這麼大的命題作文。不過既然邀請,還是謝謝。怎麼說呢,唐僧的執著,悟空的不服輸,八戒的心態,沙僧的本分……這些都是老生常談了,從有《西遊記》那天起就開始有人寫讀後感,自有了電視劇就開始有人寫觀後感。不過最近和《西遊記》有關的感悟是因為六小齡童。

無需多言,六老師的人設崩塌了。一個英雄的化身變成虛偽、冷血的代名詞。劇情反轉實在太快。說真的,有時候人設不是自己給自己加的,而是別人加在你身上的,當然你自己也有責任,不懂拒絕,甚至感覺別人給你的這個人設還挺好的,不自覺的就往上靠,所謂賣人設。如果有一天你沒按照別人想的人設出現,大家就會說你人設崩塌。虛偽、虛榮、卑鄙等詞就鋪天蓋地而來。所以第一,對別人的讚美,一定要仔細甄別,防止被強加人設。第二,對自己要有清醒的認識,不隨波逐流,任人擺佈,活出自我。我就是我,我瞅自己都上火。


老虎的虎


第一遍看的是故事,第二遍看的是詩詞,第三遍才開始看出世故人情,往後每看一遍都多出一點理解,現在在看已經是人生。


東籬南山534


各位的回答都非常精彩

讀原著也好看電視劇也好

通過這個神話故事

我的感受是我們每個人

每天都是在自己取經的路上

每天都要面對各種各樣的問題

時不時地自己內心的心魔就會跑出來

來困擾自己前進的方向


順風雲5


九九八十一難,不經風雨怎麼見彩虹


MO122099406


看書是長知識,看電視傷智商


qzuser229581494


讀《西遊記》讓我看到了一直猴子變成人的全部過程

看86版《西遊記》讓我看到了一個人變成猴子的全部過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