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读《西游记》和观看《西游记》电视剧,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顺风云5


读过原著的人都知道,电视剧和原著差的太多了。就拿孙悟空来说,原著中的它实实在在是一只顽猴,是一只妖精,杀人如麻,但电视剧中虽然还保持了猴子的形象,可就变了很多,是一个正面人物。所以书和电视剧相差还是蛮大的,先说从书中收获了什么吧。

书有点晦涩难懂,当然最大的感触还是里面的情节,吸引人,书能够描写出很多电视上没有办法展现的东西,就像很多人觉得现在改编的电视剧总是不如书本精彩,那是因为书相比较于电视来说有更大的空间,在电视上播出的东西审查则更加严格。

再说,电视剧,小时候的偶像应该都比较统一,那就是孙悟空。电视剧描写的也是正义、勇敢、付出等等,大家都是为了普度众生前往西天,收货最大的应该是在我年幼的时候肃立了一个正确价值观吧。

但是,我觉得不论是书还是电视剧,尤其是电视剧,将几个人脱离了人这个基础。当然,他们是神仙,但神仙如果也是人得到而来的那么久应该也会有人烦恼。说到这里,我更喜欢的是今何在的《悟空传》。

《悟空传》里面所有的角色都是鲜活的,是有灵魂,能够感受人物的悲喜,还是取西经,但是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目的,每个人也有自己的想法和考量。

可能是因为长大了,对于那些过分宣扬美好的东西觉得太不真实了。


底层故事


先来说读的收获吧!

说是倒读西游,就是人生,但是啊,正看其实更是人生,不得不说的是六小龄童老师,的确是一代经典,但是现在我是真的不喜欢这个人,相关原因可以去知乎搜一下六小龄童。


其实有一种说法,包括我们老师跟我们的分析,玉帝这样不公是因为那时候孙悟空刚大闹天宫,大闹蟠桃会,玉帝很不爽。

相比猴子,玉帝的设定是历经1750次劫难,每次间隔129600年,那猴哥呢?算上在五指山的500年,也就一千多岁,在玉帝眼里这就是个尘埃,而且玉帝会不知道猴子爱吃桃子???反正你们自己看图吧!

再说看的吧!

一句话“苦练七十二变,笑对八十一难”


熊熊爱侃星


我不是一个爱读书的人儿,四大名著也只看了《西游记》。《西游记》是初中的时候买的,封面摸起来很有感觉,本来想找出来拍拍,不过被人借走还没有还回来。看的时候,最佩服的是,作者脑洞怎么如此之大,历史间的贯穿也做得很好,最重要的是,这本书一半都是文言文,居然现在还能如此受捧。

西游记电视剧有很多版本,像张纪中版本,张建亚、86版本。我经常看的,就是每到假期必播的86年版本,而这部剧让我收获颇多。

为什么86版的《西游记》至今无法超越?

1.如果不看头条,我还真不知道,唐僧居然是俩个老师演的。如果在现在的剧,你说如果一个主角突然拍到一半换演员,肯定被立马发现。为什么,西游记这部却到今天才被人知道,有俩个唐僧呢。演技,让我们忽略演员本身。
2.特效。现在好多电视剧,你一眼就可以看到满满的抠图痕迹,“五毛钱”的特效。但是,86年版本的西游记,毫无PS痕迹。赞。


穿山甲不穿山


哇,好大的题目!上学时都没遇到这么大的命题作文。不过既然邀请,还是谢谢。怎么说呢,唐僧的执着,悟空的不服输,八戒的心态,沙僧的本分……这些都是老生常谈了,从有《西游记》那天起就开始有人写读后感,自有了电视剧就开始有人写观后感。不过最近和《西游记》有关的感悟是因为六小龄童。

无需多言,六老师的人设崩塌了。一个英雄的化身变成虚伪、冷血的代名词。剧情反转实在太快。说真的,有时候人设不是自己给自己加的,而是别人加在你身上的,当然你自己也有责任,不懂拒绝,甚至感觉别人给你的这个人设还挺好的,不自觉的就往上靠,所谓卖人设。如果有一天你没按照别人想的人设出现,大家就会说你人设崩塌。虚伪、虚荣、卑鄙等词就铺天盖地而来。所以第一,对别人的赞美,一定要仔细甄别,防止被强加人设。第二,对自己要有清醒的认识,不随波逐流,任人摆布,活出自我。我就是我,我瞅自己都上火。


老虎的虎


第一遍看的是故事,第二遍看的是诗词,第三遍才开始看出世故人情,往后每看一遍都多出一点理解,现在在看已经是人生。


东篱南山534


各位的回答都非常精彩

读原著也好看电视剧也好

通过这个神话故事

我的感受是我们每个人

每天都是在自己取经的路上

每天都要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

时不时地自己内心的心魔就会跑出来

来困扰自己前进的方向


顺风云5


九九八十一难,不经风雨怎么见彩虹


MO122099406


看书是长知识,看电视伤智商


qzuser229581494


读《西游记》让我看到了一直猴子变成人的全部过程

看86版《西游记》让我看到了一个人变成猴子的全部过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