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喬峰最後的結局幾欲讓人淚崩,喬峰這樣做值得嗎?你又悟到了啥?

手心我心bxl版


蕭峰,又名喬峰,生於遼,長於宋,契丹人。

他即是大宋的喬大俠,又是遼國的蕭大王,由於身世帶來的身份變化,使得他內心的情感充滿著諸多矛盾,這也是蕭峰之死的主線。

蕭峰之死,時也、勢也、情也。

一、直接原因

雁門關外,一箭斷腸,為宋遼止息干戈,為天下百姓安居樂業,大英雄蕭峰於雁門關退遼軍並以死明志。

耶律洪基答應了退兵,卻把蕭峰說成了小人:“蕭大王,你為大宋立下如此大功,高官厚祿,指日可待。” 對於蕭峰來說,這無疑是莫大的侮辱,他成了契丹人的叛徒,對於蕭峰而言,是無法接受這樣的罵名的,或許只有一死,才能堵住悠悠之口。悲愴而言:“蕭峰是契丹人,今日脅迫陛下,成為契丹的大罪人,有何面目立於天地之間?”然後赴死而去!

二、情感原因

阿朱,這個被自己錯手殺死的自己的摯愛之人,是蕭峰無法逾越的心結。那個對自己不離不棄的溫情女子,那個曾與自己約定一起到塞外放羊牧馬的俏麗佳人,卻死在自己的手裡,這該讓他多麼的痛苦。在阿朱死後,蕭峰就用手挖了兩個並排的墳墓,用一個竹牌寫了“契丹莽夫蕭峰之墓”,另一個寫了“阿朱之墓”,打算隨她而去,可謂萬念俱灰,肝腸寸斷。對阿朱的虧欠,他一直耿耿於懷,心存愧疚。若在塵世無法廝守,那就到黃泉再續緣分。

三、大環境

蕭峰因身世不被大宋武林所容,有又諸多殺戮,雖阻遼犯宋,讓不足以抹去他與大宋武林的恩怨,已經他契丹人的身份永不會被汗人認可,因此,雁門關一役後他仍不可能留到大宋。在此役之前,他一直是遼國的蕭大王,而此役他脅迫遼國皇帝,以下犯上,背叛了自己的名族,將不會被遼國所容。因此他已經是一個被生他、養他的環境所拋棄的人,唯有慷慨赴死,已示大義。





翻書共讀


自然是值得的。因為在蕭峰自殺前,耶律洪基是這樣的:

耶律洪基冷笑一聲,朗聲道:“蕭大王,你為大宋立下如此大功,高官厚祿,指日可待。”

蕭峰對大宋有功,自然對大遼有過。也就是說,耶律洪基並不認為自己侵宋有錯。他雖然在蕭峰的逼迫下立誓,但究竟他會不會遵守諾言,很難說,至少蕭峰不敢確定。

但是蕭峰自殺後,耶律洪基開始思考侵宋到底對不對:

耶律洪基見蕭峰自盡,心下一片茫然,尋思:“他到底與我大遼是有功還是有過?他苦苦勸我不可伐宋,到底是為了宋人還是為了契丹?他和我結義為兄弟,始終對我忠心耿耿,今日自盡於雁門關前,自然決不是貪圖南朝的功名富貴,那……那卻又為了甚麼?”他搖了搖頭,微微苦笑,拉轉馬頭,從遼軍陣中穿了過去。

相當於蕭峰對耶律洪基進行了一場死諫,使耶律洪基終於有所醒悟,或者說有所反思。

喬峰的精神是值得學習的,在現代很少人能做到他那樣,我們也應該為自己的祖國奮不顧身


欣賞影視


喬峰的結局確實很讓人難受,喜歡喬峰的觀眾朋友或者讀者,都非常傷心,一代堂堂大英雄,就這樣逝去了

但我們仔細分析喬峰喬幫主的處境,也就明白了為何自殺是他的必然選擇和必然結局

在那個動盪的年代,家國情懷是最重要民族情感,不忠於自己的國家,是為天下人所不恥的

喬峰本以為自己是宋人,因此他前半生都在忠於大宋,幫扶普通窮苦民眾,抗擊遼國金國

但最後發現自己是遼國人,姓蕭叫蕭峰,自己幾十年來接觸的宋人,都不是自己的家人

後來他最愛的阿朱死在了自己的手下,他親手殺死了自己最愛的女人

悲痛與因緣巧合下,他回到了遼國,成了遼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大王,但大遼偏偏要逼他攻打他從小生長大的宋國

為了宋國的人民的安危與天下太平,他又挾持了自己的大王,逼他立下誓言,此生不再攻打宋國

這樣一來,喬峰即不是宋國人,也把遼國人得罪了遍,他最愛的女人也早已離開了他,萬念俱灰之下,自殺成了喬幫主的必然選擇,也只有這個結局,才能夠讓喬幫主的形象進一步的昇華

我本人非常希望,喬幫主能夠和阿朱幸福美滿的生活在一起,可惜造化弄人,如果有來世,願喬幫主和阿朱再來是能夠美滿的生活在一起





國內外搞笑時刻


蕭峰的自盡而亡的確讓人感慨萬分,他是一個大英雄,卻在時代的洪流中做出悲壯的選擇即自我了結,關鍵在於精神世界的崩塌。

理由如下:

一.猝然到來的真相,讓他在失去親情的基礎上又失去了愛情,是痛苦的根源。


蕭峰原本是丐幫幫主,本有著極高的威望,而他自己也是以正義的形象示人。

然而他是遼國人的事實,猝不及防的被當眾揭發,當時北宋和遼國的關係極其緊張。

在這樣的背景下,他自己茫然無措,生活節奏被徹底打亂。

當他一步步探得的真相,更是殘酷的令人無法直視。

他的親生父母並沒錯,卻被誤殺。

當他尋到當年的仇人,卻陰差陽錯殺死了自己的心上人阿朱。

他是人並不是神,有屬於自己的情感,有著長久形成的俠義品格。

大俠本就是伸張正義,主持公道,可他無法守護的親情和愛情,都是他痛苦的根源。

二、對自我身份的探索,自我價值的實現,要通過戰爭來實現,都是他內心無法接受的。

長期形成的悲天憫人的情懷,讓他無法做到置天下蒼生的生死於不顧。

結拜兄弟虛竹段譽,在他被困牢籠時,帶人前去營救。他藉機讓耶律洪基起誓,不再率兵攻打北宋。

可耶律洪基也是他結拜的兄弟,而且給了他高官厚祿,讓他得到重用。

這樣的逼迫成全了民族大義卻犧牲了兄弟情,內心是痛苦的。

耶律洪基被逼立下誓言。讓百姓免遭戰爭之苦,這是一種大義,是具有悲天憫人情懷的體現,是對無辜的百姓的憐憫,體現的是大俠風範。

可他是遼國人,在大宋有太多的痛苦記憶,以他的性格雖還有兩個兄弟,虛竹和段譽都是一方霸主,只要他願意都可成為座上賓。

可以他的風格,也不願給兄弟添麻煩。

三、道義與民族矛盾的衝突,讓他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境地。

他再強的武功也無法消滅內心的痛苦,天地之大,內心的孤獨讓他深感天地之間也沒有容身之處。

他雖然擁有實力,卻無法在平衡民族關係中得到發揮。

深切的無力感,讓他失去了生活下去的勇氣,內心的痛苦和衝突讓他的精神世界開始崩潰,因此選擇了自我了斷。


語凝ly


喬峰一生都在當大英雄,誰也沒有料到金庸給他的結局就是:奮鬥一生為國為民為兄弟,結局卻是連自己的身份與地位都無法被江湖人所接受,最終落得一個自殺得以解脫。

喬峰的死算是另一種幸福吧,他一生過得太苦了。

當天下人都與喬峰為敵的時候,阿朱義無反顧的站在他身旁。阿朱說:你是昔日光芒萬丈的丐幫大英雄也好,還是眾人不齒的契丹賤種也罷,在我阿朱心裡,你只是一個重情重義的好漢子,為我雖千萬人而往的喬大哥,一生一世丁當追隨你。在這黑雲重重的世界裡,阿朱是喬峰最後的一抹溫暖。可是他卻親手殺了自己心愛的女人,自己親手毀掉了那一抹希望。那時候,喬峰就已經絕望了。

喬峰在杏子林事變前,終日率領丐幫弟子刺探軍情,擊殺遼人。出生抱負便是抗擊契丹,保護大宋,以天下蒼生為己任。可當他發現自己的身世以後,先前做的一切都變成了彌天大錯,半生的忙碌,到頭來成了一場空,但他仍不敢信,努力周旋於宋遼兩國之間,但對立的兩國豈是喬峰能改變?後來在雁門關外,喬峰做了最後一次努力。可耶律弘基回過頭來對他說:蕭大王,你為大宋立下如此大功,高官厚祿,指日可待!喬峰大笑道:陛下,喬峰是契丹人,曾與陛下義結金蘭,今日威迫陛下,成為契丹的大罪人,既不忠,又不義,此後有何面目立於天地之間?舉起右手中的斷箭,內功運處,右臂回戳,噗嗤一聲,插入了自己心口。

耶律弘基的那番話,義結金蘭的大哥說出那番話,變成了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阿朱已死,阿紫有了依靠,養父母雙亡,親生父親終老少林寺,二弟三弟都已有了各自走上正軌的生活,再無牽掛。曾經作為家的宋遼兩方都已容不下他,自己再存留這世間,已無任何意義,正好,去陪了阿朱吧。

作為一個大俠,他只有死才能成全了自己的意氣。他對得起所有人,唯獨怠慢了自己,也許這才是一個大俠最好的歸宿。





老唐電影解說


每次看到喬峰的結局都會忍不住淚目,但我覺得這應該也是喬峰最好的歸宿了。

在親情上,蕭遠山遁入空門永世不見喬峰,生母早年也去世了,而養父養母,授業恩師都被自己的父親殺死,喬峰曾說這些人既然是你殺的,便與我殺的沒有兩樣了,此時蕭峰不但有著喪親之痛,同樣有著深深的愧疚,所以在親情方面,喬峰再無戀想。

在愛情上,唯一深愛的阿朱被自己親手殺死,若不是為了報仇,恐怕喬峰早已在小鏡湖畔自盡與阿朱同眠地下了。所以在愛情方面喬峰也無任何期盼。喬峰曾說:“阿朱就是阿朱,千秋萬代,四海列國就只有一個阿朱。“如此男兒,想讓他愛上別人,也是萬萬不能了。

在友情上,雖然有兩個義結金蘭的兄弟,但是二人都有自己各自的歸宿,是無法填補喬峰內心的落寞的,就算一起共飲八百杯,也不過是借酒消愁愁更愁,讓他在醉時更加思念阿朱,更加悔恨罷了。

在忠義上,喬峰劫持了自己的主君,遼帝的一番話更讓他無地自容,遼國他是回不去了,宋朝也不是他的家。

雖天地廣袤,卻再無喬峰立錐之地。最後自盡去找阿朱便是他最好的歸宿了。

我的感悟是,雖然喬峰的性格過剛易折,但其行事無愧於天地,稱得上是金庸筆下第一人。也是值得每一個男性學習的榜樣。


進擊的法科生


喬峰的最終結局也是本人性格所致!

所謂性格決定命運。

喬峰身上有大愛大忠大義大孝,這種非常難得的品質同時極具在一個人身上不進塑造了頂天立地的喬峰,同時也毀了他!

因為過於完美,這種完美品質彼此互相共存也會彼此對立,這非常需要個人遊刃有餘的協調平衡,其中尺寸非常難把握,我們總說忠孝難兩全,無數人用行動證明了這句話,何況愛,忠,義,愛這些品質要共存,難上加難!

喬峰不幸,他的出身造就他也毀了他,他有著寧可天下人負他,不可他負天下人的精神,這種性格在遇到大事時必然會折磨他!

至於感悟,一個人能量越大,責任越大,自身的發展有時候已經不由自己了,你身上揹負的是很多人很多人的利益!

我只想有個安全溫馨的家,有健在和藹的雙親,有賢惠持家的妻子,有聽話優秀孩子,能與周圍的人友好相處,有樂於助人的品質,同時力所能及能夠回饋社會,貢獻自身力量!

做一個有愛,積極,愛家的小個體,大人物太難做!


浪費口水的魚


 喬峰在小說的最後到底是好還是不好,其實這一點各有各的說法,有許多的網友聲稱喬大俠活得太累了。最後他選擇自殺是最好的解脫,也有網友聲稱喬峰就不該死,不僅僅是因為他是大英雄,因為他還有很多的事情沒有做。

喬峰最後到底有沒有死,其實有一部分的讀者聲稱他根本就沒有死掉,而且還一直活著。原因就是因為父親蕭遠山在他跳崖之後又把他救了起來,不僅僅是救了他而且還是救了阿紫和遊坦之。

其實對於這種說法大家都認為是可信,畢竟在天龍的小說中他就是離開了我們。而相信他沒有死的網友聲稱有三個重要的原因,而且這也是金庸留給大家的伏筆,具體是哪三點呢?

第一就是剛與蕭遠山相認不久的喬峰是不可能這麼快就選擇離開家人的,孤獨了這麼多年,對兄弟又那麼的重情義,這麼好的漢子怎麼可能會不和父親道一下別呢。喬峰是一個做任何事情都有頭有尾的人物,江湖紛爭還沒有正式的解決,而且在自殺前也沒有任何的前奏,所以綜合這一點是不可能死的。

第二點原因就是二位兄弟段譽和虛竹都有曾掉下過山洞或者是山下的經歷,他們都沒有死啊,而且還獲得了絕世武功。為什麼喬峰自己選擇跳下去就會死呢?不合道理最,而且這肯定是金庸的一處暗筆,也是喬峰的一個小計謀,為什麼這麼說?

第三個原因就是了,我們知道喬峰再怎麼努力也沒有能把江湖恩怨給解開,大家一致的認為他不是漢人不該管江湖事。努力都解不開的事情這就是明擺著要逼死自己咯,所以他就選擇了跳崖,他知道只有自己假死之後江湖就可以平靜了,所以顧全大局,他就這樣子做了。

沒死的喬峰在後來究竟有沒有現身,其實金庸並沒有明說,但靠著他的本事,完全可以成就一番事業。有可能是跟著虛竹一起去了不知名的江湖世界,畢竟後來連虛竹也消失不見了。


短劇播報


喬峰是金庸武俠小說《天龍八部》的主要角色之一。

金庸曾不吝於對喬峰的讚美,說喬峰和郭靖是他最喜歡的男子漢。

喬峰生於遼國,是一個契丹人,但是,他剛出生不久,他的父親蕭遠山帶著他和族人途徑雁門關,就在這裡,被慕容博設計,造謠說一批契丹武士要來搶奪少林武功秘籍,所以被以少林寺為首的中原武林人士擊殺,他家全族被殺,父親跳崖逃過一劫,而尚在襁褓的他也被格外開恩。

喬峰被玄慈帶回少林寺,之後交給喬三槐夫婦撫養,少林寺玄苦大師和丐幫幫主汪劍通是他的師傅,所以喬峰長在大宋,養父母以及師傅對他有養育和教導之恩。

想必喬三槐夫婦及兩位師傅給喬峰塑造了一個很好的價值觀,喬峰長大成人,除了有一點直男癌,不解風情之外,在他身上看到了所有男性所能具備的優質品質:俠肝義膽、有情有義、正直、善良、勇敢、忠誠……

喬峰除了人品上上佳,武功也很高強,所以才會被推上了丐幫幫主的位置。

但是,喬峰畢竟是遼國契丹人,對自己的國家他盡於忠,這是他道德認知裡面的印記,而大宋對他又撫養之恩,他在情感上天然地更親近大宋,對大宋他有義。

魯迅:“悲劇就是將人生中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

喬峰的信念第一次被衝擊就是在他知道他實際是遼國契丹人而非大宋人時。

這個時候,恰好阿朱妹子出現在喬峰的世界裡,都說鐵漢柔情,阿朱妹子治癒了喬峰的,他們彼此傾心,他們約好,在找到帶頭大哥,完成報仇的任務之後,攜手隱居塞外,遠離紛爭,雙宿雙飛,喬峰走出陰霾,對未來有了盼頭。

在報仇的過程中,喬峰與阿朱被誤導,以為段正淳就是帶頭大哥,風流多情的段正淳,卻正好是阿朱的親生父親。

一方面,阿朱妹子想報答父親的生恩,於是,阿朱妹子喬裝,捱了喬峰一掌,死在喬峰的掌下;另一方面,阿朱妹子想讓喬峰完成復仇,徹底得到解脫。

最後找段正淳對峙,原來是一個誤會,喬峰要找帶頭大哥,段正淳說自己辜負了情人,風馬牛不相及,兩人說的就不是一件事。

喬峰真是被氣岔了,又傷心欲死,就差沒把自己給劈死。

喬峰的親生父親為了找出帶頭大哥,把養育他的父母和恩師給殺了。

喬峰陷入了兩難:生恩養情,兩者都不能被辜負。

等到揪出帶頭大哥,又找到慕容博,仇怨消泯,喬峰發現:大宋回不去,遼國又如此陌生。

幸好,阿朱妹子死的時候給喬峰(這時候應該叫蕭峰了)塞了一個包袱,照顧好妹妹阿紫,蕭峰遵守承諾,言出必行。

阿紫這個妹子太能蹦躂,不小心就給中了毒。

蕭峰便帶著阿紫去長白山求藥,順便認祖歸宗,順便救了遼國皇帝,順便和遼國皇帝拜了一個把子,順便被封為了南院大王。

好吧,蕭峰的人生迎來了結局,遼國皇帝下旨讓蕭峰攻打大宋。

即使大宋回不去,蕭峰對大宋仍存情義,讓他帶兵殺大宋子民,殺掉曾經與之共事的丐幫兄弟,蕭峰做不到。

但是,讓他背叛遼國,假裝自己是一個大宋人,蕭峰也做不到。

蕭峰知道,宋遼戰爭不可避免,迫在眉睫。

他更希望的是,兩國和平共處,最好能遵守和平共處五項基本原則。

所以,他以生命為代價,逼迫遼國皇帝退兵,同時,也成全了他自己的忠和義,心甘情願,如果有陰曹地府,估計還能去和阿朱妹子團聚。

蕭峰是金庸筆下一個完美的具有悲劇意義的英雄式人物,蕭峰的死亡,成全了《天龍八部》,讓這本書成為金庸作品裡面最具人文價值的所在。

(但是,好像金庸給喬峰寫了一個番外,討好讀者?)


壹周牧影


悟空好,題主好。我是聿遠。文化領域創作者。我來回答這個問題。喬峰是金庸所有武俠小說人物中最完美的人物形象。是一個大英雄。

喬峰最後的結局令人扼腕嘆息。不知讀者掉了多少眼淚。

仔細想來,喬峰的最後悲催結局是在喬峰以大英雄形象出場時已經註定。

喬峰在杏子林事件,聚賢莊大戰,燕門關阻遼一路走來。超越了民族主義的狹隘立場,卻改變不了民族紛爭的時代。同時宋遼雙方都對喬峰有巨大的不滿與懷疑。

喬峰身為遼人,大遼已經沒有容身之地,他被眾好漢從遼國天牢拼死救出,因為遼國大軍南征而挾持耶律洪基,迫使他答應退兵,結果反而被耶律洪基譏諷為宋朝立了大功。不再承認喬峰是遼人。

迴歸宋土,一個遼人,還是當年的遼國高官。如何取得信任。而且在聚賢莊為了自保殺了眾多江湖豪傑。

回去重新當他的丐幫幫主?聚賢莊已經喝過絕交酒。

即使假設宋遼雙方放棄前嫌,願意接受喬峰。對於喬峰來說自己這關也無法過去。投奔那方也無法從道義上說通。

投奔西夏、大理?堂堂喬峰,武功蓋世,怎麼願意寄人籬下?

跟小姨子隱居山林?喬峰一輩子就愛阿朱一個,誤殺阿朱喬峰痛徹心扉。

他對得起天地道義,卻對不起生了自己的遼國同胞,也不見容於養育了自己的同胞,他唯有以死來結束他的困局。

喬峰陰差陽錯的走上了大英雄的道路,唯一無法面對的就是阿朱和自己。所以只能以死來表示心跡。解脫這無解的痛苦。

喬峰之死是一場悲劇。而且這樣悲劇在歷史上不斷上演。

在黑格爾看來,衝突的悲劇性在於:這種衝突中對立的雙方各有它那辯護的理由,而同時每一方拿來作為自己所堅持的那種目的和性格的真正內容卻只能是把同樣有辯護理由的對方否定掉或破壞掉。

人類從歷史中學到的唯一教訓就是人類無法從歷史中學到任何教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