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7 大别山的特产----霍山黄芽茶

巍巍大别主峰在霍山,我的老家就在霍山。这里层峦叠嶂、风景秀美,既是西山药库又是野生石斛的原产地,当然最出名的还是历史名茶------“霍山黄芽”。该茶产于佛子岭水库上游境内,在海拔600米以上山区如金鸡山、乌米尖、金竹坪、金家湾和清潭沟等地。这里山高云雾大、雨水充沛、空气相对湿度大、漫射光多、昼夜温差大、土壤疏松、土质肥沃、PH值5.5左右,林茶并茂,生态条件良好,极适茶树生长。

  “霍山黄芽”起源于唐朝,明代列为贡品,清朝列为皇家御用,是霍山县久负盛名的历史名茶。唐代李肇《国史补》记曰:“天下名山,必产灵草。江南地暖故独宜茶,大江以北则称六安。然六安乃其郡名,其实产霍山县大蜀山也。”史书记述:寿州之山有黄芽焉,可煮而饮,久肫得仙。明代霍山知县王毗翁诗云:“露蕊纤纤才吐碧,即防叶老采须忙。家家篝火山窗下,每春来一县香”。霍山黄芽是2001——2002年上海国际茶文化节唯一推荐产品,现与黄山、黄梅戏齐名并著,并称“安徽三黄”。

  霍山黄芽茶是经过采摘摊放、杀青、履条、初次烘干、摊放、焙火、拣剔复火7道工序精制而成,成品茶外形条直微展、匀齐成朵、形似雀舌、嫩绿披毫,香气清香持久,滋味鲜醇浓厚回甘,冲泡好的霍山黄芽汤色黄绿,清澈明亮,清幽的茶香随着袅的热气缕缕飞出,令人心旷神怡。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茶叶的饮用主要集中在四十岁以后的中老年人。世间百味需尝尽才得人生真谛,霍山黄芽香气四溢,微苦而甘醇,是中老年人的最爱。我的家就住在清潭沟村,这里有着悠久的制茶历史和丰厚的文化底蕴。手工制茶的模式已经成为一种古老的手艺在坊间传承,但是如果要满足市场的需求还要借助机械。我们村是茶叶双替代示范村,这里一年四季不用化肥和农药,还有生态茶园基地,并且山高水远,大部分的茶叶都处于野生状态。由于早年间政府重视,对采茶要求严格,这里的男女老幼均可以采得一手好茶。每年在清明和谷雨期间,漫山遍野都是挎着竹篓采茶的人们,采摘一芽一叶至一芽二叶初展。茶叶采完之后不要急于制作,而要用竹制的匾进行摊放2至3小时,等茶叶发蔫、明水退去才是炒茶的好时候。现在炒茶大部分用机械了,但是又不能全部用机械。首先用滚筒杀青,杀青时温度要高但又不能太高,温度太高容易造成茶叶炸边,但千万注意不能温度太低,温度过低容易导致红茶,如果茶叶在杀青时变成了红色,那么就是有通天的本事也不能把茶叶做好了。其次是履条,履条的时间不能太长,时间太长,茶叶抱得太紧,不利于后期的烘干。初次烘干之前最好是把刚履条的茶叶进行再次摊放0.5至1小时,让茶叶的水分散去,然后进行初次烘干,在上烘干机的时候一定要撒放均匀,把控温度,一般情况下烘干机的温度控制在100度左右即可,初次烘干使茶叶达到八五成干即可。初次烘干之后要进行再次摊放,此次摊放时间可适当长一些,主要是吸收空气中的水分使茶叶回润,但时间也不易过长,根据天气温度在茶叶不泛黄之前一定要进行一次烘焙。黄芽茶制作的好不好、香不香关键看烘焙这一道程序。烘焙时最好不要用机械了,在我们村都是用竹制的烘篮来操作。上好的木炭引燃后盖住火头,初次烘焙不要操之过急,待茶叶水分烘干之后进行摊放,然后装袋装箱捂上十天半个月,随后再进行二次烘焙,这次烘焙火一定要大,翻茶一定要快,但手脚一定要轻,再次烘焙后基本就成了成品茶。在进行出售前进行拣剔就行,筛选出糊边、茶梗、茶沫即可。我村共十三个村民组,其中十一个村民组居住高远,所产茶叶为精品,还有两个村民组利用地理优势大力发展制茶产业,基本做到了每逢春来户户香。希望有那么一天我们能通过茶叶致富,同时也希望远在他乡的您能到我村走一走、看一看。

 

  

大别山的特产----霍山黄芽茶

老家的瀑布

大别山的特产----霍山黄芽茶

春花烂漫

大别山的特产----霍山黄芽茶

极好的黄芽茶

大别山的特产----霍山黄芽茶

采摘后的摊放

大别山的特产----霍山黄芽茶

杀青履条

大别山的特产----霍山黄芽茶

初次烘焙

大别山的特产----霍山黄芽茶

烘焙

大别山的特产----霍山黄芽茶

再次烘焙

大别山的特产----霍山黄芽茶

好好拣剔

大别山的特产----霍山黄芽茶

摊放

大别山的特产----霍山黄芽茶

好茶还需好水泡

大别山的特产----霍山黄芽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