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最新研究表明:新冠病毒已產生變異,傳播性存在明顯差異

值得警惕!

剛剛,所有人都擔心的一件事情被科研機構證實了!


眾所周知,病毒在傳播的過程中容易出現基因突變,而突變後病毒的屬性和對人類的損傷也會隨之改變。


自新冠病毒引發的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新冠病毒的突變也一直是科學界研究的焦點之一。


而就在剛剛,權威機構終於就新冠病毒是否會突變一事在研究上取得了重大的成果!


是的,新冠病毒已經發生了突變,不僅如此,他突變的種類還不止一種!


剛剛,來自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生物信息中心的研究院陸劍和中國科學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的研究員崔傑就在中國科學院主辦的《國家科學評論》發表了論文稱:新冠病毒單在近期就已經產生了149個突變點,並演化出了兩個亞型,分別是L亞型和S亞型!


最新研究表明:新冠病毒已產生變異,傳播性存在明顯差異

那麼,不同突變類型的新冠病毒又將在防控上帶來什麼樣的改變呢?


根據該論文中的論述認為不同突變後的新冠病毒在傳播性、致病嚴重程度上都存在很大的差異。也就是說,如果新冠病毒發生突變後,有可能會比原來的新冠病毒產生更大的傳播可能性。


但結果也並不侷限於此,也有可能隨著病毒的突變,他的傳播能力和致病性也會隨之減弱。


最新研究表明:新冠病毒已產生變異,傳播性存在明顯差異

那麼,這次研究成果中新冠病毒的突變到底是屬於哪一種呢?我們接下來一起看看論文中是怎麼說的。


在論文中稱,這次在這次實驗中,實驗者共採取了103個新冠病毒的毒株作為實驗樣本。通過對這103個毒株的基因組分的進化分析發現,其中149個發生了突變的行為。


其中最為關鍵的一個點在於,這些突變的病毒都是在最近才開始發生突變!


正如前文所述,這些突變後的病毒目前研究員將他們分為了兩類,第一類是L型,第二類則是S亞型。


但奇怪的是這兩種突變的分類在樣本病毒中並不平均,其中L亞型的突變率高達70%,而S型的突變率僅有30%!


根據對這兩種亞型突變病毒的進一步分析以後,研究員又有了新發現。通過與其他新冠病毒比較後,研究員發現,這種相對佔比比較多的S亞型新冠病毒與蝙蝠來源的冠狀病毒在進化樹上更為接近。


因此,研究員也得出了一種結論,那就是S亞型的病毒相對來說更為古老一些!


最新研究表明:新冠病毒已產生變異,傳播性存在明顯差異

那麼。問題又來了!現在很多因新冠病毒致病的患者,究竟感染的是哪一種類型的新冠病毒呢?


接下來,我們接著看研究員的研究成果!


根據論文中的論述,研究員認為新冠病毒在早期爆發的時候,L亞型的感染者是更為普遍的。


但要注意的是,這裡說的是新冠病毒發生的早期,也就是1月份以前。研究員認為,在1月份以後因L亞型新冠病毒感染的患者開始明顯的下降。


那麼,這其中究竟是為什麼呢?


對此,研究人員認為,這和人為的干預有關。隨著,新冠病毒的防控和醫護救治給新冠病毒的進化發生了改變,而這種人為的干預也 對L亞型施加了更大的選擇壓力。


對此,研究員還表示,如果人為的干預不是那麼及時的化,那麼L亞型的傳播性和擴散力甚至還會進一步的加大。因此,實際上對新冠病毒的早發現杜絕了這種類型病毒的快速傳播,否則將會有更多的人在早期被傳染,至今就很難控制了!


最新研究表明:新冠病毒已產生變異,傳播性存在明顯差異

所以,後期出現的很多感染者都是被S型病毒感染的。因為這種S型病毒選擇壓力相對較弱,所以它在進化上不僅較老,且傳染性也大大降低了,遠不及L型病毒的傳播性。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根據目前的研究表明,很多感染者都只是感染S型和L型新冠病毒中的一種。


但讓研究員感到意外的是,一位美國的患者目前居然同時感染了兩種類型的病毒。對此,研究員目前尚不能做出解釋,但研究員也表明這種情況的出現不排除新冠病毒的變異還有其他的可能性存在。目前,尚需要更多的時間和病例來證實這一結果。


最後,大家需要了解的一點是,病毒的突變是病毒生命週期的自然部分,且符合正常流行病學的規律。


因此,雖然目前研究人員表明新冠病毒已經產生了突變,但人們並不應該因此引發恐慌。


在很多科幻電影中,“病毒突變”往往意味著很多重大的轉變,將會使得病毒的傳播力和殺傷力更強。但是在現實世界中科學證明了,病毒都會產生突變,但不會因為突變而產生超能力,因此病毒突變很少會對疫情產生直接影響。


目前,不得不說的是在14億中國人的團結努力下,我們已經迎來了第一階段的勝利。


無論是在疫情的防控、、臨床治療、科研的進展等方面都獲得了長足的進步。因此,我們也相信,勝利就在前方,“春天”不會太遠了!


加油,中國!


加油,武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