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高二就考慮大學選擇和專業選擇,是眼高手低還是太遲了?

成喜英


眼高手低?您可以對這麼嘲笑您的人說:“新高考下,不是我眼高手低,是您目光短淺了。”

現在新高考改革,孩子和家長從高一就開始研究專業和學校了,以便之後的選科。具體時間,是根據各省發佈的“專業選科要求”為依據——因為,只有知道了專業要求的科目,才能準確選科和定專業。

至於是否太晚,結合目前教育部關於新高考改革政策的調整,高二並不晚。

浙江上海的3+3選科和3+1+2八省的選科,基本都是在高一就完成了,所以很多家長和考生再此之前就開始了考慮專業和學校了。

但是後來,由於更改科目和棄考現象嚴重,教育部今年出臺規定。選科只能在高二進行。這就和題主的問題就很切合了。

總結:

新高考的志願填報變化十分大,無論是從錄取規則和填報方法上,都配合著高考改革進行了調整。所以,必須重視起來。


玖抒教育


高二就開始考慮專業是完全可以的,不早也不晚,但是,不能每天都想著我自己考啥專業啊,這會嚴重影響學習,你可以選擇每週日的一個小時專門來考慮專業問題,確定目標,加以實現!

另外,專業分好與不好,像我的電氣工程極其自動化,分數一般要本校最高,是一個不錯的專業,這就是我當時放棄進入985高校而選擇211高校的原因,因為以我的分數進入某些985高校是隻能上分數較低的專業的,當然,任何專業都有出路,只要足夠優秀,行業龍頭就是你!

一句話“選大學還是選專業?”如果選專業,你可能會像我一樣要放棄更好的學校,如果選學校,你可能會上一個很好的學校,但是專業可能不盡如人意,你可能需要在大學中邊學習邊培養興趣和謀劃未來出路,而且各個專業的難度不同,比如,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和電氣工程極其自動化等等是比較難學的,需要較強的理科思維,法學更要考驗你的記憶能力與耐心,等等

還有,請切記,大學生在大學混日子的時代已經隨著教育部的高校改革而宣佈終結,各個重點大學已經沒有了補考,只剩下重修,國家振興,需要各個專業的人才培養,無論什麼專業,什麼學校,都要努力,不要在大學混日子!謝謝😜!



凹凸曼與小小怪獸


進入高中就應該要考慮了!我的女兒現在大二!什麼都晚了,女兒上高中時我在外地負責項目,剛好3年。她媽媽也要上班,高中時孩子早上6點半就去了學校,晚上10點40回來。基本沒有溝通的時間,星期天下午半天孩子約同學去買東西。忽略了太多!你們現在還可以選擇:大學的專業,文理科,比較大學條件,地點,環境,人文,關鍵是飲食,消費,就業,趨勢!我的孩子為了離我們遠點,最後選擇了武漢,去了才知道夏天特別熱,冬天特別冷,其他的不想說了我去過3次,但那是送孩子開學。今年的冠狀病毒就是武漢。我的孩子1月16日回川,隔離了14天,沒有問題,但我的朋友和小區的人都沒有和我們聯繫。都在避開家裡有武漢回來的人。這個可以理解!但也證明了很多!僅供參考。


正能量輝輝


不遲。我覺得大城市的小孩小城市得小孩最大的區別,

就是不少大城市的小孩剛上大學就知道自己要做什麼,路徑很清晰。留學,考研,學業方面努力的方向等等。

而小城市的小孩(比如我就是小縣城的小孩)到了大學後根本不知道自己要幹嘛,很多高中老師都用“高中辛苦,大學玩”來害我們!

其實,時代在變,高考不再是定終身!反而變成了一個節點,上了大學競爭更甚。所以高二考慮以後得事情一點不晚。


大蘿蔔老學長


高二當然需要考慮大學選擇和專業選擇了。


現在的高考規則決定了,在高二必須要考慮專業選擇了。


高考模式

現在高考模式有3種:


  • 文理分科

  • 3+3模式

  • 3+1+2模式


文理文科就是原來的老模式,文科生學政史地,理科生學物化生。文科生可以考文科、經濟類、政法類、社會科學類,一部分醫學等專業;理科生可以考理工專業,還有醫學專業,部分文科專業。


3+3模式是指語數外3門必考,另外3門在政史地、物化生裡面選3門。


3+1+2模式是指語數外3門必考,1指歷史或物理必選一門考,還有2門在政治、地理、化學和生物裡面選。

新高考選科考慮

3+3和3+1+2模式都是現在新高考方案,必考的科目是絕對分值來計算分數,選考科目按照賦分制來決定分數。就是看你在所有參加這門課考試的考生中的排名,跟絕對分不是一回事。比如,像化學很多學霸參加考試,90分的絕對分值有可能賦分出來是80分,而有些科目,像政治,有可能考了80分,但賦分之後就是90分。不過各個省的賦分制計算分數不太一樣。

因此,學生在選擇什麼科目,首先要考慮這個科目自己學得怎麼樣,好不好,在省裡排名是否靠前的問題。另外,還必須要考慮你將來讀什麼專業的問題。


比如,如果你要讀以下的專業就必須要選物理,幾乎所有的理工專業都需要物理。有些人如果不知道這些,覺得物理難,但又想將來學理工科,選了化學,等到填志願時,就傻眼了,可填的志願不太多。

還有醫學,不同學校對不同醫學專業有不同的選科要求,如果不知道這些,到填志願的時候豈不是哭死?



另外,有可能的話,應該是越早確定自己想幹什麼,越好。

人最重要的是想明白自己要幹什麼。我有位清華校友,他給他孩子報了一個很小的私立小學。我問他為什麼要上這個學校,現在看來這學校和理念不錯,但不能保證它在6年時間內能保持最初的承諾,難道不擔心這麼小的學校有倒閉或者師資不好的問題?


他說,他認為人最重要的是明白自己,明白自己喜歡什麼,想幹什麼,而不是學知識。他認為有幾年時間,就能給孩子打下這個基礎,埋下一顆種子。他說,咱們都是清華畢業的,但你覺得在上大學之前,你明白自己要幹什麼嗎?不明白嗎?現在是不是覺得明白自己幹什麼遠比高考考多少分要重要,考上什麼大學要重要?


我承認他講得有道理。我們一批人,都是所謂的好學生,除了讀書,什麼都不懂,到了高考結束,填志願,覺得自己成績差不多夠哪個學校和哪個專業,就填哪個,從來沒有問一聲自己,喜歡嗎?所以,走了很多彎路。

而有的人,一開始就知道自己要什麼,堅持不懈。我有個師兄,他從小立志就要當醫生,高考沒有考好,更糟的是志願填得不好,除了自己想去的幾所985,哪裡都沒填,一路下跌到普通高校。他在普通高校裡學習、考研、考博,到現在三甲的主任醫師。


所以啊,當然是越早明白越好!


五道口的顏學姐


以下觀點僅代表個人

我今年大一,一名醫學生。從小就想當一名醫生,高考完後也順利來到了一所中醫大學。

直到填志願的時候,我才知道,醫學類的專業那麼多。臨床醫學、中醫學、針灸推拿學、醫學影像學、衛生檢驗與免疫、藥學、中藥學……由於之前並不知道會有這麼多專業,所以,填志願時有點慌亂。

我覺得,如果你在高二時就有對於自己未來詳細的規劃,而不是大致的輪廓。對於你的未來是會有很大的幫助。

有了確定的專業作為自己的目標,在高三奮鬥時會更有動力。

因此,在高二時對大學和專業有所考慮,不是眼高手低,也不遲。

加油!!!


林棲


選大學,選專業,很多考生和很多家長都是到了高考後幾天才火急火燎地問這個大學怎麼樣,那個專業怎麼樣?有的文科生問:我能不能考一個不錯的醫學院?我文科生能不能考一個211的計算機專業,有的理科生問,我想學馬克思可不可以?

這說明等到高考後再考慮大學,考慮專業,其實已經晚了,因為上大學,選專業,和你學文理科,選考科目都是息息相關的。

那什麼時候考慮大學,考慮專業才比較合適呢?我個人建議,高一就要考生考慮。

高一就要有所準備

不少考生都是高考後,也不知道各類專業是幹啥的,只看名字就開始報考,對大學也一知半解,一聽交通大學,以為畢業是去當交通警察,一聽農業大學就以為畢業了去種地,這類望文生義的非常多。

現在不少省份高考不單單是文理科那麼簡單,比如浙江大學需要選課。選這選哪,幾十種方案,簡直是坑死人。

基本上物理必選的最多,物化生必選的最少。顯然高中物理最重要了,基本上學了物理,99%的工科,絕大多數理科都可以考了。別沒選物理,就想考計算機,那是門都沒有。

比如山東高考,北京大學對專業選考要求。

清華大學的選考要求如上圖。

這個山東高考也是搞的迷宮高考:高校指定1門科目的,考生必須選考該科目方可報考;高校指定 2科或3科要求均需選考的,考生均需選考方可報考;高校指定 2科或3科要求選考其中一門的,考生選考其中一門即可報考;高校指定“不提科目要求”的,考生選考任意3科均可報考該專業。

專業選擇,大學選擇

上大學,最重要的不是選擇大學,是選專業,這個一定要記著,比如自己愛好啥,喜歡啥,家裡有啥背景,這都是需要考慮的因素。

比如家裡面是醫學世家,那選擇醫學也是比較好的,比如鍾南山院士父母是協和畢業,自己是北大畢業,兒子也是學醫的,這個醫學世家,都是很好的就業形勢。

如果家裡是鐵路上班,選擇各個鐵道大學(西南交通大學,北京交通大學,蘭州交通大學,大連交通大學等)鐵道類專業,就業也有關係,如果家裡是公務員,那麼儘量選擇能考公務員的專業。比如家裡是法院,那就學法。

如果是普通人家,爹媽是普通人,沒啥關係,那麼就儘量學工科專業,謹慎選擇文科專業,將來靠技術吃飯,文科專業是錦上添花,不是雪中送炭。

普通人家孩子,男的,別有啥情懷,儘量選擇計算機,軟件,電子,畢業能養活自己,不靠關係。

女的多學財經類類專業,或者教育師範類專業,畢業也不錯。

環化生材,有多遠躲多遠,男女都一樣。

對於大學,對於專業,越早考慮越好,可以在閒暇時間對各個專業都多百度百度,多問問學長們。做到心裡有數。

所以越早越好,老鐵們,你們怎麼看呢?


高校專業那些事


家有女兒上高中認為:高二是要考慮大學選擇和專業選擇了,新高考政策下,把高三下學期或高考報志願要考慮的問題提前了。

新高考的新就是打破了傳統的文理分科,突破文理界線,考生的選擇具有多元化,這個多元化的選擇是一定要接合高校專業對選科的要求來進行的。

第一,從高校專業要看

新高考政策下,高校專業對高中的選科提出了要求,也就是你在選科過程中要考慮未來專業的大方向,明確專業對選科的要求。

如你想當醫生,那麼就要考醫學院,醫學專業大部分對化學,生物,物理都有不同要求,如果你在高二選科時沒有選考這些科目,那麼在高三的志願報考時就無法報考。所以高二考慮將來的專業大方向是很必要的。

第二,不同學校對選科的要求不一樣。

還來說醫學專業,有的醫學院對化學和生物有要求,對化學和生物有要求的佔大部分,而有的對物理,化學有要求。這時候就要清楚你的目標院校對選科的要求。

如果沒有太明確的院校目標,選化學生物沒問題。但不能報考對物理有選考要求的學校。如清北復交這些國內頂尖醫學院都要求選考物理。

第三,人生規劃越早越好

人生是一個過程,高中是人生的一個瞬間,人生規劃越早越主動。

15歲之前是成長期,屬於人生的認知階段,在這個時期,主要是家長對孩子的規劃,兒童在家長的有計劃的養育下通過不斷學習,形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態度,為後期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學霸都是從小培養出來。很少到高中自覺變成學霸的,在孩提時期給孩子種下夢想的種子。長大才能放飛夢想。

很多考上清華北大的孩子,在小時侯就有清北夢,在十多年的學習生涯中一直以至為目標。

記得高中時有次開班會,老師讓大家說夢想,其貌不揚的同學語出驚人,立誓要上到中國的最高學府清華,大家熱烈鼓掌。看個熱鬧。

後來他考上了武漢大學,畢業後又考了武大研究生,二十年前武漢大學本科畢業找個工作也是很容易的事。在大家都工作了好幾年後他還在讀研,更讓大家不解的是讀完研又直接考了清華大學的MBA。大家都覺得這孩子害怕社會,就一直上學,讓人想不到的是畢業第一年年薪就達到50萬。現在回頭看看,他就是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有自己清晰的人生規劃。

總之,高二考慮大學選擇和專業選擇是新高考選科的趨勢所需,也是對人生的一個大方向規劃,對於整個人生來說,高中不過是人生剛開始,孩子還處於人生探索期,這時通過選科來審視未來所學專業,一點也不遲。

用心分享教育感悟、持續輸出溫暖的家庭教育乾貨,實用的家庭教育方法。歡迎關注@家有女兒上高中,一起助力孩子成長,遇見不一樣的自己!


家有女兒上高中


本人未讀過高中至今不知道高中是幾年制,但我知道當初,初中倒數第一現在是銀行行長,提前做計劃其實也沒啥用,關鍵是你有個啥樣的爹。



山裡的月光3


作為一名研究大學與專業三十年的專家,我先告訴你答案,有些遲了。

首先,我們先看選科以前大家都是在什麼時間來考慮大學選擇和專業選擇的。雖然平時家長與學生也都想過大學和專業,但是,哪些都只能叫願望,真正選擇的時間都是在高考出分以後,極個別的不算。高考出分後,根據自己的分數排位,參考過去今年各大學與專業的情況,以不浪費分數為原則來選志願。有很多人以壓線進校,壓線進專業為最大的成功。

靜下心來,如果我們反思一下這種選擇方式,是不是有些荒唐。單從結果上看,很多考生入學後轉專業,考研跨專業,復讀等都是這種選擇的後果。更不要說參加工作多年後,依然有很多人認為自己選錯了專業,不信的話,家長們可以看一下自己周圍的人群,包括自己。

其次,現在很多地區不分文理科,採取選科,這更需要提前研究大學與專業,單從各專業對選科的要求就應該提前研究,等分數出來後再研究已經晚了,很容易填報自己選科不符合要求的專業。

無論以前還是改革之後,對大學與專業的研究一定是越早越好,這個時間有多長?如果不是專業人員,兩年都不長。

現在的高考,考生最終的高考成績上下幾千名的浮動很正常,這期間覆蓋的學校有幾十所,同時還要研究十個左右的專業。這些內容不是簡單到網站上看一看,聽周圍人講就可以,網站的宣傳當然都講自己很強,實際情況要根據自己的研究與判斷。

要研究的內容很多,從學校與專業方面,有學校的底蘊,師資,課程設置,畢業質量,考研率,出國率,推免率,校風,社會上的認可度等。學生方面,包括學生的特長,興趣,家裡的資源等。還有城市,行業發展週期,專業發展空間等。所有這些內容要綜合在一起,才能比較準確定位。

我們舉個例子吧,一個學校的簡介中,會有院士幾名,長江教授幾名等項的介紹,如果不能深入研究,很多家長只是看到這個數字,無法做深入判斷。能否判定一名教授在業內的地位也是很重要。有的教授在行業內地位很高,意味著他的資源很多,能給院系帶來的好處,如果將來能上這名教授的研究生,自己的職業生涯會順利得多,這個有多重要?告訴你,至少比同學少奮鬥十年。

所有這些都需要時間,還要看機遇,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要成為業內專家,時間是一個必要條件。

所以,研究大學與專業,越早越好,高一就應該開始。

我是@聊聊考試,研究大學與專業三十年,讓我們選一所好大學,挑一個好專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