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古人寫詩更像是發朋友圈還是寫作文?

董希偉


兩種情況都兼有之。發朋友圈的是遊山玩水少長鹹集,興至至哉之時不由得詩如泉湧,或因感時傷逝之時,無可奈何之日,也常常留下傳世佳句的,不管是在當時廣為流傳,還是無人欣賞,都是屬於發朋友圈性質的抒發感情的隨筆之作。寫作文類型的則不一樣,唐代時的很多科舉考試中有對詩歌的要求,加之達官貴人們學詩讀詩,傳閱詩歌是一種風尚,而在當時還不完善的科舉制度下,能夠通過寫詩獲得達官貴人的青睞和引薦,往往是能夠步入仕途的捷徑。這種場景下卷寫的詩歌就必須誠惶誠恐,在表達自己的要求時,用各種正面或間接的手段讚美事主,不能在意蘊或者音律上出現任何差池,李白和杜甫等詩仙詩聖,年輕的時候也都是工於此道的行家裡手,各種干謁應制詩也有很多流傳,這種是類似於寫應用文或命題作文類型的。


秋亭古詩詞攝影隨筆集


結論是分情況來看,詳見下面:

應制詩的故事

古詩中有一種叫做應制詩,比如說上官婉兒下面這首:

駕幸三會寺應制

釋子談經處,軒臣刻字留。故臺遺老識,殘簡聖皇求。

駐蹕懷千古,開襟望九州。四山緣塞合,二水夾城流。

宸翰陪瞻仰,天杯接獻酬。太平詞藻盛,長願紀鴻休。

(王者榮耀玩家都知道,上官婉兒原皮扇子上寫的就是駐蹕懷千古那兩句)

這首詩就是在固定的場合,寫一些固定的話。比如說歌功頌德這些。此外還有一種分韻詩,就像《紅樓夢》中海棠詩社的各位做的詩,限定話題限定韻,這就更接近於作文了。


作文做不好,後果是很嚴重的

唐朝有個詩人叫祖詠,科舉考試時候,考官出了題目——《終南望餘雪》,要求寫六韻十二句的五言詩。祖詠提筆寫下了“終南陰嶺秀,積雪浮雲端,林表明霽色,城中增暮寒”四句就不寫了。

考官不高興了,你小子敢不按作文的題目要求作?不錄取!祖詠就沒被這一次科舉錄取,回了老家。幸好是考官不高興,要是皇帝不高興,估計得砍腦袋了。


發朋友圈也是經常的

古人當然除了科舉考試、隨聖駕出遊,更多的時候還是在閒暇之中的。因此發朋友圈的古人也是不少。比如黃庭堅就曾經說,“瑤草一何碧,春入武陵溪……我為靈芝仙草,不為朱唇丹臉,長嘯亦何為。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歸。”怎麼樣,是不是有點像今天朋友圈裡的遊記了?

古代最喜歡發朋友圈的應該就是陸游了。他的朋友圈,那可真是刷了屏。“雙雙新燕飛春岸,片片輕鷗落晚沙。”咔嚓拍張照片;回到沈園,就得寫下“傷心橋下春波綠,曾是驚鴻照影來”,還自帶個定位呢。


所以,古人作詩,還真不一定是什麼目的哦!


朱雀在南


喚起黃鸝三兩聲,桃花雨中喜相逢。大家好,我是照心。見字如見面,相逢都是緣。

古人寫詩,為了能讓自己寫出的詩火爆,廣為人知,採用了種種技術手段。

舉個例子,我們都看過《水滸》,朋友們應該還記得有這樣一個畫面。宋江發配到江州,在潯陽樓客棧中酒後來勁了,在牆壁上題了一首詩:“心在山東身在吳,飄蓬江海謾嗟吁。他日若遂凌雲志,敢笑黃巢不丈夫。”題完哈哈大笑,很儘性。最後被一個叫黃文炳的看到後告發。

從這個故事,我想告訴朋友們的是,古代文人都喜好把自己的詩寫在牆上,哪人多寫哪。客棧、酒樓、寺廟和橋頭,都是他們寫詩的地方。好讓他們的詩傳播出去。

還有一種方法,自己出錢出書,要麼送朋友,要麼賣。彌補印書這一項不菲的支出。

照心就知道這麼多,僅供朋友參考,歡迎補充。歡迎交流。

古人


天中照心


我覺得古代詩人寫詩更像是發朋友圈。

從現在人的思想出發,我們要先搞懂為什麼要發朋友圈,我們發朋友圈的意義與目的是什麼呢?

其實,按照現在的邏輯來說,我們發朋友圈的頻率變快,喜歡把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告訴身邊人,是悲是喜都會藉助朋友圈來分享與發洩。

朋友圈便是情緒轉化的平臺。朋友圈便是抒發感慨的媒介。

古人亦如此。是喜,有如“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是悲,有如“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古詩便是他們抒發感慨的媒介,只不過是他們的感慨更刻苦銘心,亙古長存而已。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有一代人的生活方式,我們不能過多的去等同一代人的習性。因為,我們每個人都不同,每個時代都不同。

橫豎我們都應該帶有審美的眼光去看待世界,看待過往與未來。


輕瑤


  • 個人覺得二者皆具,但是因果不同。
  • 古人先是“寫作文”,然後是“發朋友圈”。

我們先比較一下“寫作文”跟“發朋友圈”的不同。大多數時候我們寫作文是為了記事——記錄我們最近的生活,心情…或者是被要求寫作。兩者的相同之處是:所寫內容一定跟我們所接觸的事物有關聯,即便所寫的是神話玄幻其內容的範圍也侷限在自己所認知的範圍內,這是一種內心精神的外顯,是作為一種記錄而有的。而發朋友圈不同,朋友圈大致有兩個作用:一是記錄自己的生活,一是為了讓別人看到,這二者的目的是不一樣的。

古人的生活沒有我們現代這樣豐富,他們的興趣更多是琴棋書畫、吟詩作賦、研究學術…這些興趣給人的作用就是在物質生活滿足的前提下,會更多的去關注於精神需求。寫詩是詩人內心情感的一種外顯,是為了記錄自己當時的心靈感受,而不是專門為了讓別人知道自己今天做了什麼。

那麼為什麼別人會知道,這就是“寫作文”與“發朋友圈”的效用。有的詩是在大眾面前作的自然眾人知曉,有的詩是在詩人死後才出名的,還有的是生活所迫賣詩為生的這都屬於記錄,都謂“寫作文”。而有的詩是為了讓別人借鑑學習或為求名利而發佈的這是記錄與展示並存謂之發朋友圈。


書生3000


更像發朋友圈,現在的朋友圈記錄了我們的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和情感世界,古人寫詩亦是如此。



短腿魯班666


古人寫作分為兩方面,一是科舉考試寫作,那是完全按照八股文來寫,有特點的考題、文體和寫作邏輯;第二種是即興賦詩作樂,不限內容、不限文體,隨著想象力飛越,飲酒唱歌,為抓住那一瞬間的靈感!所以,古人寫詩更像是作一首佳句然後發朋友圈,而不是參加科舉考試!


abcd愛上


朋友圈吧,心之所想,由感而發,抒情達意,吟古悲秋,述與大家聽之。


阿拉薩風格勒


古人在那樣的環境下,喜歡做詩,簡短,熟悉平仄,張口就來。是發微信圈一樣的創作。


林龍木


小夥子想法好奇特啊,應該是以文會友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