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縣區|祁陽:“戰疫”“戰貧”雙打雙贏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3月6日訊(通訊員 唐書東 劉志軍)“這份工作蠻好,我們夫妻倆就在家門口工作,還可以照顧家裡。非常感謝王書記帶領我們發展這麼好的產業,介紹這麼好的工作。”日前,在祁陽縣文富市鎮雙龍橋村,扶貧車間裡熱火朝天,工人們正忙著加工楠竹。貧困戶劉柏生夫妻通過“第一書記”王友平介紹,在村扶貧車間找到了工作。當前,該扶貧車間有20多人務工,其中貧困戶16人,每月收入近3000元。

“老趙,疫情防控期間,要記得注意秧苗長勢、天氣變化和土壤乾溼,現在是春耕季節,種地不能落下。”張友民一再提醒趙曉陽,“種植時,人不要捱得太緊,保持一定距離,有什麼困難,請及時告訴我,我們一起想辦法解決。”

張友民是祁陽縣黃泥塘鎮唐家嶺村“第一書記”,趙曉陽是該村種植大戶。張友民說,他除了考慮做好疫情防控,還要考慮聘用外出務工滯留人員開展春耕生產,擴大產業規模,鞏固脫貧成果,增加集體收入,帶領群眾奔小康。

位於湖南中南部的祁陽縣,貧困人口多,工作任務重。當前,祁陽在全力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想方設法發動群眾發展產業,全力衝刺脫貧攻堅目標。

目前,全縣69名縣級領導、139個縣直單位、100個規模企業、1051名駐村工作隊員,分別聯繫幫扶75個貧困村和274個貧困人口100人以上的面上村,精銳盡出,攻堅克難。

縣主要領導堅持集中時間、集中精力,紮實開展“三走訪三簽字”“回頭看、回頭查、回頭幫”活動,開啟“728”工作模式,逐村逐戶排査解決問題,層層傳導工作壓力,用最嚴的辦法、最實的舉措,一個一個抓落實。

像王友平、張友民那樣,每天都忙碌在疫情防控第一線和脫貧攻堅第一線,在負責所在鎮(街道)村的疫情防控工作外,積極發動群眾抓好春耕生產,發展產業,和群眾一起“戰疫”,一起“戰貧”。

“疫情當前,我必須回到村裡和群眾在一起”。大年初二,張友民毅然“逆行”,回到工作崗位。十多天來,他帶領駐村工作隊員、村幹部進村入戶,宣傳防控疫情,動員恢復生產,每天從早到晚,忙個不停。在他的努力下,全村目前沒有出現確診病例,產業發展及春耕生產有序開展。

在祁陽縣羊角塘鎮泉口村的千畝良田裡,種田大戶張海洋戴著口罩,駕駛“大鐵牛”,忙活著春耕,不消一會兒功夫,就耕完了好幾畝水田。據瞭解,該縣羊角塘鎮的鄧根智、七里橋鎮的雷順陽、梅溪鎮的王海峰、八寶鎮四木村的文建權等1000多戶種糧大戶,現已全部啟動“鐵牛”翻田耕地,搶抓季節,正在有序開展春耕生產。

在扶貧幹部帶動下,不少村民在做好疫情防控和生產發展的同時,積極為疫情防控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

進寶塘鎮進寶塘社區脫貧戶陳冬元,自正月初一開始,就取消走親訪友活動,每天一大早就起床,拿著自家的衛生工具,將易地搬遷集中安置點打掃得乾乾淨淨,然後戴上紅袖章、口罩,準時來到疫情防控監控點,義務開展監控勸返工作,他已經連續在這個點執勤20多天。

“吃水不忘挖井人。在我最困難時候,黨和政府幫我渡過難關。我現在脫貧了,在重大疫情面前,正是我報答社會的時候,能為疫情防控工作做點小事,感到很開心。”陳冬元說。

龍山街道青竹村貧困戶周鐵強,2016年他家光榮脫貧。疫情發生後,他成為一名志願者,當起了村裡的疫情防控宣傳員、勸導員、代購員,同時免費為村裡運輸防控物資,定時到勸返點值班值守。

潘市鎮高江村滿建軍、文和平、張華山、陳湘國等10餘名脫貧戶,積極響應號召,在做好自家生產的同時,參加疫情防控宣傳和監控點值班,有效遏制疫情在村裡發生。

“當前正值疫情防控關鍵時期,祁陽在切實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切實做好脫貧攻堅工作,目前全縣41個扶貧車間全部恢復正常生產,做到了戰疫、戰貧兩手抓、兩不誤、雙推進。”

祁陽縣扶貧辦主任陳彬說,祁陽扶貧部門將認真分析疫情對脫貧攻堅工作的影響,在組織引導貧困群眾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全面開展好脫貧攻堅“回頭看、回頭查、回頭幫”,圍繞“兩不愁三保障”,進一步強化產業扶持力度,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等措施,打贏脫貧攻堅戰和疫情防控阻擊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