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陽:從N95口罩看農業標準化

武漢的故事從口罩開始,如果早戴口罩也許沒有那麼多人感染,如果早有那麼多的N95口罩,也許沒有那麼多的醫護人員感染了。最後是所有人員全球找口罩,熱心的國人向醫院捐贈口口罩,最後是90%以上的口罩不合格,因為沒有找到那些產品的生產標準,因為沒有合格證,可能造成醫護人員感染,進而引起更多人感染,不敢用,最後只能堆在倉庫佔地方。從這裡我們看到了問題的結症在於口罩的標準,沒有標準,沒有合格證誰會消費,誰敢消費。對應我們農產品其實也是同一個問題,農產品缺少標準化生產,缺少合格證。

這些年來農業部門為了農產品標準化生產,為了農產品的合格證,大家做了許多工作,但是成效還是不大,而通過這次疫情大家也要從這裡吸取教訓,農產品必然走向標準化生產,農產品必須要有合格證。沒有農產品的標準化,沒有農產品的合格證,農產品流通必然受阻,這是中國農業發展的大勢所趨。

通過這次疫情,電商平臺會得到更大的發展,農產品電商化成為必然。農產品要走電商就離不開農產品要有標準化生產和農產品合格證,不然誰認可你的產品。如今城區都流行不出門就購蔬菜了,你生產的農產品沒有標準化,又何去吸引消費者。大家知道的“禇橙”的故事,其實就是農產品標準化的故事,公司制定生產標準,種植者在基地上種植,標準化生產出合格的冰糖橙,獲得農產品合格證保質背書,讓“禇橙”通過電商平臺走向千家萬戶。我們千挑萬選多餘的字“褚橙”就是因為他們出售的每一個橙子的因為標準化的生產,保證了每一個橙子的品質如一,你說不選這個還能選哪個,儘管可能有點貴,我們常說的“寧吃好桃一隻,不吃爛桃一筐”其實也是這個意思了,何況在這個農產品普遍過剩的時代。

經過這次疫情可能國家會更好重視儲備,引導更多農產品生產,保證農產品充足,以對抗各種風險,這也會加重一些農產品過剩的發展。在這個過程中,國家將會推出各種標準化的收儲政策,如果你繼續保持以前的那種無標準的生產,你生產的產品也沒有人收儲了,用句流行話就是結構性過剩,用句政策話來講就是供緞帶側的改革示執行到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