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5 「營鼎在線」雲南風情布依族篇

布依族,中國西南部一個較大的少數民族。2010年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有287萬餘人。現位居全國56個民族人口排名第12位。貴州省的布依族人口占了全國布依族總人口的97%以上,是布依族最主要的聚居地。主要聚居在省內黔南和黔西南兩個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以及安順地區的黃果樹大瀑布所在地—鎮寧布依族苗族自治縣,關嶺布依族苗族自治縣、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縣,在貴陽市也分佈著10餘萬布依族,六盤水的盤縣、六枝以及畢節地區織金縣也有布依族聚居,省外的布依族散居於雲南、四川、越南北部等地。布依語屬漢藏語系壯侗語族,有本民族古文字,20世紀50年代又創制了拉丁布依文。布依族以農業為主,布依人的祖先百越民族最先發明瞭水稻種植,為世界稻作文明作出重要貢獻。享有“水稻民族”之稱。秦漢時期布依區的社會生產力已相當發達。布依族由古代百越人演變而來。唐代史稱“西南蠻”,宋元以後漢族史籍中稱“蕃”、“仲家蠻”,明、清稱“仲蠻”,解放前,布依人被稱為“仲家”、“水戶”、“夷族”、“土邊”、“本地”、“繞家”等。

「營鼎在線」雲南風情布依族篇

民族篇

雲南布依族主要聚居於羅平縣和富源縣,雖然有一段變遷史,但從《羅州志》中仍然得到考證。據《羅州記》的記載:西漢時期在此曾設置漏臥縣,隸於牂牁郡。隋朝時為南寧州之屬地。唐初仍隸南寧州都督府,唐貞現年間為郎州都督府之屬地,天室年間為盤瓠後裔羅雄者所據,至其孫恐普時稱其部為“羅雄”。宋代為羅雄部,即東爨繡烏蠻三十七部之一,隸屬大理國石城郡。元代至元十三年(公元一二七六年)設置羅雄州轄亦佐縣,隸屬曲靖軍民府。明萬曆十五年(公元一五八七年)平定土知州者繼榮之亂後,乃廢除土司改設流宮,改羅雄州為羅平州,並移治所於今之羅平縣城。清代仍稱羅平州,隸曲靖府,康熙三十五年(公元一六九六年)改亦佐縣為平彝縣(今富源縣)。

「營鼎在線」雲南風情布依族篇

民族篇

民國二年(公元一九一三年)廢羅平州改為羅平縣,隸滇中道,不久又廢道,直隸於雲南省。由上述記載可知,今羅平縣之疆域在宋代仍是東爨烏蠻(彝族)的主要居住區之一,至今尚有部分彝族分散聚居於此。大致在明代以後就陸續有部分貴州和廣西的布依族遷入羅平州境,同時在明洪武年間亦有一批南京籍之漢人隨軍進入雲南,然後屯墾或流徒至羅平、富源各地。一部分漢人因與布依族人民長期雜處,或娶布依族姑娘為妻,並使用布依族語言,跟從布依族風俗習慣,其後代子孫即自然地融合於布依族之中,成為布依族成員。據調查資料表明,羅平縣和富源縣的布依族是由三部分人所組成:第一,從廣西方面遷入者,有吳、郎、趙、儂等姓。例如,八達河區乃格寨之吳氏家譜記載其遷徙路線說(布依語,用漢文譯音):“納阿門家納(廣西之南寧)、行叭行叭(在廣西境)、八達桑米得(貴州境)、納彎俄不而(貴州境)、馬蚌羅雄(廣西境)、馬麻達歐(廣西境)、六朋大寨(羅平縣六朋)、俄納養母(貴州境)、夕比雍洞利(貴州境)、射常夕勒(貴州境)、信納(貴州)乃格(羅乎縣乃格寨)。”

「營鼎在線」雲南風情布依族篇

民族篇

又如乃格寨郎氏家譜記載說:“納阿門家納、行叭行叭、八達洛窩、窩沃格達梗(以上均在廣西境)、媽訓蚌別(今去南師宗縣夫龍公社境)、壩業洛業(今師宗高良公社境)、息休弄傣(今師宗五龍公社之弄傣樹)、息休息度(貴期白雲電)、大寨能格(乃格寨)。”第二,從貴州方面遷入者。例如,羅乎縣大寨之王姓,是從貴州凱里方面遷來,距今已十代(二百餘年)。遷徙時歷經如下八個地方:納謝蓋蘭、留桑納甚、落的未不而、各里以學(以上均在貴州境)、八達夕林;謝往蚌按、夕納波汪、大寨勒裡(今羅乎縣大寨)。又據調查,今富源縣布依族多是近代從貴州遷入的。第三,南京籍的漢族,在明代隨軍入滇後或於羅乎屯守或於他地遷來羅平,出後逐漸融合於布依族者。據《羅乎縣誌》卷一記載:“劉將軍壘一在城東良馬山頂,一在棋盤山頂,二壘相去三里許,皆明劉將軍疑徵者氏屯兵處。”南京籍的漢族融合於布依族船有李、劉、熊、董等姓。例如,今羅乎縣把佐大隊者光寨的劉氏家譜記其遷徒路線說:“南京籍、應天府、柳樹彎、滑石被、陸良三叉河(雲南)、石屏臨安、(以下均為布依語,用漢文譯音)……息收不松(今羅平板橋公社境)……板不尼不而(板橋的牛布得寨)……息收補吧蘇(羅平縣魯布格)、息收息光(羅平縣者光寨)。”又如今老廠公社吉白大隊阿白吉寨和板橋公社長底大隊之熊氏家譜均記載說;“南京滑石板、柳樹彎、(以下為布依語)醒潑醒八、八布洛壤(羅平縣小疙瘩寨)龍那娃常、布烘魯地央(今羅乎縣把洪之龍洞)、山收屋龍(阿自吉寨)。”

「營鼎在線」雲南風情布依族篇

民族篇

在現在的雲南布依族家普中如上所述的家譜還多,其特點是先用漢語記地名,接著就用布依語記地名。而且在雲南羅平、富源各地與布依族雜居的漢族人羅都稱其祖籍為南京應天府、柳樹彎。這正好說明在明代隨軍入滇到羅平、富源等地的大部分漢族一直保持漢族成份,而有一部分通過婚姻關係已逐漸融合於布依族中,在語言、風俗習慣、心理素質等方面都與布依族一致,同時又輸入不少漢族的技術和文化。

「營鼎在線」雲南風情布依族篇

民族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