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1 盘点《红海行动》中出现的专业军事知识

盘点《红海行动》中出现的专业军事知识

《红海行动》海报

1.第一幕,反船只劫持战VBSS(是一种战术模式,Vist,Board,Search,Seizure的简称)子弹时间慢动作的时候,一号突击手,在门外,用手枪第一波就连续射出2发子弹。在近距离战斗中,无论是手枪还是步枪,会对单一连续两次扣动扳机,“啪啪”两枪,命中目标,以增强[阻滞力]或[停止效果]。说白了就是,一枪不一定能打死,一个人来两枪,确保稳稳的

盘点《红海行动》中出现的专业军事知识

反船只劫持战VBSS

2.遭遇手雷的攻击,正确的做法不是影片中的捡起来扔回去,而是就近找掩体,并同时大声提醒同伴找掩体,把手雷扔回去,迟早“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因为你永远也不会知道,敌人在拔出手雷的保险后,在手里握了几秒钟后,再向你扔过来的。

3.在直升机上狙击,采用了狙击枪架在绳子上的方法,最大减小直升机震动对精度的影响。

盘点《红海行动》中出现的专业军事知识

狙击枪架在绳子上

4.在电影中,蛟龙突击队使用的是欧盟装备,很多人以为这是个BUG,然而并不是。国际法允许,特殊情况下,当地政府无法保护我国公民的时候,我们可以要求去执行武装撤侨任务,但武器装备要由对方提供。

5.影片里我军特战队员狙击手使用的狙击步枪就跟平常所见不太一样,枪身上光学瞄准镜的镜头是被一层网眼伪装布遮住的,有观众质疑这是不是摆拍,瞄准镜被遮住以后如何瞄准呢?原来,这是特种部队狙击手野外作战的一个秘密诀窍,用网眼伪装布遮住瞄准镜的镜头,学名叫“滤光格栅”,可以直接套在瞄准镜上,作用是防止反光,避免镜头反光暴露自身目标,同时还不影响射手瞄准。

盘点《红海行动》中出现的专业军事知识

瞄准镜上的网眼伪装布

6.在实战中,往往很难有环境提供给狙击手标准的卧姿射击,电影中狙击手这个依据环境而改变自己的射击姿势。

盘点《红海行动》中出现的专业军事知识

狙击手的姿势

7.后半部中有一段戏份是蛟龙突击队员驾驶T72B主战坦克利用沙尘暴作掩护巧妙躲避恐怖分子的M60A1的追击并成功击毁对方的情节,合理的还原了

M60A1没有热像仪的真实情况。

盘点《红海行动》中出现的专业军事知识

沙漠中的坦克大战

8.主角车队,在解决了迫击炮最后一波攻势后,汽车爆炸,很多队员被埋在土里,队长下达的命令是“救人”,但在敌人的迫击炮阵地被解决,但战区的未知的安全隐患还没有完全排除的情况下,一定要组织人手,建立防线,继续索敌寻找可能存在发起新一波攻势的安全隐患或抵抗,同时救人。因为你永远也不知道,会不会还有第二个迫击炮阵地,会不会有第二个狙击手,永远默认还有未知的威胁,小心谨慎,设置防线。曾经在海豹突击队DEVGRU(强化发展大队)的选拔中,一支突击队,秘密空降后,掩埋降落伞的时候,指挥官没有安排队员在外围建立防线,而是全对人马一起埋降落伞,而惨遭淘汰。

9.为什么突击队员们,这么大热天,不把作战服袖子卷起来,像国外大片那样军装下露出胳膊秀肌肉?不允许!作战服是阻燃材料,当爆炸,火焰来袭,作战服能对皮肤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所以卷袖子,在作战的时候是明令禁止的。甚至还有作战服从设计上,就防止士兵私自卷袖子,热一点能忍,总比胳膊受伤好。

盘点《红海行动》中出现的专业军事知识

作战服是阻燃材料

10.最后飞机上女兵和中东大胡子肉搏,用上柔术动作绕道对方身后形成裸绞,这时候双腿扣住对方身体,右手绕过对方脖子搭在左臂肘弯,对方真的是完全无法挣脱。只是,导演为了让观众明确知道这招把大胡子弄死了,让他脖子发出“格崩”一声,其实裸绞要么是压迫对方血管要么压迫对方气管,并不是拧断对方颈椎,对方肯定是先大脑缺氧晕过去然后再死,不会“格崩”一声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