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5 歷年央視春晚主題曲的故事,《春節序曲》的源頭是啥

中國的民族民間音樂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藝術寶庫,給作曲家們以靈感與啟發,源泉和動力。

作曲家李煥之先生60多年前創作的管絃樂曲《春節組曲》,就大量吸收了陝北民歌的旋律。

陝北大秧歌歷史悠久,最早源於祭祀土地爺的活動。高原上的人們正月十五鬧社火,扭秧歌,領隊的“傘頭”扎著白羊肚手巾,腰繫紅綢,一手舉著一把剖開了傘面,裝飾著彩條的旱傘,一手持“虎撐”(行醫的串鈴),搖頭晃腦,邊扭邊唱《秧歌調》,氣氛紅火熱烈,一人唱,眾人和,嘹亮的歌聲傳遍了黃土高原的溝溝峁峁。

歷年央視春晚主題曲的故事,《春節序曲》的源頭是啥

“撐傘”寓意神靈庇護眾生和祈求風調雨順,“虎撐”既是消災祛病的象徵物,又是指揮秧歌隊表演的響器。《秧歌調》又叫《社火調》、《鬧秧歌》,是陝北盡人皆知的曲調,既有固定的曲詞,也可由演唱者即興發揮,現場編詞,出口成章,形式非常靈活,是陝北民歌中除信天游、小調、號子外的另一種形式。流傳下來的傳統唱詞是:

二月裡來打過春,

莊戶家老少動莊農,

犁鏵鎬子肩上扛,

手裡拉的是黑犍牛,

哎咳哎咳呦,

手裡拉的是黑犍牛。

歷年央視春晚主題曲的故事,《春節序曲》的源頭是啥

1935年長征隊伍到達陝北,延安成為革命聖地。1943年文藝工作者組織群眾興起了新秧歌運動,還編演了秧歌劇《兄妹開荒》和《夫妻識字》,那時候過新年,《秧歌調》唱出了軍民團結,親如一家的情感:

迎春的鑼鼓敲得歡,

秧歌扭得一溜煙,

南村北寨都拜遍,

過一個團結勝利年!

哎咳哎咳呦,

過一個團結勝利年!

歷年央視春晚主題曲的故事,《春節序曲》的源頭是啥

【點擊聆聽這個版本】

如今春節在聯歡會、聯誼會、團拜會、年會上普遍都演唱了新版本:

正月裡來正月正,

鑼鼓嗩吶鞭炮聲,

五彩繽紛人歡騰,

扭起秧歌迎新春。

哎啦依呀嗨,

扭起秧歌迎新春!

黃土地上刮春風,

陝北的秧歌就鬧了個紅,

大街小巷人潮湧,

就像那巨龍在雲裡穿騰。

哎啦依呀嗨,

就像那巨龍在雲裡穿騰!

一個咚咚蔥啊一個咚咚蒜,

一個咚咚婆姨那一個咚咚漢,

一個咚咚秧歌滿街轉,

一個咚咚娃娃礆上看。

哎啦依呀嗨,

一個咚咚秧歌滿街轉,

一個咚咚娃娃礆上看!

歌唱家葉矛、廖莎,原生態唱家石佔明、高保利,都善唱《秧歌調》,電視劇《平凡的世界》中更有陝北人鬧社火,傘頭對唱《秧歌調》的熱烈場面;中央臺春晚不但年年用《春節序曲》作開場曲,而且多次編創新詞,由歌星傾情演唱,烘托節日的氣氛。

歷年央視春晚主題曲的故事,《春節序曲》的源頭是啥

作曲家、指揮家李煥之(1919—2000)1938年8月來到延安,進魯迅藝術學院音樂系師從冼星海學習作曲和指揮。他熱愛傳統的民間音樂,除《春節組曲》外,代表作品還有紅歌《社會主義好》。1955年至1956年間,創作了管絃樂曲《春節組曲》,全曲分四個樂章,1.序曲 大秧歌;2.情歌;3.盤歌(對歌);4.終曲 燈會。

歷年央視春晚主題曲的故事,《春節序曲》的源頭是啥

作品中吸收了大量陝北民間音樂素材,有嗩吶曲,民間小曲,社火調等,其中第一章和第三章的主旋律運用了社火《秧歌調》。

尤以第一章最為精彩,在鏗鏘有力,歡快熱烈的鑼鼓襯托下,抒情優美,悠揚流暢的《秧歌調》娓娓動聽,循環往復,令人難忘。這首序曲以喜慶明快的旋律,強烈的民族風格,生動地表現了陝北人民在傳統節日裡祥和喜慶,熱鬧歡騰,敲鑼打鼓,載歌載舞的歡樂場面,堪稱民族管絃樂的經典之作,經常被拿出單獨演奏,幾十年來傳遍大江南北,成為新年音樂會的必演曲目。

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優秀的音樂作品是沒有國界的,《春節序曲》不但被美國音樂家高水平的演繹,還走出國門,奏響在維也納的金色大廳,傳遞著中國人民的美好祝福。

北京民俗 / 近知北京風物,遠播四海民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