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9 內家拳煉體、煉氣、煉神三個階段的具體練法,成就武功就在今朝

在練氣的階段中,當然也還在繼續練體,在太極拳功夫中,是通過盤架子這一基本功,來逐步追求它的各種成就;不存在只練氣不練體的問題。不論練體、練氣,以及以後的練神(動中求靜),都是通過盤架子來達到的。但事實上,功夫雖分為三步,既不能明顯地分開,而每一步也沒有止境。

隨著各人思想認識上,或練功時想象力側重點的不同,就會在不同的某些方面,取得不同的成就。這既是各個名家各有優點的理由,推而廣之,也是太極拳各種流派所以形成的原因。

至於練神,則是更高的階段了。到此階段,體已柔,氣已充,大多隻注意精神的涵養,靜境的追求了。體力的消耗更少,精力的積聚更多,身體更健康,只在追求技擊功夫上的虛無變化了。技擊功夫已成高手,推手則已到了化勁人不知,發勁人不覺的神妙境界。

內家拳煉體、煉氣、煉神三個階段的具體練法,成就武功就在今朝

雅軒老師晚年的功夫,真是神妙莫測,與他推手,僅覺微觸其皮膚而已,完全到了捕風捉影、虛空無物的境界。名為推手,實已無手可推,只要你一出手,就站立不穩,兩腳不聽使喚了,總得受他的指揮,喊你東就東,要你西就西,你用大力不行,用小力也不行,前進不行,後退也不行,有力無處使,兩手毫無用處了,只覺如蛛網纏縛。全身不得勁,精神恍惚,六神無主,東倒西歪,同時又覺得他有很多手,自己到處都在捱打。(少林寺武術易筋經洗髓,道教形意拳樁功站樁)舊小說上常說,“只有招架之功,沒有還手之力”,在這種時候,實際上是連招架之功也不可能有的,自己的一切想法,統統無用了。他發勁充實,冷快絕倫,迅雷不及掩耳,令人如墜懸巖,驚惶萬狀,頃刻汗流。

一般水千的推手,開始總要互相找勁,要走化好幾個圈子之後,才可能將對手打出去,而且每每動作的形跡大,知道你是怎樣打的。假設推手一刻鐘,能有一兩次發勁,打得較為乾脆利落,不拖泥帶水,也就算是行家了。可雅軒老師不是這樣,在一刻鐘之內,他可以接二連三地將你打出去二三十次,而且次次打得乾脆、打得準確、打得精彩,真是妙不可言!更妙的是真的到了“打人不現形”的程度,只覺身上有股重力—撞,如觸電一樣,就飛出去倒在他的大床上了。起來之後,感到惶惑的是,不知他是怎樣打的,但自己剛才確實是捱過打了,事後不論怎樣回憶,也還是回憶不起來。

他說:“高手出手難見,不是假話的。剛才是在推手的接觸中打你出去的,我也可以不先接觸,一樣打你出去,你保護好!”我以“雲手”快速護於身前,還是被打出去倒在他的大床上了。起來之後,依然和剛才一樣,只是更為惶惑了:“我明明將自己保護得很好呀!”兩隻手竟一點也沒有起到作用,不知從哪一個空隙打進來了,根本沒有看見他打我的動作,只是見他右手還鬆鬆地握著拳頭,想必是用這拳頭打的了。

最後,他說:“這才是楊式太極拳的發勁,可很多人智慧差,學不到手。”所以拳譜上才說:“非有夙慧,不能悟也”,又說“先師不肯妄傳,非徒擇人,亦恐枉費工夫耳”。

凡是和他推過手的,莫不稱之為難得的高手,歎為觀止。

當很多人還在對太極拳的技擊作用發生疑惑的時候,在目前很多人推手還是在鬥力的情況下,在有的人著書立說都在宣傳“純柔無剛,難當強敵”的今天,來了解一下這位主張“要大松大軟”的楊派名家李雅軒老師所達到的成就,就能夠振聾發聵,從而促使更多的尚力的“太極拳家”回頭。確信以柔克剛的方法,才是正道,它絕非誇大之詞,更不是假話。

只有在理論上掃除那些前進道路上的疑惑論和錯誤的偏見,太極拳才會有光明的未來,至少才可以使更多的人,對太極拳重新產生美好的嚮往,從而滋生出新的鑽研的動力。我確信,後人定將勝過前賢。但願那一天早些到來。

見到雅軒老師所取得的成就,我們才知道太極拳的真正可愛。說太極拳是我們的國寶,是一點也不過分的。

可惜,在他生前推手和一些打鬥的場面,未能攝成電影,生動地記錄下來,留傳後世,這實在是國家的損失,無法彌補了。拳師一死,人拳兩亡!空留嗟嘆,使後人景仰不已。

上述練體、練氣和練神的三步功夫,其實也就是拳譜上說的“由著熟而漸悟懂勁,由懂勁而階及神明”這三個階段。不過說法不同,只是更明白易懂而已。

內外有別初學太極拳,應當首先弄清楚太極拳與其他拳法的不同之處。這一點非常重要,否則,一開始就容易走上錯誤的路去。

以外家拳為例,和太極拳比較,列表於後:

除了表中這些之外,其他不同的內容還很多。總之,兩者相比,—切都相反。在我初學拳的時候,這些不同而又相反的規律,曾引起我極大的興趣。

有的練外家拳的,為了“所向無敵”,天天到公園裡用手臂去撞擊樹幹或者電杆,日子久了,手上的神經麻木,確實可以達到比一般人的手臂更不怕痛的特殊效果。有些青年,還很因此自豪。我很疑心這種練習,功夫也就退了。(少林寺武術易筋經洗髓,道教形意拳樁功站樁)可見必須天天忍痛,付出損失,才能保持這種功夫。

內家拳煉體、煉氣、煉神三個階段的具體練法,成就武功就在今朝

外 家 拳 太 極拳動作速度快,快慢不均,有間斷 動作慢,速度相等,無間斷 動作以用力大走直線為主 動作以走曲線為主用力大用力小

用力呼吸不勻而急促大呼吸勻緩深長,練完後不喘一手一式,思想在目的上,思想外馳思想在自身的鬆柔中,或守丹田,或凝神滿照全身,思想內守

多橫眉露目.精神外露神態安閒,精神含藏不露 多為手或足的局部動作 全身完整,一動全身俱動是明勁(外勁)、硬勁、斷勁

是暗勁(內勁)、柔勁,勁斷思想較片面,偏於主觀思想要求全面,比較客觀。推手、散手則完全按客觀情況應敵 以外壯筋骨皮為主

形氣神並練.最後以練神為主

練太極拳是絕對不主張,也沒有這種苦行僧似的練法的。太極拳的功夫與健身的效果,都是在鬆柔中自然增長起來的。練到了某種程度,即使停功不練,功夫也不會退轉。

太極拳家鄭曼青就曾說過:“外家拳多以身殉技,內家拳是以技養生。”從上述的例子看來,恐怕是有些道理的。

武術界向來有“內練—口氣,外練筋骨皮”這樣的老話,這就簡明地說清楚了內家拳和外家拳的不同。它們的目的不同,鍛鍊的方法也因之而異了。

就全國來說,拳種之多,至少也不下數百種。但均可分屬於內、外兩家,不偏於內,即偏於外。

外家拳多剛勁有力,動作勇猛,且多彈跳和高難度動作,看起來龍騰虎躍,精彩受看,很受青年人喜愛。

內家拳以太極拳、八卦掌、形意拳等最為有名,以鬆柔和全身完整之勁見長,都偏重於內氣的鍛鍊(也就是偏重於氣功的武術),健身的效果最為明顯。很多拳帥,在青年時代,內外兩家都練.到了中年以後,都只練內家拳了。(少林寺武術易筋經洗髓,道教形意拳樁功站樁)我也曾見到過幾個先前練外家拳很有成就的,後來轉而學了太極拳,只練太極拳了。因為凡用力的事,必然耗氣,也就是練外家拳,對體力的消耗太大,對年紀稍大的,很明顯地不容易適應,於養生不利了。所以,有經驗的外家拳老師,在教拳的同時,一定還教給學生一種氣功;用以充實內臟、培補耗損、強壯體魄。因此向來就有“學打不學功(氣功),到老一場空”的說法。但練氣功只以強身為目的,且是在身內做功夫,與青年人好動、好向身外追求的習慣相矛盾,容易感到枯燥乏味,不如練拳有趣,很多青年就不大重視。這是值得特別注意的。

內家拳雖練體與養氣、養神並重,但到了功夫較深的時候,則是養重於練,對精力的儲備多,消耗少,更有利於卻病延年。

為了說明問題,客觀地比較了太極拳和外家拳的不同。就拳理說,太極拳自有它高深與細緻的地方,正因為這樣,它也就特別難學,短期內不可能達到自由運用的程度;不遇明師,還很難入門;有成就的,向來也為數不多。外家拳各關節用力的次序與在日常生活中用力的次序相同,因而比較容易入手,不過經過訓練,速度快些,力量大些,也容易在較短的時期內取得一定的成績,能較快地達到可以競技的程度。太極拳未到自由運用的程度,是不能和外家拳抗衡的。

急於求成的人,去學外家拳,見效快些。想研究太極拳的,先得問問自己是否有恆心?思想方法是否細緻、客觀?還得知道三五幾年功夫是不會有什麼了不得的。

學太極拳是一輩子的事。質量第一

如果真喜歡武術的話,建議大家站樁,練練樁功。這是現在很多人都驗證過的,比較認可的較好的健身、上功方法。用無極樁修正身法,混元樁進行換勁,然後三體式或者太極拳套路練勁,經過進一步練勁用勁,效果非常顯著。

想想中國傳統武術,文化內涵豐富,博大精深。這種現代很多人難以理解的深邃,被膚淺的認為落後!由中醫及武術,我心痛哉!很多習武的人,對傳統武術莫名愛好,但卻缺少明師指引,難以客觀正確的認識武術,即便是自己修煉,由於中國傳統武術自帶文化屬性,很多地方很多竅要,非指點無法突破。正因為傳武的誤解氾濫,急需撥亂反正,我師兄應眾人邀請,提筆著書,成《傳統武術答疑解惑錄》一書,廣傳武術思想,點破修煉竅要,為廣大愛好者答疑解惑,幫助廣大愛好者瞭解武術,練習武術,其拳拳之心實為我等欽佩!師兄常說,雖水平有限,但也願做法佈施,以弘武道。知我者為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有緣得見者,望惜緣!

內家拳煉體、煉氣、煉神三個階段的具體練法,成就武功就在今朝

內家拳煉體、煉氣、煉神三個階段的具體練法,成就武功就在今朝

內家拳煉體、煉氣、煉神三個階段的具體練法,成就武功就在今朝

內家拳煉體、煉氣、煉神三個階段的具體練法,成就武功就在今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