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3 馬光遠:“獨角獸”迴歸 要避免爆炒傷害投資者

證監會網站6月11日正式披露了小米CDR招股書。如果審核通過,小米將正式成為A股第一個發行CDR的公司。

就在此前不到一週,專打“獨角獸”的6只基金產品也於6月6日獲得產品批文,併火爆開售,最火爆的已經賣出100億元。

馬光遠:“獨角獸”迴歸 要避免爆炒傷害投資者

筆者對“獨角獸”的迴歸感情一直很複雜。以“獨角獸”企業為代表的中國新經濟的崛起,是中國經濟基因正在出現顛覆性變化的關鍵因素,特別是過去10年,移動互聯網、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生物科技以及智能製造等領域更是湧現出很多高成長企業,它們是中國新經濟的典型代表,也是改變中國經濟基因的新興力量。

中國資本市場對中國新經濟和高成長企業的崛起作出回應,通過制度變革促成這些企業在境內上市,也代表了中國資本市場自身的成長和進步。相信這些企業的上市在某種程度上也能改變中國資本市場的產業基因,讓資本市場距離中國經濟晴雨表的距離能夠近一點。

中國證券監管機構順應新經濟的潮流,主動為中國“獨角獸”企業的迴歸和上市創造制度條件,這無疑是一個巨大的進步,也是中國資本市場競爭力提升的體現,是中國金融制度面對新經濟主動作出回應的正確選擇。

但同時也必須承認,在A股市場,由於制度建設和監管的滯後,很多初衷非常好的制度安排,最終在執行過程中也會走樣,甚至淪為概念爆炒的工具。

首先,“獨角獸”只是一個估值標準,美國硅谷將估值超過10億美元的初創企業定義為“獨角獸”企業。但是,將“獨角獸”企業作為特殊主體,在上市的時候進行特殊優待的,目前在海外資本市場還幾乎沒有。因為估值是機構做出來的,各個投資機構在投資的時候,估值究竟怎麼算,並沒有太客觀的標準。

如果我們的上市規則裡明確,凡是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領域估值達到“獨角獸”標準就可以通過綠色通道上市的話,這對那些股權投資基金而言,無疑是鼓勵他們人為做高估值,甚至會把一隻“山羊”吹成“獨角獸”,然後再貼上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這些標籤。這種玩法,中國資本市場上的一些機構和個人真的是太擅長了。

即使是之前一些真正的“獨角獸”企業,也是在全球過去10年流動性大放水的情況下,在“錢多項目少”的時候估出來的。而到了目前這一階段,在全球貨幣政策收緊甚至出現“錢緊”的情況下,上述估值都有可能出現大幅度的縮水。如果恰好在這個時候讓這類企業通過綠色通道上市,等於把一個較大的泡沫丟給了股民接盤。

其次,已經在美股等境外市場上市的“獨角獸”企業,考慮到美股在過去10年量化寬鬆政策下屢創歷史新高,準備積極迴歸的百度等企業的市值目前都處於高位。如果迴歸,勢必在高位的時候還要經歷國內的一輪爆炒,大家才能分到錢,機構、券商以及鏈條上大大小小的參與者都要分一杯羹,不做高估值是分不到錢的。

坦率地講,中國資本市場最大的問題並不在於沒有創新,也不是沒有與國際接軌的舉措,而是在保護投資者利益這方面存在一定的短板,而在進行制度創新時,這個短板並沒有補齊。

所以說,“獨角獸”企業背後的確存在著虛胖的估值。面對巨大的套利空間,面對“獨角獸”給機構帶來的炒作機會,監管機構一定要採取適當的舉措,避免爆炒、割韭菜等情況發生,要通過制度建設為投資者提供最基本的保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