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6 宋勇兵:重回家鄉 帶領村民發“藥財”

創業路上,從來不缺人,缺的是是那些肯下笨功夫,專注一件事做到極致的人。所謂的捷徑和技巧都是一時的,只有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得到的東西,才是真正屬於你長久而珍貴的財富,高中畢業的他,隻身一人前往太原闖蕩,起早貪黑地進菜賣菜,有一次竟被人強搶一空,還捱了揍……但他沒有因為初闖受挫就灰心放棄,而是重整旗鼓繼續幹。後來,開飯店、跑客運、辦茶館……一路走來,他經歷了許多,也收穫了許多。

他,就是全國農業勞模、壺關縣一棵心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宋勇兵。

宋勇兵:重回家鄉 帶領村民發“藥財”

踏遍千山萬水,回鄉創業最美。如今的他,不忘初心、致富思源,帶著多年創業積蓄,回到家鄉山西省壺關縣黃山鄉南陽護村,成立了一棵心種植專業合作社。以合作社的“大手”,拉起貧困戶的“小手”,走出了一條農業經營主體與貧困戶幫扶帶動、互惠共贏的抱團致富之路。合作社中藥材種植基地,被省農業廳授予“全省中藥材育苗基地”稱號。

不忘初心 返鄉創業天地寬

宋勇兵:重回家鄉 帶領村民發“藥財”

今年46歲、農家出身的宋勇兵,有著農民淳樸善良、勤勞憨厚的閃光品質,也有一股敢闖敢拼、不甘平庸的獨特個性。高中畢業後,本可以有繼續上學的機會,但是他把機會留給了弟弟妹妹們,為了減輕父母的負擔,懷揣創業夢想的宋勇兵,隻身前往省城太原闖天下。曾遇到過許多挫折,但由於宋勇兵有頭腦、善學習、肯吃苦、講誠信,很快在太原站住了腳,併成了遠近有名的小老闆,還時常幫老家來的鄉親們介紹工作。

始終堅守“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算富”人生信條的宋勇兵,沒有忘記家鄉,沒有忘記鄉親們。2012年一次偶然機會,他跟隨省農業廳一朋友到廣西玉林的一個農業園區參觀,瞭解到這個園區中藥材畝產值可達1萬多元。“我們家鄉農業太落後了,農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常年種植傳統農作物每畝收入才千把元,這還是收成比較好的時候,如果遇上自然災害,農民的日子的就難熬了。”宋勇兵說。於是,他萌發了回鄉創業,帶領鄉親們共同致富的念頭。

經過深入考察調研,宋勇兵敏銳地意識到,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生活水平的極大改善,人們對健康問題越來越重視,發展中藥材產業市場廣闊,潛力巨大。

壺關縣境內中藥材資源豐富,是“參中極品”紫團參的原產地,而且壺關環境良好,氣候適宜,屬於中藥材種植的黃金地段。於是他積極瞭解國內外中藥材的市場行情,並親自走出去掌握學習科學種植技術,在技術培訓、採集、加工、銷售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就在準備工作做的差不多的時候,2013年,宋勇兵毅然轉讓了太原的生意,帶著多年的積蓄回到南陽護村,成立了一家集中藥材育苗、種植和銷售等為一體起名為“一棵心”的種植專業合作社,當起了“職業農民”,踏上了二次創業之旅。

助力脫貧 帶領大家共致富

宋勇兵:重回家鄉 帶領村民發“藥財”

壺關縣是國家級貧困縣,為響應黨中央、國務院打贏脫貧攻堅戰的號召,加快脫貧步伐,如期脫貧摘帽,縣委、縣政府大力推進產業扶貧,重點規劃發展十大特色產業,中藥材產業就是其中之一。如何推動中藥材產業發展、如何帶動村民脫貧致富,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宋勇兵把這個問題放在心中不停思索。

說幹就幹,這就是宋勇兵的做事風格,於是,見人就唸“藥材經”,挨家挨戶做工作,宋勇兵確定了三步走目標:第一步,建設示範田,做給群眾看。他首先在南陽護村投資300餘萬元,對村集體荒蕪多年的坡耕地進行了開墾複耕,種植白芍、白朮、桔梗、黃菊花,利用地頭埉岸種植黃菊花10萬餘株。同時,購置950型拖拉機、松耕機、旋耕機和粉碎機各1臺。不僅安排本村及周邊50餘名富餘勞動力就近就地就業,同時輻射帶動本村30餘戶農戶依靠中藥材種植走上脫貧致富之路。第二步,成立合作社,帶著群眾幹。註冊成立了壺關縣一棵心種植專業合作社,採取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方式,通過“免費育苗+技術培訓+保障銷路”的模式,建立利益聯結機制。第三步,擴大朋友圈,打造共同體。經過幾年的摸索實踐,宋勇兵總結出了一套適合當地的中藥材種植技術,成為種植戶信賴的中藥材產業“帶頭人”。

2018年春天,宋勇兵又馬不停蹄在壺關太行山大峽谷腹地的莊則上村流轉土地6.67公頃,建起了紫團參園基地,目前紫團人參正在育苗,他要讓久負盛名但幾乎失傳的紫團人參重見天日,並發展成為當地產業扶貧的朝陽產業。

據統計,合作社成立五年多來,累計投入資金1000多萬元,復墾荒地33.35餘公頃,新挖水渠4000米,新修田間路4500米,建成中藥材種植基地40餘畝,種植白朮、桔梗、白芍、丹參等十餘個品種,產品遠銷安徽、山東、河南等地,形成了產供銷一體化產業鏈條,解決就業崗位200餘個,輻射帶動100餘名村民依靠種植中藥材走上了脫貧致富路,人均年增收3000多元。

積極貢獻 謀劃發展新徵程

宋勇兵:重回家鄉 帶領村民發“藥財”

在一棵心種植專業合作社發展過程中,不斷有周邊鄉鎮的群眾前來參觀學習,不斷有人提出合作意向,宋勇兵總是熱情接待、熱心幫助,發放技術資料,提供技術服務,吸引全縣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中藥材種植行列當中。依託一棵心種植專業合作社,目前在周邊五龍山鄉東塔底、西塔底村,集店鄉東關壁,龍泉鎮三家村、黃山鄉牛王嶺村等十幾個村搞起了中藥材產業,規模化種植面積達到266餘公頃,輻射帶動666.67餘公頃,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實現了合作社發展壯大和貧困群眾增收脫貧的“互利雙贏”,為全縣發展特色產業、加快脫貧攻堅作出了積極貢獻。

2017年5月21日,已獲得全國農業勞動模範的宋勇兵在南陽護村成功舉辦了壺關縣中藥材產業扶貧暨首屆芍藥文化節,來自省、市經濟界、衛生界、文化新聞界的200餘名領導和嘉賓參加了活動,“合作社+基地+農戶”產業扶貧模式得到了與會人員的肯定和好評,得到了社會各界的認可和支持,“國內知名女作家葛水平創作室”“太原市壺關商會創業實驗基地”等先後在園區掛牌成立。

“目前,我們已成立壺關縣中藥材種植協會,還將規劃建設佔地66.7餘公頃的中草藥觀光園,建成涼曬場等相關配套設施,打造集中藥材種植、休閒觀光等為一體的中藥材種植示範園區,把一棵心種植專業合作社打造成為全省乃至全國的示範合作社,讓中藥材真正成為群眾脫貧致富的“搖錢樹””。談起今後發展,宋勇兵信心滿滿。

不管是隻身一人到外地闖事業,還是回到家鄉帶領群眾一起創業,多年的摸爬滾打,讓宋勇兵明白了一個道理那就是創業者應具備的品格,誠實守信的原則,人際交往的能力,創新求異的思想,靈活變通的本領,把握機會的意識。看著成片成片的中藥材,看著忙忙碌碌的村民,看著整齊林立的樓房,宋勇兵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不管前面的路有多坎坷,只要大家心在一起,日子就會越來越有奔頭。就像馬雲曾說過一句話,創業路上,今天很殘酷,明天更殘酷,後天很美好,但是絕大部分人是死在明天晚上,只有那些真正的英雄才能見到後天的太陽。(文/賈曉瓊 秦風明 秦寧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