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三國名將於禁,一生只有一場敗仗,為何悲憤而死?

三國時期,曹操稱王,四處征戰,起初勢頭剛勁,所向披靡,幾乎是戰無不勝,有一個人功不可沒,這個人就是于禁。

起初于禁跟隨同鄉鮑照參軍,一同閥剿黃巾起義軍,鮑照死後,經人推薦,于禁在曹操面前嶄露頭角,從雜號都尉,雜號校尉,裨將軍,偏將軍一步一步向上晉升。對於曹操的提拔,沒有人敢說閒話,因為于禁配得上這樣的封賞。于禁很早就獨自領兵作戰了,最早在討伐徐州陶謙的戰役中,獨自領兵取得勝利。

三國名將於禁,一生只有一場敗仗,為何悲憤而死?

在戰場上,于禁幾乎戰無不勝,破呂布二營,破高雅,斬劉闢、黃卲,斬橋蕤等,宛城遇襲負責殿後,斬眭固,以二千兵馬守延津抵擋袁紹大軍。于禁的驍勇善戰,為曹操在黃河以北建立根基,起到了重要作用。曹操稱王后,于禁被封為左將軍,賜假節鉞。後人把他與張遼、樂進、張郃、徐晃並稱為"五子良將"。

就是這樣一位風光無比的大將軍,卻有一次非常不光彩的投降經歷。樊城之戰,關羽率領大軍兵臨城下,于禁與龐德一同駐守城北,不料天降暴雨,作戰十分不利,龐德領兵死守,于禁卻投了降。最後曹軍落敗,這於他,是一生中的汙點。遠在國都的曹操聽說于禁投降的消息,失望不已道:我和于禁三十多年的交情,到了關鍵時刻,他卻不如龐德對我忠心。三國各位數得上名的將領,都對於禁唏噓不已。

三國名將於禁,一生只有一場敗仗,為何悲憤而死?

于禁的投降,為什麼引得這麼多人唾棄?

一是于禁身份地位太高了,投降讓人看不起。于禁一生驍勇善戰,幾乎沒打過敗仗,人們心中早就樹立起了他英雄偉岸的形象。再加上于禁平時非常嚴明軍紀,隊伍裡不守規矩的士卒都按軍法處置,世人是在想不出這樣正直的于禁會投降。于禁此舉,是在是讓各路英雄看不起。

二是于禁與龐德一同守城,龐德誓死堅守,而他于禁卻投了降,對比之下,高下立判。要知道龐德可是投降到曹操麾下的,半路跟隨的部下,反倒比一個一直跟隨的更加忠心,這樣一看,龐德反倒成了忠義的一方了。

三國名將於禁,一生只有一場敗仗,為何悲憤而死?

這次投降,對於禁的打擊也非常大,,他被關羽抓去做了俘虜,受盡了侮辱,晚年回到魏國,曹操已死,曹丕繼位,曹丕對他十分不待見,暗處諷刺他投降一事,最終於禁不堪羞辱,悲憤而死。

這樣一位名將,揹負了這樣的汙點,晚年還得不到善終,相信于禁自己心裡,對當年的選擇,也是十分後悔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