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6 何謂“厝、寮、墘、埕、崎”?

廈門老街巷的地名中有不少用字與閩南語有關,比如厝、寮、墘、埕、崎。不懂閩南語的朋友可能看得一頭霧水。其實只要是瞭解了這幾個字的意思,很多情況就一目瞭然了。

“厝”cuò :廈門街巷最熟悉的可能是“厝”,很多大的區域地名也是帶有“厝”這個字

的。“厝”的閩南語讀音為tshu5,普通話為cuò,本意是家。在閩南語通行的地區,凡是聚族而居以姓名村的,都在姓氏之後連上個“厝”字。比如,袁厝、呂厝、黃厝、曾厝垵等。街巷名也有用“厝”的,比如蘇厝街、吳厝巷等。這幾年曾厝垵、黃厝等地成了旅遊聖地,使得外地的朋友對“厝”這個字也不再陌生。

“寮”liáo:“寮”的閩南語讀音為liau2,普通話讀音為liáo,在閩南方言中是“小屋”的

意思,特指臨時搭建的簡易房,多用茅草、竹子等搭起。廈門靠近八市有一條巷子叫夾舨寮,“夾舨”即船,“寮”為廠坊。據考證,廈門古代造船廠遺址在此,故名。廈門老市區帶“寮”的地名還有竹寮巷、長寮巷等。

“墘”qián:“墘”算是生僻字,比較不容易從字面上去猜測。“墘”的閩南語讀音為

KiN2,普通話讀音為qián,意思是位置上處於邊緣的部分。廈港片區有一條街叫“南溪仔墘街”,因為街的位置在源於南普陀山南麓的小溪的邊上。廈門老市區帶“墘”的地名還有大溝墘巷、南大溝墘巷、後海墘街等。

“埕”chéng:“埕”,閩南語讀音為TiaN2,普通話讀音為chéng,意思是門外的小平地或者是院子外露天的場子。中華片區有一條巷叫“麥仔埕巷”,因為該處曾作為曬麥場,故名。同樣,廈門六中後方有一巷子叫“打索埕巷”,因為早年該處大埕曾為打繩場地。廈門老市區帶“埕”的地名還有錢爐灰埕巷、八卦埕、大埕頭巷等。

“崎”qí:“崎”,閩南語讀音為Kia2,普通話讀音為qí,意思是階梯。第六菜市場後面

的高地上有一條巷子叫做“三十六崎巷”,因為巷口有石階三十六級。靠近大同路的棉襪巷舊稱“二十四崎腳”。廈門老市區帶“崎”的地名還有土崎巷等。

以上這些地名不僅在廈漳泉時常出現,在同樣通行閩南語的臺灣也可以見到。如苗栗縣的田寮,新北市的枋寮,說明了兩岸人民的同根同源。

何謂“厝、寮、墘、埕、崎”?

此外,“埭”在廈門地名較常用,如後江埭、埭遼路、埭遼水庫等,時常聽到人將“埭”(標準發音dài)讀作“dì”。據查,“埭”沒有發“dì”音的記載。民俗專說,“埭”字唸錯,有些是因為誤解而唸錯,有些則是因為“棣”字與“埭”字在閩南話中的發音相同導致的。還有人說,“埭““地”在閩南話裡的發音都與dài音相近,“地”讀音為“dì”,“埭”可能受牽連,也被錯念為“dì”音;“檳”在廈門地名中有檳榔路、檳榔東里、檳榔西里等。“檳”為多音字,一音發“bīng”,另一音發“bīn”。在“檳榔”一詞中的標準讀音應為bīng,不是bīn。還有一個嚴重的錯誤即“內厝澳”和“頂澳仔”,有些路牌都寫成了“內厝沃”和“頂沃仔”,其實應該是澳門的“澳”字。不少人認為這是漢字簡化造成的,事實並非如此。雖然這兩個字在閩南話的發音中相同,但是字意卻有著天壤之別,“沃”,指一方水土肥沃;“澳”,則指海灣,船可以在這裡停靠的意思。內厝澳和頂澳仔都位於海邊,應用‘澳’字,且讀音應為‘ào’。”

“仔”字的發音在廈門也有很大的分歧,有人讀“zǐ”,有人讀“zǎi”,如港仔後、豆仔尾都有這兩種讀法,“嚴格來說應該讀‘zǐ’。‘zǎi’的發音是受到廣東的影響,由‘打工仔’而來。”範壽春說,閩南話中“仔”字發音為“ā”,是一個連接詞,如果發音為“zǎi”則有罵人的意思,因此閩南人基本不將這個字讀“zǎi”。此外,篔簹的“篔”標準讀音應念“yún”,大嶝、小嶝的“嶝”念“dèng”等等。在廈門帶“埔”字的地名很多,如廈

門港的大埔頭、中埔頭、小埔頭,以及五顯鎮上埔社等。“埔”為多音字,除讀“pǔ”外,另一個讀音是“bù”,主要用於地名,多數帶“埔”地名應該讀bù,但有些如前埔等帶

“埔”地名知名度較高,大多數人習慣讀“pǔ”,應尊重習慣。關於部分廈門地名的發音,有些是從閩南話音譯而來,與諧音、土音有關;有些則與歷史有關,如梧村、石渭頭等,但在歷史考證上還有待研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