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0 性向流動:你有時愛男人,有時愛女人嗎?|心理諮詢


性向流動:你有時愛男人,有時愛女人嗎?|心理諮詢


在愛面前

無論是愛別人,還是愛自己

人只有身份,沒有性別

文 | 心之愛/新雨流泉

性向流動:你有時愛男人,有時愛女人嗎?|心理諮詢


性是人類最撲朔迷離的活動之一,有的人有時愛男人,有時愛女人——這不一定是雙性戀。2008年,美國性學研究者麗薩·戴蒙德(Lisa Diamond)經過十年縱向研究後出版《性的流動》(Sexual Fluidity)一書,提出流動性向(sexually fluid)現象。性向流動是指,少數個體的性傾向並非一成不變,它會隨時間而發生變化,通常由Ta當時所處的環境決定。一年後,APA(美國心理學會)將性少數領域傑出的書目獎頒給戴蒙德教授。

性向流動不同於同性戀、異性戀、雙性戀。同性戀者和異性戀者的性取向單一,且終生不變,雙性戀者則終生保持對雙性的愛慕(被吸引、產生性和情感衝動),性向流動者的愛慕則在同性和異性之間轉變。性向流動者在某個時段愛一個性別,在另一個時段會轉到相反的性別,不會同時愛慕兩種性別,不過雙性戀者是性向流動的高潛力族群。性向流動者自述表明,性向流動的發生都是“不受控制的流動”,即不是通過治療干預或自我選擇(個人意志)完成。

西蒙尼·德·波伏娃曾說:“我們並非生來就是女人,而是後天變成的。“波伏娃在《第二性》一書中認為,男性性向幾乎一生穩定,要不從來就喜歡女,要不從來就喜歡男,極少數是雙性戀。然而,女性的性向是流動的,喜歡男和喜歡女之間似乎沒有一個嚴格的界限,一不小心就滑到另一端。戴蒙德的研究(文章開頭提到)證實了波伏娃的覺知:戴蒙德以79 名女同志、雙性戀和“無歸類”的女性為實驗範本,經過十年觀察後,約三分之二的女性經歷過性向流動。研究表明,女性人生中後期或出現性向流動。演化論證實當女性經歷更年期時,將不再對男性擁有生理的必然性(biological imperative),故轉而迎向同性吸引。“性向流動性可因複雜的荷爾蒙轉變、肢體接觸或性慾而影響,”性學專家金斯伯格說。


性向流動:你有時愛男人,有時愛女人嗎?|心理諮詢



性向流動是否只在女性中發生呢?答案是否定的。2011年,一項大型調查更印證了流動性向現象的普遍性,該調查稱在10年間(2001-2011年),0.78%的直男和1.36%的直女對自己的身份認同發生了改變。2016年,一項針對1000名新西蘭人從21歲到38歲的研究發現,很大部分人的性取向隨著時間發生變化。在女性21歲時,高達9%的人被同性吸引,當她們28歲時,這個比例上升到16%。10年後,這個比例又下降為12%。在男性21歲時,4.2%的人被同性吸引,在他們38歲時上升到6.5%。

2006年的一項研究,調查男性在過去12個月中的性經歷。結果顯示,在曾與同性發生性關係的男性中,異性戀所佔比例高於同性戀,而且幾乎沒有人被認定為雙性戀。這可能是男性性向流動的又一例證。事實上,曹雪芹在《紅樓夢》中,提供了男性性取向轉變的案例。在《紅樓夢》第四回中,“酷愛男風,不好女色”的馮淵“可巧遇見這丫頭,他便一眼看上了,立意買來作妾,設誓不近男色,也不再娶第二個了。”

性向流動是性少數,而“性少數”只是代表這個群體的無關緊要的記號,在標籤底下是有著不同生活的實在的個人。對性向流動現象的存在,學界的普遍態度可用“點唱機音樂劇” (jukebox,一種把一個歌手/樂隊的經典歌曲全部串燒成音樂劇)-《HeadOver Heels(神魂顛倒)》核心價值來概括:“性向是流動的,性別認同也是流動的,而性向和性別在愛的面前都是不重要的。只要自己喜歡,一個人可以是男也可以是女;只要互相喜歡,所有性別的人都可以喜歡所有性別的人。在愛面前,無論是愛別人,還是愛自己,人只有身份,沒有性別。”(文章作者觀點不代表本機構觀點)

1.《性向流動:我是異性戀還是同性戀?》

文/ANKUR PALIWAL 譯/Xaviera 校對/郭斯塔 公眾號:利維坦

2.《性向是流動的!常發生於女性人生中後期》 文/Moon 公眾號:Les小城

3. 《為什麼說性取向不是一種選擇?——從流動性向者和性向流動說談起》

4. 《雙兔傍地走,你管我到底是雌雄?》 文/梅花間竹 公眾號:梅花間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