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雍正皇帝為什麼要另擇一個地方做陵?

懸鐘石鼓


歸結一句話,雍正是迫不得已為之。

皇四子胤禛在老爹康熙死後,成為了指定的接班人,也便是日後的雍正皇帝,在盡心盡力的處理完康熙的後事,並且親自為其陵寢定名為景陵後,胤禛開始了大清洗,把九龍奪嫡時期那些針對他的“惡勢力”一個個的全都收拾了,在朝局漸漸地穩定後,由於雍正繼位年齡已經很大(接班年齡為45歲)所以選卜陵址的工作很快的提上了日程。

雍正四年,胤禛召見他最倚重的十三弟允祥和大臣張廷玉以及工部的負責人來紫禁城商議,安排他們去康熙所在的清東陵區內卜選他身後的“萬年吉地”,於是允祥領命後即刻出發,帶著一大票的專業風水師來馬蘭峪勘察地形山行水形,決心堪卜出一塊最好的風水寶地給四哥,功夫不負有心人,終於九鳳朝陽山被列入了建陵範圍,幾乎此地就被定為陵址後,出現了一個意外情況,在下探龍穴勘察地質的時候,突然發現這裡的地質中含有砂石(有砂石代表地層不穩定,極易發生地宮滲水),於是乎追求完美的允祥把此事全數告知四哥雍正,雍正果斷廢了此處並讓允祥在繼續勘察。


但允祥帶著風水師們跑遍了清東陵整個陵區,再也沒有發現好的風水之地,於是乎建議四哥准許他們從別地勘察,雍正應允後,允祥一行人來到了河北易縣發現了一處乾坤聚秀之區,朝陽會和之所,(這裡便是如今的雍正泰陵所在地),並且立刻把這個好消息回宮當面告知雍正,雍正聞後高興之餘開始擔心輿論,畢竟此處不再清東陵區,屬於違背了子隨父葬的制度,允祥讀懂了他,於是召集群臣開始在史書中找“先例依據”,終於這幫文人不負眾望,找到了大量理論和實例支撐(漢代皇陵分佈就是不在同一陵區),從而雍正的願望得到實現,泰陵如期開工!

(照片為本人實地拍攝,謝謝觀賞)


老豬的碎碎念


A為清西陵的位置

雍正帝沒有選擇他的父親和祖父所在的清東陵,而是另外建設了清西陵。這個問題,現在眾說紛紜,沒有一個很肯定的統一的答案。每個解釋都有漏洞。將幾種說法統一整理陳述一下吧,供大家解釋。

第一種:

雍正是篡位,死後沒臉見康熙。因此只能另外建清西陵。這種說法是有問題的,因為前提是雍正篡位。雍正是否篡位今天都沒有肯定的說法。另外,即使不去清東陵,死後都是去黃泉,還得見到康熙啊。又有什麼分別呢?

第二種:

清東陵的風水不好,這個主要是根據《清實錄》的記載來陳述的,雍正自己拍了堪輿之人調查後得出結論:清東陵的好地方沒了,風水不行了,清西陵更好。這種說法也有漏洞,如果風水沒了,那乾隆幹嘛還去清東陵?乾隆傻啊?

第三種:

雍正要顯示自己的特立獨行。因為雍正刷新吏治,進行經濟、民生等改革。雍正選擇清西陵也是為了突出自己和以前不一樣,能夠更好的發揚大清的龍脈。這種說法也有漏洞,雍正一直講究孝順。難道雍正自認為超過了清聖祖康熙?難道不想去皇阿瑪身邊盡孝?

第四種:

為了節約。清東陵砂石較多,石材較少。而建設皇陵需要大量的石材。雍正為了減少成本而選擇了清西陵。這個說法也有問題,因為皇帝的陵墓是大事,不會從這點成本來考慮的。

第五種:

發揚大清的子孫血脈。多建一個清西陵,讓大清的子孫更多,龍脈保持兩條不至於一條斷了就全部完蛋。增加大清龍脈延續的概率。


老實說,這五種說法,我更相信第五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