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讓教師適當體罰學生,以便更好的教育,你同意嗎?

天下笑唱


我覺得適當的懲罰學生還是有必要的,我有個朋友,每次我們在一起都會說一些自己的事情,她是一名老師教兩個班級,一個班孩子非常的聽話,上課認真聽講,而另一個班總有幾個上課不認真聽講,且擾亂課堂紀律的。我朋友說一開始就是哄他們和他們交心,一般這個方法都管用,但是用再他們身上於事無補。之後朋友就和他們生氣嚷他們但是還是不管用,因為現在的孩子知道老師是不能打他們的。就算怎樣老師都那他們沒辦法。因為現在對老師的要求太嚴苛了,且現在的孩子也不是原來的那樣,現在的小孩什麼都懂。所以還給老師一些權威還是比較好的。我朋友是任課老師,也是這個原因學生不怕,因為他們也知道任課老師不能把他們怎麼樣,而他們班主任的課學生們非常的聽話,不敢不聽講,就連那幾個皮孩子他們都很聽話連頭都不敢回。(我朋友才教的是五年級的孩子)所以還是適當的把權利還給老師比較好!





美好的你zt


這個問題得辯證的去看,不完全對,也不完全錯,做什麼都要適當,過度都一定會出現問題。

首先我作為一名老師,做老師目的是為了自己的理想,希望幫助更多的孩子學會學習提高成績、做個有理想陽光健康的孩子,我因為自己從小家長在學習上管的不多,然後經常被揍,然後感覺自己一直以來比較自卑擔心的,從來不敢問老師題目,導致成績平平,青春期的時候心理上會出現問題,還好有前輩指導,順利度過了青春期,所有長大之後特別希望幫助更多的孩子避免被揍,有個陽光的心理和身體。

但是我從小被揍的經歷,讓自己青春期時候自卑擔心,但是我養成了獨立、抗壓能力特別強的人,所有走入社會之後心態特別的好,感覺什麼都打敗不了我。

所以總結下來體罰要適當,鼓勵和批評手段要用,不能一味的鼓勵或者批評體罰,一直鼓勵可能形成玻璃心,走入社會會很困難,一直批評體罰會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適度的體罰,第一位先鼓勵、其次口頭批評、最後再使用體罰。


我自己教學生,我也是警告三次的情況下還犯同樣錯誤,就要打手板,這樣他們更能夠記得牢,並且這樣他們能夠抗壓能力會更強。當然一定要適度體罰,不能讓學生受傷,目的是為了懲罰改錯誤,打完之後過段時間也要找學生談話,告訴他打他原因,一定要讓孩子改正錯誤同時要有個陽光健康的心理和身體。


松哥教做題


其實對於犯錯的學生,除了體罰之外還有很多種方式可以幫助他們認識到錯誤,並且進一步改正錯誤。老師會體罰學生,大部分的原因是失去了教育的耐心。當然這也難怪,一個老師往往要面對幾十個甚至上百個學生,尤其是班主任,一天要是有那麼幾個學生搗蛋,往往焦頭爛腦失去耐心。

體罰應該是教育效果很差的一種手段,對於很多問題孩子來說,天生有逆反心理,而且肯定不止被體罰一次,所以對於體罰有天生的免疫力。你今天罰站了,明天他還是照樣違紀搗蛋。

去年,我班上就有這樣的一個學生,出奇的搗蛋,班主任都拿他沒辦法。經常隔三差五的看到他被老師趕到教室外面罰站,一個學期了,被罰了無數次,也不見其有什麼變化,依舊我行我素。有一次,我上課時因為平板被陽光照到,剛好他坐在第一張桌子。我就叫了“某某同學,幫忙拉上窗簾。”他照辦後,我說了聲謝謝,他還有點不好意思。

以後上課的時候,我總是叫他拉窗簾,總是不忘說謝謝。漸漸,我發現他開始上我的課不睡覺了,有時候還跟著大家一起朗讀。以前上課他基本就是睡覺,睡夠了就玩自己的東西。後來,我跟班主任談到這件事的時候,我建議班主任開班會的時候在全班面前表揚他把班級的窗簾管理得很好。班主任還分配了他一個任務——管理班級的所有窗簾。

他開始變得積極了,至少在管理窗簾方面。以後上課的時候,只要老師要用平板,他就迅速拉窗簾遮光,都不用老師強調。在得到老師的“謝謝”後,他也不好意思睡覺了。

課間休息時間老師們坐下來聊天,談到他,"某某,最近表現還不錯”,“你們班的那個窗簾長真是創意呀!簡直是人工智能,別的班我都要叫一陣才有人去拉”“上星期好像都沒被扣分,班主任是不是試了妙招啊?”.......

我笑而不語。

我也沒想到,小小的一個窗簾改變了一個孩子的心態。為什麼呢?我想原因大家都哼容易理解,那就是尊重和肯定。

對於問題孩子,如果你一開始就揪著他身上的問題不放,往往得到的結果要麼牴觸,要麼破罐破摔。不妨先放下他身上的問題,忽視他的缺點,把他放在和自己平等的地位去尊重他。就像一開始我的一生“謝謝”就讓他得到一種難得被尊重的喜悅。而尊重是相互的,你尊重他的同學就能贏得他的尊重,這樣就建立了溝通的橋樑。然後,我就讓他管理窗簾,因為這種工作難度極低,他很容易勝任。班主任的及時全班表揚終於讓他漸漸找回了信心。我想,接下來,一步一步引導他去挑戰更大的任務(比如完成簡單的作業),肯定沒問題。

我講這個故事,不是要批判體罰學生的老師。“一日為師,終生為父。”等我們漸漸長大之後,我們會明白,絕大部分的老師是恨鐵不成鋼,是怕我們走失方向,荒廢大好年華,才不得已去體罰孩子。現在,社會上反對體罰學生的呼聲很高。經常見到某某某老師因為體罰學生而被處罰的新聞。很多老師一下子被推上了風口浪尖。我想,反對的都是有道理的。但是,我還是提倡站在理解的角度去看待老師,畢竟他們的出發點是教育孩子。




港水569


看到這個標題的時候,我是內心有很大觸動的

第一,作為一個好老師,不一定要體罰學生,才能為他們提供更好的教育。

我們每個人都經歷過上學的不同的階段,每個人都或多或少的經歷過或者見到過不同的老師,當然,有些老師有體罰學生的習慣,並且美其名曰說,這樣以便更好的教育學生,關於這個觀點,我是不同意的。

第二,因為體罰學生,就如同父親體罰孩子,所謂棍棒之下出孝子,可能就是這麼來的。

我們先不說這個體罰的好處有多少,也不論現實生活中,體罰對孩子的成長到底能帶來什麼有益的作用,但是至少可以明確一點就是,體罰是不可取的,這是傳統習慣養成條件下的教育方法,所以在現在的教育體系中,何況我們的國家法律明確規定“未成年人保護法第二十一條:禁止學校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如果你是未成年人的話)還有教師法,裡邊也規定了體罰學生經過教育依然不改正的,教育局或學校應當予以辭退。其實你的這種情況,很多法律法規上都可以找到相關的條文。如果你是未成年人,那麼教師的行為更加惡劣。”

僅從體罰這一項,法律都是不允許的。

第三、雖然有很多人認同體罰才可以有好的教育效果。我們不反對這個方法帶來是實際效果,哪怕我們多人從下到大的成長過程中,都是經歷過體罰的過程,我們的父輩們都有過對我們的體罰成長,所以這是非常不好的方式,我們不贊成。

總之,教師體罰學生,哪怕是適當體罰學生,都是不對的,並不能達到更好的教育結果。


老郭說


第一、教育在手段上原本就必須寬嚴適度、恩威並重。尤其是中小學教育,教育對象是一群半生不熟的孩子,一味地強調以德服人、以理服人,顯然是對牛彈琴。古人早就給予了我們足夠的警示“玉不琢,不成器”;毛老人家那個年代更是對教育一再強調“打是疼,罵是愛,不打不罵要變壞”!沒有懲戒權的教育,註定是失敗的教育。

第二、目前,老師不敢管學生,還在於學生和家長戾氣太重,長輩對學生的過分嬌慣和縱容等,容不得老師管教自己的孩子,孩子沒有建立起基本的規則概念,區分對錯的界線不清,因此不服老師的管教,家長如果再“護犢子”,那麼積怨一成,必然造成麻煩。

近年來,因為老師懲戒某些學生,被家長報復或被學生集體報復的事件不在少數,所以行使懲戒權的方式和分寸,應該得到家長和學生的理解。

現在家長或學生只要對老師的教育方式產生質疑,學校及上級領第一時間處理老師,通過委屈老師的方式來平息家長的怒火,求的事情的解決,這讓老師成為即使有委屈也無處訴說的弱勢一方。如此一來,老師必然“明哲保身”,不敢管學生,如果老師在合理行使自己的懲戒權時,也有一層保護傘,那麼老師才能真正直起腰板來行管教學生之權。

老師沒有懲戒權,就如同讓老師開一輛沒有剎車的汽車,懲戒就是教育的剎車,要認識到不是老師要懲戒學生,而是規矩要懲戒那些學生,學生不是向老師低頭,而是向規則低頭,要向真正良好的,有價值觀的素質去低頭。

現在一部分家長歪曲了教師懲戒的目的和用意,讓教師們面對無理取鬧的家長們無所適從,舉步維艱,更有一些學校為了息事寧人,採取犧牲教師的權益去讓家長滿意的做法,這不僅僅是學生的悲哀、教師的悲哀,更是整個教育的悲哀。在一些引起社會廣泛熱議的教育事件中,我們看不到尊師重教的痕跡,看到的只是教師的無奈委屈和心灰意冷。

很多時候,不要讓個別“害群之馬“教師,影響了整體大多數投身教育事業的教師工作熱情,不可否認有師德敗壞的教師,但是,不能以此為藉口,就讓教師面對學生的錯誤不敢管,不想管、不去管,現在是平靜了一時,怎知這些沒有被管教好的學生在將來的日子裡,會做出什麼”不平靜“的事情?教師不怕寒暑假要加多少班,完成多少培訓或額外的工作任務,教師也不怕工資收入讓旁人嘲笑的眼光,就怕在教育的工作崗位上幹著已經失去”教育意義“的工作。

雖然,近年來因為體罰學生而被處分的老師有很多,但是目前沒有一個老師對學生的錯誤行為不聞不問,任其發展。因為教學是一個集體活動,如果沒有基本的管理能力和學生必須遵守的課堂紀律,那將讓課堂陷入僵局,這是一個合格的老師最不應該造成的局面。所以,即使目前形勢如此嚴峻,即使有可能會因為管理學生不當而被處分,但是老師依然在尋求一種可以被社會、家長和學生都能接受。

其實,目前老師在管理有錯的學生上的困境並不是管不管的問題,而是如何管的問題。如果沒有相關法律法規,明確規定面對種種情況,老師行使懲戒的方式和分寸的話,老師懲戒起學生來,必然又陷入來自社會各方的質疑,因此,想行懲戒之權談何容易?

0 贊 踩 評論
分享

聚才圈小主


適當的體罰學生,我是同意的!但是千萬不能過度,有很多老師就掌握不了這個度。比如說,之前一個新聞,陝西榆林一小學老師把在課上調皮的小學生下體踢壞,導致學生下體流血,體罰千萬不能到了動手動腳的地步。教育上的懲罰和社會對違法犯罪的懲罰是不同的,教育的懲罰應該首先是批評教育,其次是處罰,先糾正學生的錯誤,在考慮體罰的事情。主要是讓學生知道犯錯所要承擔的後果,他才能知道該如何正確地生活,好好的學習。但前提是要尊重學生的人格,即使他犯了錯,如果在班級所有的同學面前進行體罰,非常容易打擊受處罰學生的自尊心,也影響老師在學生心理的印象,是儘量用合適的處罰代替體罰,可以採用抄寫題目,知識點,聯繫家長共同協商來處理,畢竟目的是為了讓他改錯,而不是懲罰。抄寫題目還能幫助學生更好的記住知識,既達到了懲罰也能促進學習。作為教師,社會給予管理學生的職能,體罰這一項在學生管理上可以使用但是儘量不要用,使用了就一定要注意“適當”這個詞,有很多的老師認為的適當對於學生來說可就不適當了,經常會出現遲到幾分鐘罰站好幾個小時的事情,在這件事情的把握上一定要更加的嚴謹。





優學測評小趙老師


我想,讓老師適當體罰學生,也是不應該的,什麼叫適當?一般老師對學生體罰時,都是在無可奈何,情緒激動的情況下進行責打,是我國《九年義務教育法》所不容的,學生家長也是不答應的,有幾條建議,供大家參考。

一,在古代教師用戒尺懲罰學生,是被國家和家長認可的。老師有了這個權利,就便於實施。在孩子習文或練武,學習一些技能時,對於一些不好好學習或者是調皮搗蛋的學生,用戒尺來責罰,當時學生受著師道尊嚴傳統思想的影響,學生就是捱了責罰,也是誠服的。過去的孩子特別天真,對老師是非常敬畏的,在老師有理智,有標準的情況下,對學生用戒尺進行責罰,產生了一些好的效果。但是有一些老師一時衝動,或者是在不理智的情況下來責打學生,有的甚至還給學生打傷,造成嚴重的不良影響。八,九十年代以來,學生通過看電視,看手機和網絡的瀏覽。學生知道的,懂得的,甚至比大人還多。現在的學生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有一部分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對孩子寵愛有佳,特別嬌生慣養和放縱。學生的自尊心極強,抗打擊能力也特別脆弱,所以老師就不能用體罰的方式來教育學生,在對學生犯錯誤或出現問題時, 做到早觀察,早了解,早解決, 才是最有效的辦法。

二,因為老師平時工作繁忙,在學生犯錯誤屢教不改的情況下,由於情緒激動,對學生進行體罰。一則國家法律所不容,家長也會聲討你,學生也不服氣兒,心裡是憤憤不平的,有的學生還會記恨,還有的學生敢和老師對打。若是在老師對學生進行體罰時,造成學生受傷,老師還得負法律責任。所以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首先家長要應該從孩子的幼兒抓起,從小讓他知道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培養孩子從小有一個良好的習慣,好的規矩。學校也是要從思想品質,道德規範,遵紀守法方面對學生進行嚴格的教育。讓他多讀書,讀好書,在書中吸收好的知識和好的營養。老師也得以身作則,作風正派,舉止大方,富有愛心,在學生面前才有威嚴,學生才能少犯錯誤或不犯錯誤。

總之,在社會上,通過的道德規範,人文素質的教育,絕大部分人都是遵紀守法的。但對一些為非作歹,作奸犯科的不法之徒,用嚴格的法律來加以震懾,才能有一個清平世界。當然,大多數的學生是遵章守紀的,對那些屢教不改的,故意犯錯誤的學生,還是需要嚴格的學校規章制度進行懲治,學校才能出現一個良好的教學秩序和學習環境。


趙紹亮


從理性角度考慮,老師體罰學生確實是不被允許的。現在社會上又有適當體罰一說,其實怎樣算適當真的很難界定。因為每個學生都是一個個鮮活的個體,每個人的情況都不一樣,比如罰站算是適當的體罰,但是對於一些面子比較薄,自尊心比較強的同學來說,如果罰站,他可能會接受不了,因為這些孩子的內心是比較脆弱的。而對於一些大大咧咧調皮搗蛋成績差的孩子來說,罰站連體罰都算不上,他們根本不當回事,他們反而感覺很有面子,平時學習上很沒有存在感,通過調皮搗蛋反而會受到很多關注,這反而促進了他犯錯。

對於適當,每個人的標準不一樣,老師和學生和家長的理解也不一樣。如果老師出於為孩子好的目的適當體罰了學生,在這裡我要說一句,絕大大部分學生和家長都是通情達理,支持老師工作的,也理解老師的苦心,但是往往決定事情發展的就是那些極少數。如果老師體罰了那些極少數的學生,那老師這一段時間就不用消停了,學生故意氣你你也要受著,故意使壞你也沒招,他們再添油加醋告訴家長,家長來學校一鬧,你就等著被處罰吧!現在不是有很多影視劇,以學生時代給老師自行車放氣,整蠱老師為榮嗎?美其名曰青春。

當然,不能以極少數蓋全,絕大數老師和學生的關係都是融洽的,即使平時學生搗蛋調皮,即使老師有時不耐煩。

最後回到問題上,適當的體罰屬於偽命題,我國明文規定老師不能體罰學生,最好的教育應該是師尊生恭。


陳同學Mr


讓教師適當體罰學生,以便更好的教育,你同意嗎?

很高興和大家一起來分享交流這個問題,我贊成適當的懲戒措施。


明確體罰與懲戒的界限

我不否認懲戒是屬於對學生的體罰。我們的懲戒是如何演變成我們今天一聽到就感覺有點讓人不可思議的體罰。我想這和某些老師濫用懲戒權不無關係,更有甚者以傷害學生為“榮”,認為“打是親,罵是愛”。我見過也聽過一些這樣的“慘案”,我這裡姑且就用這個詞,場面確實讓人觸目驚心。我們要問‘懲戒的目的是什麼?’,我想答案所有老師和家長都知道,都是為了孩子。但我們不能以關愛孩子的名義去傷害幼小的心靈,教育中形成這種較為嚴重的事件,可能會引發一系列社會問題。所以在這我懇請所有老師在懲戒學生的時候,要做到先教育後懲戒,注意懲戒的程度,不要抱著恨鐵不成鋼的“狠心”。


戒尺自古有之

我搜了一下百度,對戒尺是這麼說的:戒尺,舊時私塾先生對學生施行體罰所用的木板。這裡面就說了戒尺是體罰的工具了,戒尺的本意是這麼說的:“戒尺”這個名字起得好,“戒”,警戒,懲戒;這麼一看,就是個警戒的作用。我們切不可把它的“權利”放大了,這時小小的教育一下就可以了,不可發生諸多其他問題。

若私塾先生無了這把戒尺,說不定就有很多學生回家鬥蛐蛐玩了。若今天的教師沒有對學生的一點點懲戒,怎麼管得了學生,教師的威信如何建立起來呢?“不以規矩,不成方圓”。規矩要有,措施要有,但不可亂用“權利”。

中小學教師實施教育懲戒規則(徵求意見稿)

教育部在2019 年11月22日發佈了《中小學教師實施教育懲戒規則(徵求意見稿)》的通知,在微信教師助手中發佈。由文件可以看出,適當的懲戒措施是很有必要的。教育部的出動,必然帶來教育新的風向。具體的懲戒要求,大家可以去相關發佈查看。

適當懲戒並不代表我們去傷害孩子,也不能去傷害孩子,把握好懲戒力度,培養更優秀的學生。


修遠課堂


曾經我是學生,我不同意;如今我是老師,更不同意!

體罰的定義:指對未成年人身體的責罰,特別是造成疼痛,來進行懲罰或教育的行為,可以表現為打屁股、打手心、罰站、罰跪等。而隨著時代的發展,體罰的形式又演變了更多新的套路,比如罰幹體力活、鼓勵他人孤立學生、安排角落座位等也變成了變相的體罰。作為教師,進行更好的教育、追求更有效的使之進步的方法有很多,體罰恰恰是最不聰明的做法。非但起不到“更好的教育”效果,有時候反而會變成眾矢之的和圍攻對象。

個人觀點:絕不同意體罰,下面結合典型案例來分享體罰的因素、體罰非必要原因、體罰的影響、體罰的替代方式:

一、體罰的深層因素

1. 孩子不聽話導致教師體罰

各個年齡段的孩子有其特點,低年級比較單純,需要循循善誘,耐心引導孩子見解世界的美好;五六年級開始就有些孩子表現出了叛逆,更有甚者在初中階段愈演愈烈;高中階段已經有比較獨立的人格和個性,不是隨便輕易能夠改變他們的想法,更多的心事他們不善於表現出來,往往埋在心裡越積越多。這些內心的潛在情緒是惡劣表現的根源之一,另外就是破壞他人的平衡和平靜使得有些孩子得到心靈上的快感和滿足。

為什麼會這樣?我們需要多對孩子進行了解。

作為教師的我們可以進行定期的談心,多瞭解孩子內心的動向,及時將“搗蛋大王”類的孩子心裡的想法做到心中有數,每個孩子絕不會無緣無故搗亂或進行破壞,一定有背後深層次的原因。可以進行不定期的微信、電話、視頻等方式的家校溝通,走進孩子的生活,瞭解孩子,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讓孩子對教師有信任感而不是站在對立面。還可以進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家訪結合,真正的走進家門,深入瞭解家庭內部情況,尋得孩子表現“特殊”的真正原因。

2. 教師情緒失控導致體罰

教師是崇高的職業,也是受人尊敬的職業。師德素養是教師擺在做前列的評判標準之一。但不是每一名教師都是聖賢,不是每一名教師都是大師級別,他們也可能犯錯,也可能情緒化。孩子特別的對抗,破壞紀律,都使得本身壓力大且心情不好的老師爆發了自己的情緒。但肉體的痛苦,並不能根除孩子內心的躁動,往往會在某些時機變本加厲往更壞的地方發展。

在我的中學時代,我的班主任是學校出了名的“嚴厲”,她三令五申要求中午不能出校門買東西吃。沒有人敢買東西吃,但小李子同學為首的幾個孩子偷偷通過圍牆的欄杆與小商販進行交易,小李子還偷溜出校門偷拿攤販的瓜子和糖。一天小李子和兩個小跟班中午進教室自習遲到了,被班主任抓個正著,一頓盤問加搜身(變相體罰)使得他們供出了事實,兩個跟班被罰站到放學(直接體罰)。小李子當著全班的面,被老師打了幾個耳光(直接體罰)。由於當時沒有體罰的概念,三個同學本身就是學渣和差生行列,自己並沒有回家告訴父母。

然而,老師的這次體罰並沒有讓他們真心悔改,照樣進行違反各種規定的活動。抄作業、溜出校門快速進出、付錢買別人作業參考、霸凌等層出不窮。最終也沒有變成一個好學生。課件體罰不是方便更好的教育,只是暫時剋制住孩子不當的行為,思想並不能因此而淨化。

多年過去,我回想起這件事,也許我的班主任應該這麼做:(1)個體擊破,江湖氣對江湖氣。比如:你們三個遲到了,相信原因你們心裡清楚,你們分別在下課後到我辦公室來。然後老師告訴他為了給他點顏面,不在全班面前揭穿,也不告訴家長,但是問他學校和老師的規定被公然挑釁和打破了,這個面子老師怎麼找回來?如果有下次將請家長到校領回家或全校面前做檢查。(2)同理心切入。比如:老師也喜歡出去溜一圈,心裡舒服,但是你和我都在學校,必須聽學校的,否則就送去管教所,因為別的地方管不住你的腿。如果你像吃零食,可以到我這裡拿,我也喜歡吃,願意跟你分享。(3)聯繫家長問清原因。是因為想吃沒得吃,還是沒有零花錢;還是就是喜歡溜達,違反規定獲得快感。(4)責任制。比如:你改正以後,就讓你做檢察員或衛生員,所有的進出、零食問題由你監督負責,沒有問題老師寫信或家長會點名表揚你,有類似問題你要負責解決。

二、適當體罰沒有必要

1. 沒有“適當”界定

2019年7月9日,《關於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的提出,將保障教師依法享有教育懲戒權。反對體罰,不是反對教育懲戒。教育懲戒是教師依據一定的規範,以不損害學生身心健康為前提,以制止和消除學生的不當行為,幫助學生改正錯誤為目的,以懲罰為特徵的一種教育方式。但是具體方式方法沒有規定,體罰絕不在內。“適當”只能是懲戒,不是體罰。比如:今天語文課交頭接耳影響別人,罰你背誦兩遍古詩,以後不可以違反紀律,想說話可以下課說。這應當不算做體罰,而是懲戒。

2. 不利於教育

教師進行體罰的時候,自己帶著情緒,孩子也對你有了抵抗情緒,哪怕表面或暫時沒有顯露出來,但已經在內心萌發。有空子可鑽的時候,依然會以其它方式表現出來。只是,他們採取更隱蔽,更安全不讓老師發現的方法,進行其他的搗亂行為。

初中有一個同學,成績不算差,是個中庸的孩子。她本身不算漂亮,但是迷上了化妝,不知從哪裡弄的化妝品,畫眉、口紅、各種髮飾。被老師發現後叫到辦公室狠狠的批了一頓,親子動手擦掉了她的眉毛顏色和口紅。這讓她非常生氣,但是第一次她沒有做過多的反抗,因為除了暫時的恐懼害怕老師責怪,她認為老師擦掉,批評,還對動手,非常討人厭,她並沒有多餘的感觸,更認為老師和同學是羨慕她的美麗。於是她開始偷偷改變化妝的方式,早上離開家門進校之前畫一點妝,班主任老師上課之前輕輕擦拭或掩蓋劉海遮住,還跟同學分享這種快了和刺激。但天真的想法,最後還是被老師發現,在班級內頂撞老師大吵了一架。最終她的這個心理需求和愛美需求仍然沒有解決,還刺激她參加課外活動或週末時更明顯的化妝打扮不符合中學生形象的行為。

如果老師能夠將她愛美的心態,引導只乾淨整潔、引導至女生自安於氣質,高圓圓、劉亦菲等氣質美女根本無需過多的修飾,有才華有氣質才會真的受人愛戴。在深入一些,引導至學識與才華、文字的優美、歌聲的動人、列隊的英姿、考卷的出類拔萃,更是中學生之美。這樣,可能比動手體罰學生更合適。

三、體罰的影響

1. 對學生的影響

毋庸置疑會造成幾種影響:(1)害怕、恐懼,但不徹底改變。(2)短時間的規範。(3)懷恨在心,尋求報復。(4)變相隱藏違規行為。

想徹底改頭換面是不可能的,有壓迫就有反抗,有暴力終究會被更暴力的事件取代。前些天一則新聞傳遍網絡:河南欒川,“男子20年後打老師”案一審宣判,因尋釁滋事罪,常某獲刑一年六個月,當庭表示上訴。

雖然情節不足以惡劣到人神共憤,但是打人始終是不對的,量刑由法院的裁決為最終解釋。那麼我倒想問問,多年前老師“削”這個學生的時候就是可以原諒的行為了嗎?

2. 對老師的影響

影響也不難挖掘:(1)因自己的衝動懊悔,可能無法在挽回學生的心。(2)宣洩情緒再昧著良心磨平真相。(3)養成動不動就準備體罰的習慣。(4)墮落了自己深入研究孩子行為和心理的教育態度。(5)被舉報後學校通報批評或區內通報。(6)被學生或家長伺機報復。(7)曝光後被學校開除。

我們可以看到,除了一時痛快,暫時性壓制學生,用體罰根本無法對教育產生什麼“方便”。而不利影響確實一大堆。所以真心奉勸教師們,要控制自己的情緒,找到真正解決問題的辦法。如果實在氣不過,建議先冷靜自己以後,再做對學生的處理。

四、 替代體罰的方式

無論什麼方式,都是充滿愛的,充滿教育的智慧和藝術。

(1)保持嚴格但卻友好的對話。如果你平和,孩子也會平和,大家冷靜思考和交流,是最好的探討方式。

(2)記憶存檔。像《愛情公寓》中的關谷和悠悠一樣,暫停現場的尷尬,防止矛盾激化,先繼續該做的事,等冷靜後處理。

(3)正確示範與引導。如果要體罰他記住錯誤,不如讓學生再做一遍正確的過程,比如:把“你太過分了,你憑什麼弄花黑板報?罰你站在門口一節課!”改成“板報你弄花了,這是老師和同學們討厭的行為,因為你沒有尊重別人的勞動,我喜歡你要弄就好好畫一個圖案上去,需要幫助可以告訴我。”可以示範畫一朵花。

(4)正面表達。比如:“你怎麼還沒有做出來?罰你抄20遍!”改成“你再試試,只要有思路了就告訴我,我會幫助你的,也會表揚你的努力。”

(5)動之以理。用學生感興趣的存在去說明原理,讓學生說出利弊。比如:你弄髒了別人的新課本?是故意的嗎?如果是的話放學來告訴我理由。但我告訴你,如果你喜歡破壞,你想當奧特曼裡的哪隻怪獸?

(6)給予機會。比如:把“你不要再說話了,罰你站到前面聽課!”改成“我們該認真挺好了,下面的內容考試很容易出現,再讓你跟同學說一句話,老師給你時間,但說完,請把時間還給老師,好嗎?”

(7)自我提升。想要改變孩子覺得困難,那是因為教師本身沒想過改變和提升自己的方式方法。改變自己是不是更容易,查過資料嗎?看過處理方式的建議嗎?

總之,教師通過不能界定的“適當”的“體罰”,是不能最終解決問題的。教師的懲戒權不等於可以體罰,希望將來懲戒權有更明確的指示。但我始終認為,一個好的老師,一定能想辦法走進一個學生心裡,也一定能得到學生的尊重,更應該能用合適的方式引導學生,可以通過文中講到的各種貼近孩子的引導、特殊情景下的勸說、保持家校聯繫和家訪等方式,改變“體罰能幫我們方便教育”的想法,用教育的智慧,去影響、去引導、去感動、去帶動、去建設孩子的健康發展。而這一切,必須建立在教師真的認真去了解孩子了,不是僅僅知道孩子的名字、愛好。一味動粗不會便於教育,只會惹到麻煩。

以上是妙視界對“讓教師適當體罰學生,以便更好的教育,你同意嗎”的個人觀點,歡迎指導和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