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為什麼現在香港沒有以前那麼多經典好電影了?

鎮江野孩子


1.找個好本子真的太難了

韓國,日本,新加坡這些電影與70-80的港片比起來,不可撼動其鋒芒,有人是這麼評價的。

最可笑的是2010某一次電影節,竟然把最佳編劇獎給取消了,本來給編劇的資金就少,在加上取消這個編劇獎,電影剩下的就只剩絢麗的特技,大牌的演員了,一部好的電影,應該是好的故事背景加上好的演員加上好的導演才能組成一部佳作。

2.有好的知名導演少了好的編劇也不行

例如張藝謀導演,叫他玩下場面可以,講故事那就不行了,從他的好評度可以看出來

十面埋伏這全部是大牌吧,都是影帝影后人物,但是就是好評度不怎麼樣。

講到70 80年代的編劇,古龍這個人不得不提,他的武俠小說題材非常的適合電影,

同時他也是一個很好的編劇,基本上他的劇本誰演誰火,例如:《天涯明月刀》楚留香《幽靈山莊》《蝙蝠傳奇》、李尋歡(《多情劍客無情劍》《魔劍俠情》)都是狄龍演活的,那個時候有句話,古龍+狄龍就是票房

還有一位劇本奇才,倪匡,1935年5月30日出生於上海,籍貫浙江寧波,著名小說家,與金庸、黃沾和蔡瀾並稱為“香港四大才子” ,他當時的武俠小說以《六指琴魔》為代表,這個電影主演是林青霞,而林青霞兼具柔媚和剛烈的氣質在“琴魔”這個角色身上顯露無疑,她的霸氣與飄逸,讓天魔琴成為最適合她的終極武器,這部電影也讓他完成了一個完美的轉型。

3.90後的港片

在這個年代,有一股潮流,香港電影因為模仿,粗糙,商業化這些詞開始走下滑路線了,

比如王晶導演,只要說到他,基本這部電影離不開爛片一詞,就是這種典型的象徵,例如:賭神、賭俠,看到周潤發演了賭神市場反應效果還不錯,立馬跟風出現賭俠,為了追求市場,為了追求經濟商業化導致他離不開爛片導演的評價。

4.大陸也開始競爭

隨著電影市場的份額越來越大,大陸也開始了追求好的劇本,所以在這種綜合的模式下香港電 影開始慢慢沒落,最近《我不是藥神》大火。

這部電影取從現實中真實的題材,陸勇,是一家針織外貿廠的老闆,2002年確診白血病後,醫生說,他的壽命還剩三年,建議他做骨髓移植。可配型哪那麼容易找,陸勇只能先吃著藥穩定病情。最開始,他吃的是瑞士製藥公司生產的格列衛,這藥效果特別好,但是貴,一盒就要 23500元,只能吃一個月,對於白血病群體來說,一年下來就要花幾十萬,可以說是天價了。為了生存下去,沒得辦法,陸勇吃了兩年,這段期間在治病這塊費用就花了將近上100萬元,這時他也撐不住了,一天,陸勇在網上看到一篇文章,有個外國白血病患者,買到了印度的“格列衛”仿製藥,一盒才三千塊錢。陸勇託人買了藥,準備回家試試。令他驚喜的是,等他換完藥,幾個月後再去醫院檢查時,發現各項指標都正常!

隨後就像影片中說的那樣,徐崢剛開始是為了賺錢,後面是為了人道主義無償的去幫助患者,但是法網恢恢,他最終還是被抓了,在徐崢坐上囚車押運的路途中,所有被他救治過的白血病患者都來為他送行,影片中的這一幕激起了無數人的淚光。

這些病友聯合起來,發起請願書,請求檢察院撤銷公訴,判陸勇無罪。畢竟陸勇自己是白血病患者,也沒利用代購藥品獲利。千名白血病患者聯名寫的信,送到了司法機關。最終,法院在多方考慮後,還是把陸勇無罪釋放了。

電影看完,為陸勇,為徐崢,也為中國電影點贊,這部電影沒有絢麗的特技,有的只是接地氣的故事,沒有這麼好的劇本,又怎麼會演繹出震撼人心的場面。


娛樂搞怪啦啦


香港電影衰落有很多原因,既有內部原因也有外部原因。內部原因就是香港的地區狹小,市場有限,所以電影的投資不大,小成本製作比較粗糙很難吸引觀眾。

還有香港的演員出現青黃不接的現象,沒有具有代表性的新演員接替老一輩的演員。

相反的大陸的投資較大可以邀請香港的具有號召力的演員,這也給香港的電影發展帶來了巨大的危機。論起外部原因就是隨著網絡的發展,看電影越來越方便,整個電影市場都不如以前了,現在的外國大片越來越多,人們的選擇越來越多,欣賞水平越來越高,所有的這一切都是香港電影發展的阻力。

很多東西雖然表面不干涉,但背後還是有的,因為很多電影公司的幕後老闆就是紅色!紅色老闆說不給就不給,就算有個公司的電影通過了,在大陸也不能上映!

但偶爾還是會隔幾年出一部尺度大點的電影,因為總不能讓人懷疑嘛!



三毛錢一支菸


我是從黑白默片就開始喜歡上看電影的影迷了。什麼電影都看。縱觀世界電影發展史到中國電影乃至在8、90年代香港電影最黃金的時代直可謂是群星薈萃,星光熠熠,百花爭豔。古裝、武俠、言情、武打、科幻、記錄、戲曲、動畫、諜戰、恐怖、賭片、神化、鬼片以及三級片、搞怪片等等類型片都看過。

現如今中國電影及電視劇被眾多觀眾抱怨:故事幼稚,製作粗糙,特別是演員表演木訥沒有演技卻還是用重金請來的。每每出現被詬病沒法看了。

要說現在電影發展到如今,資金、特效、技術手段要比20多年前又高出不知多少,為什麼就拍的如此之爛,評價如此之差呢?其實原因也只有一個,那就是過度的包裝讓明星與演員混淆了。明星一出名就認為自己是票房號召力的,而演員沒有演技就憑臉長的漂亮認為自己可以目空一切,可以勝任主演。

當然中國如今大陸的影視公司早就學習了當年香港捧明星、造星的過程,但是差的是並沒有學習到精髓的東西。

要說造星傳奇就要說說影壇傳奇女明星林青霞。她的出道是被星探發現的,所以後來只要有夢想的年輕人都想如林青霞一樣被人發現,一旦成為明星就登天了。可他們不知道的是林青霞出道也是導演看中了她潛在的氣質符合急於拍攝電影中的角色人物,而不是她的美。可以肯定的說林青霞在18時比同時瓊女郎的甄珍還顯的青澀些,並沒有明星的樣子可尋。但在她拍攝《窗外》時,經過導演的指導林青霞無疑是個努力而有靈氣的演員。這一部電影當時在香港放映時就讓觀眾及香港影壇轟動了,林青霞自然、舒展的表現,誰都不會想她是個頭一次演電影的新人吶。後來在瓊瑤電影的打造中她漸漸綻放出的美,正是影壇缺失的一種氣質:她不施粉黛,自然、青春、時尚,不扭捏、不浮誇。從外貌到氣質、形體都達到了自然天成的狀態。也遠遠的將六七十年代港臺演員程式化,符號化的表演模式統統甩的遠遠的。她在成長中學習了化妝、舞蹈、朗誦、聲樂、騎馬、開車、騎摩托艇、服飾搭配、還有就是特別是語言。她會英語、粵語、普通話這在當時是全方位的打造和包裝。看如今周潤發、劉德華、郭富城等港星積極和大陸拍電影的明星就是因為語言關而不能有很好的合作,演技也是大打折扣的。港星認為普通話太難了,學習了許多年口音還是不標準。

由於林青霞的外在條件和演技徐克一手為她量身打造的《笑傲江湖之東方不敗》紅遍了亞洲,如今依然是經典中的經典電影。她事業的第二春伴隨著一個個凜冽瀟灑、多情的女俠形象被定格在人們的腦海中,也載入了電影史冊。在當時大陸電影研論會上為此展開了討論:林青霞到底是因為美還是演技能俘獲大量粉絲成為票房的保證?有些導演也質疑她的演技。

後來張藝謀發言:林青霞的外貌包括氣質當然還有在電影裡的表現是不能剝離的。她的形、神、表現統一,更達到了一個高度。即使你也只是認為不存在是演技但她還是被她深深的吸引了,這就是一個人的魅力。張藝謀感嘆到:如今再也沒有一個像林青霞這樣的大青衣了。只要她出現,她就會鎖住觀眾目光不會再看別的東西。

好的演員會給導演以靈感的迸發,如徐克為林青霞設計的東方不敗這個角色。好的表現也如張曼玉的金鑲玉在鏡頭下活色生香。自如的演技也放肆的如梁家輝一樣什麼都敢演。

如今的演員既沒有林青霞的美貌和氣場,也沒有張曼玉的靈動發揮,更沒有梁家輝的突破和膽量。


古法釀製


老一代知名演員逐漸退出歷史舞臺,新一代演員專業素養不高還青黃不接。再有,現在的人都急功近利,都想著怎麼來錢快,誰還關注電影本身呢,更別提藝術了。


薛慶文


內地有錢了,粵語地區的風格不太能滿足北方的文化,歷來北方為政治中心,政治決定文化,所以中國的文化中心是北京,中國文化流行趨勢歷史就是由北向南大一統。這是政治中心決定的,沒辦法。所以小品相聲可以風靡全國,海派清口只是在上海一域。關鍵內地有錢了 得拍符合內地觀眾口味的影片


啟明老師


97以後無港片。我也不知道為什麼,當年膽子大的影視公司老總現在都黑轉紅了,必須要主旋律。


壽州散人


因為現在我們大陸科技影視發展的比他們好又快


古崖幽蘭


因為開戲少了。好片出現都是有概率的。不一定要大投資。從業人基數,才是出神作的基礎。


南瓜積


我覺得不一樣的年代不一樣的質量不一樣的感覺……跟不上時勢的變化就被淘汰出局……正常


Fannyfan99


因為現在的大陸電影太多了遠遠的超過香港電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