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路遙是怎麼死的?

山嘯


簡單來說,路遙先生(1949年——1992年)的死,有兩大原因,一是他把寫作視作自己的生命,長期伏案沒日沒夜的寫作,積勞成疾後累死的。二是因為他的性格過於好強,是一個理想主義者,在許多事情上都想出人頭地,都想追求完美,併為之拼命奮鬥,經常讓自己的身體和精神超負荷運轉著,最終釀成了悲劇。

先說第一個原因。

當年33歲的路遙在1982年發表完14餘萬字的中篇《人生》後,在讀者中獲得了很大反響,掌聲和榮譽接踵而來,他很快躋身到全國著名作家行列,這對一位33歲的青年作家來說,是很大的榮耀。

但路遙不這麼認為。在他的意識裡,一位作家唯有拿出一部大格局、大氣象的長篇,才能證明自己的價值。

所以,自《人生》獲得掌聲後,路遙反而躲到幕後,開始了《平凡的世界》的創作。實際上,在寫作《人生》的同時,他就醞釀長篇《平凡的世界》了。他從全國各地收集報紙,認真閱讀上邊的新聞,關注時政變化,目的是為了把握小說主題的政治導向和意識形態。同時,他還主動去銅川某地做了一段時間的煤礦工人,為了對煤礦工人的生活有一個真實體驗。

在一系列準備到位後,路遙開始了苦行僧般的寫作。從1982年到1986年,四年時間,他每天寫作都在10個小時以上。有時,為了節省寫作時間,他連飯都顧不上吃。每天早晨帶上幾個饅頭和幾根大蔥來到作協大院的辦公室裡,寫作過程中餓了,就吃饅頭和大蔥,累了喝咖啡或者抽菸。

在《平凡的世界》即將殺青時,路遙的手指由於長期握筆,已經嚴重變形成雞爪子的模樣,掰都掰不直。當寫完《平凡的世界》最後一句話時,路遙如釋負重,把圓珠筆扔出窗外,大喊一聲後,繼而痛哭流涕。四年的高強度寫作,讓他的精神接近崩潰的邊緣,他需要釋放壓力。

正是在這樣高強度的腦力勞動中,路遙嚴重透支了自己的身體,為健康留下了極大隱患。

路遙性格好強,是因為小時候家裡太窮了,因為窮,別人經常嘲笑他、欺負他,因此,他在心理暗暗發誓,一定要出人頭地,比周圍其他人做得更好。

在上學期間,路遙拼命學習,每次考試成績都是第一名,這極大的滿足了他的虛榮心。長大到談婚論嫁時,路遙依然很好強,他就是要娶一個知青姑娘,讓別人對他刮目相看。

在完成這些事時,路遙付出的代價要遠遠超出常人,承受的壓力也遠遠大於常人,在身體和精神的雙重重壓後,他積勞成疾,早早離開了人世。


鴻鵠迎罡


很多人以為路遙是在寫完平凡的世界之後去世的,其實寫完這本書之後,又過去四年半,路遙才去世了。他的隨筆中有記錄,這部書完結於88年5月25日,而他去世的時間是92年11月17日。

關於他去世的原因有很多說法,有說他是類似的,也有說他是窮死的,但賈平凹說過,路遙不是累死也不是窮死的,他的死因是家族遺傳病。路遙的家人共有八位患肝硬化,所以這個原因是路遙去世的導火索。為什麼說是導火索而不是根本原因呢?因為患有肝炎的人太多了,也有很多人通過有效地治療,控制住病情,甚至恢復了肝臟功能,所以不能籠統的說,路遙的去世就是家族遺傳病導致的。

很多內臟方面的病都是養大於治,路遙的肝病倒是治療了,但是養方面就是空白。製作完結平凡的世界第二部的時候,路遙的身體已經病入膏肓,維繫呼吸都很困難。他放棄了西安大醫院,選擇榆林的中醫治療。在著名老中醫的條理下,路遙的身體基本已經復原,當時專家給他的忠告是必須靜養一年。

可是路遙急於平凡的世界最後一部的製作,毅然決定繼續寫作。雖然創作期間他都住在榆林的賓館中,生活條件和伙食都很好,但是對身體的透支還是讓他的病情迅速加重,為他的去世埋下了伏筆。另外,路遙有著太多的不良生活習慣。

1,憂思過度。創作是一件十分痛苦的事情,不管是小說的構架,情節,人物,甚至是標點符號都要絞盡腦汁再三思考,這過程中的超強度優思是避免不了的。這樣的情緒又必定會讓肝臟的負擔加重,導致肝膽瘀滯,肝硬化腫大,還有肝臟水。

2,作息混亂。他的早晨是從中午開始算起。每晚寫作到凌晨兩三點,有時候會到凌晨四五點,睡醒睜眼的時候就該吃午飯了。毫無作息規律的生活導致他的內分泌失調,肝膽脾腎功能全部失衡,這是肝病患者的大忌。

3,飲食無營養。這部書的第一部是在陳家山煤礦完成的。煤礦地處深山之中,每逢冬天下雪,交通就會完全癱瘓,雞蛋,肉類,蔬菜都無法送達,就連豆腐都吃不上。路遙的食譜就是稀飯,饅頭,鹹菜,麵條。夜間創作餓了就啃兩個涼饅頭。這種食譜對於肝病患者就是噩夢,雖然肝病患者進食需清淡,但是營養必須要全面。

4,抽菸無節制。創作期間路遙一天兩包煙,用他自己的話說:“一根接一根地抽,舌根發苦,再到發麻,最後就不知道煙是什麼味道了。”肝病患者還敢這般抽菸?煙進入肺部影響到肝臟的微循環,使肝臟供氧供血不足,加速肝臟的損毀,讓肝病更快速惡化。

小編總結了一下,路遙早逝的原因有三點:首先是家族病史,肝臟本身就脆弱;然後是拼命工作的態度,忽略了肝病的療養,為早逝埋下伏筆;最後是路遙的諸多不良生活習慣,還有伙食的惡劣,加速病情的發展,終於成為悲劇。所以大家一定保護身體,任何事都放在健康之後。


滬上遇見


直接上乾貨絕對不廢話。

路遙的死是由幾個原因綜合起來的:

第一:是累死的。

路遙無節制的寫作,時間顛倒,過於勞累,進而導致身體體質下降,得了重病。

第二:是窮死的。

路遙在煤礦創作期間,經常因為捱餓,而且無規律,有時一天只吃一頓飯。

第三:是被耽誤病情了。

路遙剛感覺身體垮了之後,曾找到一位中醫。

誤診了他的病情,結果吃了幾十付藥,越吃越重。雖然後來經名醫診治,但是也是大不如前了。

第四:是檢查出了嚴重的病情,但是卻放不下還未完成的寫作。

再次勞累,又加重了病情,導致無力迴天。

總結:很多人只是簡單的說路遙是得遺傳病死的。

其實如果總結下來,肝硬化腹水病如果保養得好,路遙完全可以不止只活42歲就去世的。

路遙的去世其實是自己對自己過於苛刻了,如果對自己放鬆一些,也許就會長壽。

當然如果這樣也就不會有《平凡的世界》,也就不會成為我們懷念的路遙了。


宇哥帶你讀原著


路遙是怎麼死的?

三個方面的因素造成路遙的英年早逝!

路遙新中國最偉大的作家之一,1949年出生,1992年因肝硬化腹水醫治無效在西安逝世,英年早逝,年僅42歲,從此,中國近代文壇失去了一位偉大的作家,讓人惋惜不已,唯一值得安慰的是他在去世之前,完成偉大的作品《平凡的世界》第三部,沒有留下遺憾,讓我們廣大讀者也能欣賞到完整的作品。

路遙的死因主要是三個方面的因素造成的:

1、仕途受挫,路遙出生於最底層的貧民家庭,幼年靠父親一人擔起十幾口人的家庭重擔,路遙7歲時,家裡實在太困難了,就將他過繼給伯父,伯父家同樣是一個貧窮的家庭,路遙從小因為貧窮受盡屈辱和嘲諷,給他幼小的心靈裡留下了難以忘記的陰影,所以,路遙長大後,最大的願望是走仕途,出人頭地,這一點,從路遙後來的事蹟中可以看出,文革時期,路遙曾當過縣革委會副主任,後被罷免,加之暗戀的對象離開,為此,路遙曾在冬天穿一身白。後來他說他是給自己戴孝。可見當時路遙對仕途的渴望和仕途受挫給路遙帶來的刺痛有多強烈。從《平凡的世界》中孫少平,《人生》中的高加林的身上都能看到路遙年輕時候的思想,關心政治,渴望出人頭地。但是路遙一生始終與仕途無緣,在絕望之後才專心寫作。

2、婚姻不幸,路遙經歷過三段感情,第一次暗戀他初中的一位女同學,後來沒有結果,路遙真正的初戀是他的初戀情人林紅,是一位漂亮、溫柔的北京知青。後來心愛的姑娘頂替路遙的招工名額,去了某地當了工人,離開路遙。第三位就是路遙的妻子林達女士。也是北京知青,在延安插隊時,她認識路遙並結婚,剛開始兩人十分恩愛。林達拿出自己所有的工資攻路遙上大學,到了後來,生活歸於平淡,路遙專心寫作,幾乎將全部精力投入到創作中,為了作品的真實,常常到各地體驗生活,常年不在家,對家庭付出很少,孩子和所有家務全由妻子一人承擔,而妻子即要工作還要獨自帶孩子,後來,妻子終於無法忍受,離開了路遙,雖然當時沒有離婚,但兩人幾乎少有交集,婚姻名存實亡。

3、積勞成疾,路遙出生貧寒,從小缺吃少穿,一生經歷了常人無法承受的痛苦和煎熬,在寫《平凡的世界》的時候,為了作品的真實,他一個人搬到礦區居住,條件十分艱苦,加上常年的生活作息紊亂,晝夜顛倒,這些我們可以從他的作品《早晨從中午開始》中看到。加之創作的艱苦,路遙養成了抽菸的習慣,而且煙癮很大,對身體也造成了很大的傷害,身邊沒有人照顧。飲食也不規律,各種條件加到一起,讓路遙的身體徹底垮掉了。最終積勞成疾,英年早逝。

雖然,路遙的英年早逝讓大家哀嘆不已,但是路遙一生寫下來許多不朽的作品,從《人生》到《平凡的世界》,平凡的世界,輝煌的人生。苦難孕育了他的作品,也鑄就了他筆下人物堅韌的品格。路遙的作品體現了中華民族在抗爭苦難、戰勝貧困的過程中所折射出的自強不息、頑強奮鬥的精神。


職場墨子


這個問題我也深度關注過,好多人說路遙是寫作累死的,其實這是一個以訛傳訛的說法。

為了寫《平凡的世界》,路遙“早上從中午開始”,查閱了10年間所有的《人民日報》,去煤礦親自下井,和礦工吃住在一起體驗生活。路遙為了寫作,做出的犧牲常人難以想象。

但是路遙先生的死因並不是勞累。路遙的好友,著名作家賈平凹,在路遙逝世15週年的時候寫過一篇懷念文章《懷念路遙》,裡邊是這樣說的:

扼殺他的是遺傳基因。在他死後,他的四個弟弟都患上了與他同樣的肝硬化腹水病,而且又在幾乎相同的年齡段,已去世了兩個,另兩個現正病得厲害。這是一個悲苦的家族!

其實,路遙還是比較會生活的人。在陝西作家都還抽劣質煙的時候,路遙已經喝咖啡抽過濾嘴了。他對女兒也非常疼愛。好多陝西包括已經去世的陳忠實,都曾回憶過和路遙在一起的生活細節。

我們懷念路遙先生,也不能過度強調他的勞累。一個熱愛生活的人,不顧一切創作的作家,才能寫出千古流芳的作品。正確地認識一個作家,深入閱讀他的作品,理性對待創作問題,也是對路遙先生最好的紀念。


辣子江湖


不談《平凡的世界》寫得如何,我只知道這部書給了我少年許多激勵與感觸。總的來說,路遙先生是一個真的勇士,是一個熱愛事業、名譽和榮耀勝過生命的君子。

所謂性格決定命運,路遙先生重視名譽、敢於吃苦、勇於拼搏。據我目前接觸的所有文藝界朋友或路上偶然遇到的陝西人們綜合評述,路遙先生是純樸的,是一個真正的文學家,但他個性確實太好強,不善於處理和別人的關係,也不擅長處理與妻子的關係。在某些方面,他是孤獨的鬥士,但他是一個值得尊重的君子。

路遙之死,一半原因在於遺傳性的肝病家族症,另一半原因則在於他不要命的寫作方式,就像將軍喜歡戰死在沙場上一樣,他的生命是在文學寫作中得到永恆的。

關於路遙的肝病家族史,在此我就不再細述。肝病並不可怕,只要休息養護得好,至少是會延長許多生存時間的。然而,路遙在寫作《平凡的世界》第一部時已經被查出患有肝硬化早期,但是,注重榮耀之光的他選擇了用有限的時光拼命寫作之路。

《平凡的世界》第一部原刊發於廣東省作協主辦的《花城》雜誌,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中後期,《花城》雜誌社為了推廣這部小說,和中國作協於這年臘月中下旬在北京聯合組織了一次作品研討會。據路遙先生在陝西的一位文友(後來系中國作協魯迅文學院的一位領導)在給我們講課時介紹,當時雜誌社很高興,決定研討會結束在北京某酒店共進晚餐以示祝賀,結果到場的三十多個專家中,絕大多數人都對這部小說的語言、結構、思想深度等各個方面都表示了一定程度質疑,這些觀點至今還存在於對《平凡的世界》的一些評價中。最終因為評價不好,《花城》雜誌社帶隊領導和來的專家們都不太高興,雙方不歡而散,連晚飯都沒有吃。路遙先生當時已和妻子鬧矛盾,原打算到北京的岳父家去看看,現在研討會沒成功,路遙先生受到的打擊很大,便買了飛機票準備連夜趕回西安過年。由於當天下雪,出租車在前往機場的路上打滑,發生碰撞事件,司機都嚇得臉白了,可路遙先生一直沒什麼感覺與反應,司機以為他受傷嚴重,嚇得下車來拉他,連拉了兩三次,始終沉浸在打擊中的路遙先生才反應過來,連說“沒事”。因為這場車禍,路遙先生趕不上飛機,便只得返回北京,大約在晚上七八點,他決定坐公交車到岳父家去,準備第二天買飛機票回西安。結果在車上突然遇到一個原先在陝北插隊的北京知青朋友,知青朋友返城後剛好在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擔任文藝欄目主持人,知道路遙是作家,得知其是到北京來開長篇小說研討會後,立即高興地說,現在他們的欄目剛好缺少可以連播的長篇小說,便將《平凡的世界》第一部要了去。

路遙先生回到西安,比較平靜地過了一個春節。誰知《平凡的世界》第一部播出後,收聽率非常高,反響非常好,主持人即知青朋友立即給路遙先生打來電話,要求趕緊創作第二部、第三部,絕不能因為沒有寫出來而中間停播。於是,為了報答聽眾朋友的盛情,路遙先生決定拼命地寫作第二部、第三部,這就是他那篇著名的創作談《早晨,從中午開始》所描述的,每天都寫到凌晨才睡覺,睡到中午又趕緊起來繼續寫。大家如果養生,現在都知道肝病絕不能熬夜,因為肝臟排毒的時間是在凌晨一點到三點左右,這個時候如果還不休息,肯定會加深肝臟的負擔,導致肝病加重。可是,路遙先生為了讀者朋友,不得不拼命地寫作,而此時,他和妻子的婚姻也走到了盡頭,拼命寫作與缺乏家人關愛,這就從一定程度上加深了路遙先生的肝病,最終發展成為肝癌。

雖然現在我們不知道路遙先生當時的想法是怎樣的,但我們通過他的一些朋友可以得知,其實他是可以選擇不寫作好好休養的,這樣至少可以多活兩三年甚至五六年吧。可是,在生命與寫作之間,尊重榮譽、操守良好、樂於拼搏的他選擇了寫作,並在寫完第三部後,在作品獲得茅盾文學獎之後,路遙先生最終因肝癌惡化而去世。


三少爺的鑑


路遙時年42歲就英年早逝,令人扼腕。

以路遙的身份和個人情況,他的死因不是密聞,目前大家較為認同如下幾種情況

首要原因是肝病。不只是路遙本人,他家族中幾個兄弟,他的父親都死於肝病,所以醫學界普遍認為他是死於遺傳病、家族病。

其次,路遙體質本來就不好。他的童年和青少年時期由於嚴重的飢餓和營養不良,導致青春發育期先天不足。由於兄弟姐妹多,父母養不活他,把他寄養在親戚家,讓他有口飯吃。即便如此,仍然經常性的捱餓(全國普遍如此),這種因長期營養不良導致的體質差,伴隨他終身。

最後,過勞死。路遙一旦寫作起來就廢寢忘食,甚至於奮不顧身。他常常熬夜寫作,早晨從中午開始,為創作《平凡的世界》,他的手因為辛苦碼字,連毛細血管都磨得清晰可見,《平凡的世界》即將完稿時,路遙的手已經痙攣地像雞爪子一樣伸不開了。

最慘的時候,他必須把手放到熱水中浸泡一個小時後,手指才能緩緩恢復正常,如此拼命,這絕對是在透支生命,和死神較勁!

以上諸多因素加上婚姻不幸,讓路遙在病痛的折磨下,帶著未了的心願駕鶴西去!

如果他能活得久一點,我相信還會有更好的鉅著面世。

我們都知道,他還曾經有過沖擊世界諾貝爾文學獎的雄心壯志。然而,這一切隨著肉體的消亡都成為夢幻泡影。



另類文史


路遙(1949年12月3日—1992年11月17日),本名王衛國,出生於陝北榆林清澗縣,中國當代作家,代表作有長篇小說《平凡的世界》、《人生》等。 曾任中國作家協會陝西分會黨組成員、副主席。

2018年12月18日,黨中央、國務院授予路遙同志改革先鋒稱號,頒授改革先鋒獎章,並獲評鼓舞億萬農村青年投身改革開放的優秀作家。 2019年9月25日,路遙被評選為“最美奮鬥者”。

1992年11月17日,路遙因肝硬化腹水醫治無效在西安逝世,年僅42歲。

關於路遙的死因大概有幾種說法,筆者本著理性的原則認為有以下幾點應該或許可以幫我們梳理一下路遙的死因。

第一,是他苦難貧窮的童年和青少年,讓他的身體底子差。在其作品中,我們常常會讀到路遙關於飢餓的描寫。這就是路遙曾經生活的寫照。他家兄弟姐妹多,父母養不活他,便把他送到沒有生養的親戚家去帶。這讓路遙不至於餓死,但飢餓和貧窮依然沒有遠離他,仍然如影隨形。少年的長期缺乏營養而導致的體質不良,為以後的早逝埋下了隱患。

第二,路遙的寫作過於勤奮。

1982年32歲的路遙終於完成了14餘萬字的中篇《人生》,發表後,在各階層讀者中反響極大,瞬間,各種讚美聲和獎勵接二連三到來,他也變得廣為人知,成為全國著名作家,這對一名的青年作家來說,是一件天大的好事,他敲開了成功的大門。

但有未帶文學理想的路遙並沒有沾沾自喜,在他的思想意識裡,《人生》只是小試牛刀,對一名真正的作家來說,只有拿出一部格局大、氣象大、篇幅大的鴻篇鉅著,方可名正言順被定位為作家。

因此,路遙並沒有沉迷於《人生》帶來的掌聲裡,反而開始深居簡出,把寫作計劃投向了《平凡的世界》。

在《路遙傳》中,關於路遙創作的細節很多,其中給人印象深刻的是,路遙一旦寫作起來就廢寢忘食,甚至於奮不顧身。

為了創作《平凡的世界》,他的前期準備工作就做了五六年:他把小說將要體現的10年時間跨度裡,從全國到省到市到縣各級的報紙都收羅攏來,進行全面瀏覽,掌握時政形勢、社會變化和重點大事,為小說創作奠定深厚的歷史根基,開闢宏大的歷史視野。

他到處蒐羅資料,光做的筆記本就以箱子為單位計量;在翻看資料的過程中,他的手因為翻得過勤過多,連毛細血管都磨得看得見。

為了瞭解礦工的生活,他下到礦山和礦工兄弟們同吃同住同勞動……從這些細節裡我們不難發現,路遙的創作態度如此嚴謹認真。

至於寫作階段,更加艱苦,一投入寫作,就廢寢忘食,夜以繼日,不捨晝夜,爭分奪秒。

從1982年到1986年這四年時間,路遙把自己關在陝西作協辦公室裡,足不出戶,每天寫作時間超過了10個小時。為了省出更多的寫作時間,他有時連飯都顧不上吃。每天早晨起床後,帶上幾個饅頭和幾根大蔥,匆匆趕到作協大院自己的辦公室裡,如果寫作過程中肚子提出抗議,他就左手握著饅頭和大蔥吃著,右手握著筆寫著。實在太累了,就暫停幾分鐘,通過抽一支菸或者喝一杯咖啡來解乏。

《平凡的世界》即將完稿時,路遙的手已經痙攣地像雞爪子一樣伸不開了,他把手放到熱水中浸泡了好一陣,手指才慢慢恢復原樣,可見當時他累到了什麼樣的程度!

或許正是在如此高強度的腦力勞動中,他自己的身體嚴重透支了,為以後的肝病留下了隱患。

第三,他生活規律和生活習慣不正常。前面講到,為了寫作品,路遙日夜顛倒,不眠不休,經常熬夜。熬夜嚴重損肝。他又非常愛喝咖啡,嗜煙。懂得健康常識的人都知道,長期吃食這兩樣東西對身體的摧殘是很嚴重的。可是路遙卻一直這樣,這對他虛弱的身體無異於雪上加霜。吃的方面他也很不講究。為了寫作,身體耗費的能量本來很大,但他飢一餐,飽一餐,隨便應了事,這讓病體長期難以得到營養補充。

第四,賈平凹說過,路遙不是累死也不是窮死的,他的死因是家族遺傳病。路遙的家人共有八位患肝硬化,其中他的四個弟弟都患上了與他同樣的肝硬化腹水病,而且又在幾乎相同的年齡段,已去世了兩個,另兩個現正病得厲害。

路遙雖然離開我們二十多年了,他的作品傳遞的不屈的精神卻影響一代又一代人。

引用一下作家賈平凹對路遙的一段評價:“他是一個優秀的作家,他是一個氣勢磅礴的人,但他是夸父,倒在乾渴的路上。他雖然去世了,他的作品仍然被讀者捶讀,他的故事依舊被傳頌……”

對路遙的死因我們沒必要深究,更不該謬論,如果非要說什麼,我先說:”路遙老師,願你在天堂能繼續執筆寫心聲。“


江南沐雨


第一,家族遺傳病,路遙家有家族遺傳肝病,一家幾個人先後因肝病去世,這在很多路遙研究文獻裡可以得到證實。

第二,過勞死,長期負重前行,用身體用生命在創作,早晨從中午開始創作隨筆中可以證實,身體屢次紅燈,依然筆耕不輟,似乎冥冥之中在追趕時間。

第三,生活極度不規律,惡化健康,早晨從中午開始,黑白顛倒,吃飯睡覺完全沒有保證,長期大體力高精神壓力的寫作,用身體和生命來寫作。手紙翻書都能磨破,精神壓力巨大。還有非常大的煙癮,這也是路遙唯一奢侈的地方,一定要抽雲南曲靖產的恭賀新禧,種種不良習慣惡化健康。家庭生活並不幸福,聚少離多,和愛人觀念習慣衝突,心情長期鬱鬱寡歡。



第四,從沒有人提到的一點:路遙殘酷嚴格的生活觀念,受導師柳青和自己生活經驗的影響,認為生活應該排斥舒適斬斷溫柔,要身體力行的去寫作,而不應該沉迷於過去的成就裡。這一點很少有評論者點出,其實路遙的生活和寫作的歷程就像個苦行僧,殘酷而真實,痛苦而悲壯的前行。就如他自己說的,一步一磕,邁向自己的聖地麥加。最終身體力行搶到了時間,完成了鉅著,倒在了去文學殿堂朝聖的路上,終於也步了精神導師柳青的後塵,一切猶如冥冥之中早已註定,不能不說路遙的潛意識對其短暫的生命有著非常不好的心理暗示引導作用。

歡迎補充探討,必定一一回復


黑藥123


首先引用一下作家賈平凹對路遙的一段評價:“他是一個優秀的作家,他是一個氣勢磅礴的人,但他是夸父,倒在乾渴的路上。他雖然去世了,他的作品仍然被讀者捶讀,他的故事依舊被傳頌……”

路遙是累死的。路遙是黃土高原這片大地的兒子,他用生命譜就了《平凡的世界》。

正式創作《平凡的世界》的時候,路遙基本足不出戶,他每天都給自己制定了任務,不完成任務絕不休息,嚴苛到經常一天只能湊合吃一頓飯,作息時間基本都是“早晨從中午開始”。

在路遙完成《平凡的世界》第二部稿件的時候,已經體力完全透支,甚至吐血,醫生曾經告誡他必須立即停止工作,但是他不惜生命還是繼續創作《平凡的世界》最後一部,到後來勞累到一口一口地只傳粗氣,彷彿不知道什麼時候就可能緩不過氣來。就這樣,由於長期處於超負荷的工作狀態,讓他過早地就離開了這個世界,離開了他熱愛的黃土高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