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2 「泰山故事」三起三落的步天橋

在泰山中路,過萬仙樓、經石峪、壺天閣,會看到一座不起眼的小石橋,你可知道這座石橋有什麼故事嗎?今天小編就給你講一講。

「泰山故事」三起三落的步天桥

(四眼龍 拍攝)

相傳,在很久以前,在中天門附近住著一位勤勞、善良、淳厚的青年,這個青年叫什麼名字?在山裡住了多少年月?誰也不知道,人們見他吃住在山裡,便都叫他“山民”。

山民靠打柴、挖藥為生,生活十分艱難。山民自幼出入山澗,練出了兩條鐵腿、一身攀巖越嶺的本領。他每次來到中天門下面這兩座山崖峭壁的時候,經常看到上山下山的行人十分吃力,一不小心就滾到溝底,輕者摔傷,重者生命難保,特別到了夏天山洪暴發、冬季冰天雪地的時候,行人常常是被隔在兩崖,一籌莫展。於是,山民下定決心,要為人們修橋。

山民說幹就幹,他用打柴、挖藥換來的錢,買了鐵錘和修橋的工具,每天打完柴,挖完藥,就備石備料,鋪基砌墩。他白天干,晚上藉著月光也幹,就是颳風下雨也從沒間斷。就這樣,一連幾個冬春,在這懸崖深谷上終於砌起了一座無名橋。橋修好了,可是山民卻積勞成疾,不久就離開了人世。

「泰山故事」三起三落的步天桥

(四眼龍 拍攝)

無名橋雖不宏偉壯觀,它卻給人帶來了方便,人們再不用冒險攀山爬崖了。人們感激山民,懷念山民,山民的聲譽也是越傳越廣,越來越高了。不知出於何人之手,一天,無名橋刻上了“便民橋”三個大字,從此,無名橋有了個新名字。

卻說這一年,泰安城來了位新任縣官,他聽到人們這樣崇敬山民,心想,這便民橋一定是工程宏偉,規模非凡。這天,他遊興大發,乘了山轎,要親眼看看“便民橋”什麼樣。當他來到便民橋時,一夥打柴、挖藥的人正在橋上歇息,回憶當年山民修橋的情景。縣官一看那便民橋只不過是幾塊石頭相架而成,便趾高氣揚的對周圍的人說:“哼!小小石橋,有什麼值得稱道,等我給你們修座好的!”

第二天,縣衙真就貼出告示來了,要在泰山修建大橋。隨著“便民橋”的拆毀,縣令一道道修橋告示像雪花一樣飄到了四鄉八鎮,衙役、保長那也是四處跑,不是派役,就是要糧要錢,若有怠慢,輕者加罰,重者押監,弄得是民不聊生。可是官吏們卻乘機層層扒皮加碼,中飽私囊。幾經折騰,大橋總算修建起來了,也確實比“便民橋”高大好看。在竣工那天,縣官心裡樂滋滋的,穿上一身新官袍,坐上山轎,長號短笛,吹吹打打,前呼後擁,上山要來為大橋題名,以便流芳百世。一幫文人墨客,為了討好縣官,有的提名叫“雪花橋”,有的提名叫“謝恩橋”。經過一番討論,便把大橋定名為“雪花橋”,另刻為縣官歌功頌德的石碑——“謝恩碑”立於橋邊。

大橋落成,縣官不僅沒有聽到對他的讚賞,人們反而更加懷念山民,他心裡很納悶,就派人四鄉探聽消息。原來,人們因建橋有的傾家蕩產,有的無法生活投井懸樑,早已是怨聲載道了,人們聽說又要搜刮民財大加慶賀,更是義憤填膺,幾個人便偷偷把“雪花橋”這三個字改成了“血淚橋”,把“謝恩碑”直接就推到山溝裡。就在這年夏天,一陣雷雨,一場山洪,“雪花橋”也被衝得一乾二淨了。

「泰山故事」三起三落的步天桥

(四眼龍 拍攝)

“便民橋”被縣官拆毀了,“雪花橋”又被山洪衝沒了,這深谷險崖又給上下山的人帶來了困難。這時,人們更加懷念山民,於是,泰山上的人們都學山民、做山民,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自動上山修橋。不久,一座新橋又落成了,這就是咱們今天看到的“步天橋”。

「泰山故事」三起三落的步天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