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2 既做文化,又有錢掙,烏鎮吸引“互聯網”大佬的祕訣是什麼?

既做文化,又有錢掙,烏鎮吸引“互聯網”大佬的秘訣是什麼?

文 / 華商韜略 孔令娟 伊然

每到假期,天南地北的遊客齊聚烏鎮;才辦了七屆的烏鎮戲劇節,在國際上名聲響亮;近日第六屆世界互聯網大會的召開,更是吸引了各界的大佬齊聚一桌,再次開啟了“烏鎮的高光時刻”……

現在的烏鎮被視作旅遊行業的標杆傳奇,但它也曾破敗不堪。

1995年元月,烏鎮的兒子、在海外華人圈被視為中國傳統文化標杆人物的木心曾經回來過,但他筆下的烏鎮是:房屋傾頹零落,形同墓道廢墟……

而改變烏鎮的人,是大名鼎鼎的陳向宏。可以說,沒有陳向宏,就沒有今天的烏鎮。

1963年出生的陳向宏本身就是烏鎮人。他17歲參加工作,之後參加招幹成為公務員。陳向宏夢想走出烏鎮,走向他鄉,但一場大火卻又將他拉回了故里。

1999年的大年初一,烏鎮遭遇火災。

上級派他前往安置,又要他留下來,保護和開發這個地方。

從那時開始直到今天,他亦官亦商,都在做一件事:重塑烏鎮。好多人覺得烏鎮今天很牛,但對陳向宏來說,它就是無數個不眠之夜。他說,最初這是一種壓力,後來變成一個夢想。

既做文化,又有錢掙,烏鎮吸引“互聯網”大佬的秘訣是什麼?

陳向宏總結自己在烏鎮只做了兩件事:做了一個殼,往殼裡裝新東西。

要做人家沒有做的東西,別人的古鎮都是一街一塊地,他要做就做一片,做整體風貌。他拿著百年前的照片對照,什麼不和諧他就拆什麼。做了減法後,原來的老房子一下子就顯出來了。

2001年,臺灣客人問,這個古鎮怎麼這麼完整?陳向宏笑著回答:“拆出來的。

“我當時是無知無畏,沒想到以後怎麼賺錢,就拼命地想怎麼做得好,做得比人家不一樣。”陳向宏說。

東柵是拆出來的,西柵則基本上是新建的,西柵原來只有6萬平方米,現在有50多萬平方米。用和以前一樣的老材料、老技術和老工匠精神,重新建設和原來一樣的“老街區”。但是它橋還是原來的橋,街還是原來的街,重要的節點都在,風貌也都新出於老但勝於老。

2003年,頂住壓力搬遷1350戶人家之後,西柵還做了幾件事:一、鋪設高水平的基礎設施,自建液化氣,家家戶戶通管道煤氣。二、建直飲水廠,分級供水。三、搭建無線網絡。

東柵做“減法”拆掉所有現代建築時,罵聲一片,說他是個敗家子。有人向他的辦公樓連潑四次大糞,有人寫信到省裡批他一意孤行。

做西柵時,沒有一家單位能做出陳向宏要的規劃,“沒人畫,我就自己來畫。”他在工廠畫過三年機械製圖,對此信心滿滿,“建築比機械製圖還要粗嘞!”

他認為,中國工匠自己建民居幾千年了,現代也不應該停止建造這樣唯美的建築,而且自信自己也是在創造歷史——“再過百年後,看今日古鎮,為誰起舞?”

特有的文化氣,是烏鎮最大的特徵。

做文化,陳向宏也要不一樣。曾有人建議他做“印象烏鎮”,被他否了,因為“只能把自己流同於一般。”2008年,黃磊請陳向宏到上海大劇院看話劇《暗戀桃花源》。陳向宏看到前後左右的年輕人,感到戲劇的受眾和來烏鎮旅遊的消費主力有著相似。於是,不做“印象烏鎮”的陳向宏做了烏鎮戲劇節。

陳向宏建大劇院、改造小劇場,前後耗資5個億。有人質疑他浪費錢,他回答:“這是文化的效益,是壁壘的效益。”烏鎮戲劇節已經是烏鎮文化非同凡響的核心標籤之一。

陳向宏還頂住壓力,花費8000多萬建了木心美術館;2016年又再推出一個可持續性的藝術項目品牌——國際當代藝術邀請展……

烏鎮一切都以人為本,一切都以細節制勝。

經過5年的相邀,2006年9月,漂泊的木心回到故鄉定居,陳向宏聘請了七個人伺候他。陳向宏說,讓烏鎮為老先生養老送終:“這代表烏鎮對文化的尊重,是對文化人的一種禮儀。”

木心的學生陳丹青說,他喜歡陳向宏的坦然與得體,“直到木心辭世,向宏執禮如一,不是弟子禮,更不是官場見了文化人那種誇張到恐怖的虛禮,而是一個江南漢子的敬與正”。

陳向宏說,旅遊是體驗經濟,體驗經濟有三點:精緻、人性、深度參與性

。用小感動製造大消費,在日常中製造意外驚喜,是他做好這三點的秘密。細節和高明來自於陳向宏沉靜下來的心,踏踏實實做的事,以及長遠的目光。

有人問他的目標到底是什麼,他說他就想:“實實在在做一個屬於你、屬於團隊的東西。”

現在他應該是可以鬆一口氣了。

既做文化,又有錢掙,烏鎮吸引“互聯網”大佬的秘訣是什麼?

2014年,首屆世界互聯網大會召開,烏鎮被定為永久會址。而今年,第六屆大會在烏鎮如期舉行,大佬雲集的同時,阿里、寶馬、青花郎等知名品牌也齊聚烏鎮,這是之前不曾預想過的盛況。

值得一提的是,陳向宏14年前,把烏鎮定位為“中國·烏鎮”時,遭到很多人嘲笑,每次到市裡開會,都有人揶揄道:“‘中國烏鎮’來了”。

但如今的烏鎮卻毋庸置疑成為眾所周知的世界名片。為什麼陳向宏能既做好文化,又有錢掙?

陳向宏的答案是:“我所有的套路都一樣:找最好的製作團隊,我就跟他談一件事情,我們沒有甲方乙方,我們要做了,就是一起賭明天。從我想象的一箇中國烏鎮,真正變成了國家承認的世界名片。這一生再辛苦、再委屈,也值了。”

——END——

圖片均來自網絡

歡迎關注【華商韜略】,識風雲人物,讀韜略傳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