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9 客家經典古仔"冇錢三斤狗,有錢三叔公"

客家經典古仔

客家俗語中,有“上夜三斤狗,下夜三伯公”這句話。說的是人情冷暖、世態炎涼的真人真事。

客家經典古仔

話說清朝乾隆年間,嘉應州(今梅縣)鬆口小黃沙村有個人叫李三雄,身材瘦小,母親生下他只有三斤九兩重,因此,這“三斤九”便成了他終身的花名(綽號), 因為家窮,倒把他的真名忘記了。

客家經典古仔

三斤九做泥水匠,到了30多歲才娶了個“二婚親”,生了個獨子,誰料好景不長,不幾年,老婆貧病交迫而死。三斤九對兒子 說:“阿狗,在家只有一同餓死的下場,不如出門去闖一闖,上村水客義叔剛回來,你就跟他過番去吧!”兒子很精靈,也有志氣,臨別時流著淚說:“阿爸莫愁, 涯過番後一定要賺大錢,若無光景不回家鄉。”三斤九雖然擔心兒子的未來命運,但也滿懷希望,說:“阿狗,你放心去吧,一定要同阿爸爭氣……”孩子過番後,五年毫無音信,三斤九也不覺五十多歲了,依然艱難度日,因為三斤九窮得叮噹響,鄰居如有雞鴨走失,衣服吹走,薯芋被偷,總是誣賴“三斤狗”(三斤九的諧音),又在他屋前指桑罵槐,辱罵一頓,三斤九人窮志短,只好忍氣吞聲過日子。有一天,“三斤狗”沒米下鍋,想起阿梗伯姆是村裡的大戶,便去向他借米。可是儘管“三斤狗”在阿梗伯姆面前講盡好話,卻一粒米也沒借到。“三斤狗”垂頭喪氣地回到家裡,坐在椅子上長吁短嘆,不一會阿梗伯姆帶著族中的兄弟叔侄到來,厲聲喝問:“三斤狗,你竟敢偷我的金釵!”“三斤狗”先是一怔,接著便說:“誰偷了你的金釵!”阿梗伯姆不由分說,便下搜查”。族中兄弟將“三斤狗”的房屋徹頭徹尾地搜查遍了,也沒有發現金釵,可是,阿梗伯姆仍不死心,一口咬定金釵給“三斤狗”偷走了。“三斤狗”百辯難脫,氣憤地說:“到社官壇去發誓!”又說:“如果我偷了阿梗伯姆的金釵,行到半路都會跌一跤。”於是。阿梗伯姆和族人隨同“三斤狗”到社官壇去發誓。“三斤狗”受了冤屈,心中憤憤不平,氣得連走路也發抖。當他跨過一條水圳道時,一不留神跌落圳道里去了。於是,大家譁然,都說社官真靈。從此,“三斤狗”便戴上頂“賊”帽子。

三斤九做泥水匠,為他人建起了許多高樓大屋,自己卻仍在破屋棲身。兒子流落海外,不知生死存亡,剩下自己孤苦伶仃過日子。此時,三斤九血氣衰弱,衣食不 繼,而人情冷暖,誰肯雪中送炭,救助這個老人?有一年除夕,家家宰雞殺鴨,踏 炙酒,準備明天祭拜祖先,歡樂過年。三斤九卻一餐乾飯都吃不上。早上煮來一 碗稀粥,他邊吃邊流淚,不覺喃喃自語而嘆道:“人家有錢錢過年,自家無錢難過年。無錢人家人看賤,當今世道人敬錢。”不過,自家無食唔打緊,祖宗就等著年 初一子孫的祭禮,他連忙去肉販那裡,千求情,萬求情,才賒到半斤豬肉,他把肉煮熟後,準備在家祭拜父親在天之靈,向父親哭訴一番。誰料,豬肉還未拿起,一個老債主就上門追債來了,一見面就手指鏟上額,罵道:“三斤狗,你這張嘴到底是食飯的還是屙屎的?”三斤九忙說:“嘴嗎,當然是食 飯的羅……”一句話還未說完,債主又罵:“既然是吃飯的,我問你,年關已到,你欠我的錢,莫說還本,怎麼連個利息也無交。”三斤九隻好哀道:“老爺,我連 落鍋的米都無,這帳過了年關再想辦法還你。”財主正要發怒,忽聞一陣肉香味飄來,連忙打開鍋蓋,一看,陰笑著對三斤九說:“你騙人,無米落鍋還有肉過 年。”三斤九說:“是賒來祭祀祖宗的。”債主說:“你賒不如我車(提)。便拿來勺子,把肉撈起就提走。三斤九真是“窮人唔奈富人何。”他嘆了一個大氣說:“人家有肉肉過年,我家無肉湯過年。”話音未落,債主又回來,指著三斤九說:“唔使柬神氣。”伸手抓起一把爐灰撒入湯裡。三斤九隻好吞聲飲泣,上床睡覺。但是,又飢又寒又氣,怎能睡得香。

半夜時分,突然,一陣急促的敲門把三斤九驚醒了,只聽見有人低聲叫道:“阿爸,我回來了。”三斤九聽見是兒子的聲音,不由心頭歡喜,但一下子又想到“無錢 百子千孫也閒情”。便又冷冷地說:“你既回來,有無賺到錢呀,無錢莫說兒子,即老子來我也不開門。”兒說:“阿爸,你快開門呀,我這裡有貨!”接著就聽得 花邊的響聲。三斤九點亮燭火,開門一看,看見兒子阿狗獨自一人,手裡拿著一條大竹扛,便問錢之何在?阿狗拿來斧頭,將竹扛破開,裡邊裝滿花邊(銀幣)。接 著又說:“我中了馬票,大箱的花邊還在船上呢!”於是,急喚挑夫,星夜落船搬回十隻大木箱。

大年初一,天剛亮,祖公廳裡便忙碌起來,敲鑼打鼓舞獅子,貼上春聯放鞭炮,家家戶戶把準備好的豬頭、全雞、鮮魚三牲及糕餅糖果茶酒,擺上供桌,三斤九父子 來不及備辦祭禮,便用大盤小盤裝滿花邊祭拜祖先,花邊壓得桌子都搖晃,他說桌子不平,忙拿了幾個花邊去墊桌腳。這一著驚動了全村男女老少,都紛紛擁進祖公 廳看熱鬧,大家一見三斤狗柬多花邊,便都改了口,聲聲“恭喜三伯公”,左一句三伯公右一句三伯公,三斤九一概不應,大笑說:“昨夜三斤狗,今朝三伯公,三 斤變三百,大得閒快喲。”此時,有人建議說:“今日年初一,請三伯公講幾句好話好不好?”大家皆鼓掌,三伯公心裡想:“以前貧窮,就喊我三斤狗,今日有錢 了,就這麼奉承,我也奚落你們一番,看你們怎樣?”於是乾咳一聲說:“既然大家柬看得起涯,涯就講幾句吉利話吧!依我看,今年閏四月,大吉利事,我想全姓 人口柬多,難免會有餓死的、病死的,我看頭要緊的是,老人槓(即抬棺大木槓)要先買便兩條,大銅鑼要買便一副來。”大家聽到這不吉利的話語,竟毫無反感, 異口同聲說:“三伯公講個著,三伯公講個著。”

從此以後,大家為了巴結三伯公,東家請,西家請,三伯亦不辭,有請必到,每當飲至醉飽時,便大笑 說:“多謝我兒子,多謝我兒子。”人家皆不知其語含諷刺,被渠佔去了便宜。

有人透露說,三斤九兒子阿狗的橫財是“倒紅帳”得來的不義之財。先是,阿狗在南洋做店員,三餐食飽後便沒有工資了,阿狗做了幾年依然兩手空空,但他有小聰 明,學會了開店的訣竊,便自立門戶了,他開了一間百貨店,各地廠家將產品委託他銷售,每年年終結算付款,五年後,阿狗賺了好多錢,店越開越大,廠家更相信 他,貨物隨叫隨供。這次阿狗可起了歹心,他向各廠家要了很多貨物,然後暗地裡將貨物低價批發給小商家,在年終結帳之前捲款逃回唐山,讓廠家去嚎啕大哭,這 就叫“倒紅帳”。他帶花邊回到家鄉,為爸爸出了口惡氣,但他不肯賙濟貧苦鄉親和修橋鋪路,以補己過,反而買田買地,起造大屋,做起威鎮一方的大財主。

這個三斤九,“肚飽忘了肚飢人”,有錢就擺起財主架子,對過去的窮兄弟很苛刻,買入田地,還要賣主寫個“永”字,不準贖。做大屋,用糯米飯,黃糖,搓沙灰 來舂牆。三餐魚肉吃不完,也不肯給叫化子,情願倒給狗吃。他看不起大家,大家也就惱他、恨他,巴不得“羊仔發滷”,好看他的笑話。那三斤九呢,身在福中, 豈想有禍!這天,他的大屋即將落成,計劃辦酒筵三十席,宴請四方前來奉承的人,本村每家請一人,但須送禮金兩個花邊。

這天,廣東學臺(主持科舉考試官員)乘船溯韓江而上,路過鬆口小黃沙,見江邊碼頭上許多人挑水和洗碗洗菜,岸上熙熙攘攘,爆竹轟鳴,八音齊奏,便感到十分 奇怪,便叫船家停船靠岸,欲上岸去看個究竟。學臺問碼頭上洗菜的婦女:“岸上做什麼好事?”答曰:“是本地財主三伯公今天搬新屋,設筵三十席。”學臺掐指 一算,今天是三煞日,主有火患,他為什麼要選這個日子呢?難道他已算準我會來到,替他鎮煞。正在思忖之間,一隊人敲鑼打鼓來到江邊碼頭,為首的人說:“恭 請學臺大人光臨寒舍。”學臺推辭說:“本欲登門道賀,無奈公務緊急,嘉應州即將開考,要趕路呢。”說罷揚帆而去。

主事的人見學臺大人拒絕上岸,方才驚慌起來,趕快與三伯公商議,午時將到,下令嚴防穿紅衫紅褲的人闖入門來。不料一切都太遲了,他們發現,剛才進門的7歲 小女孩,脫去外套,露出了裡邊一身的紅衣服,使在場的人目瞪口呆,她是三斤九的遠房侄孫女。說時遲那時快,廚房中炸食品的大油鍋突然起火,燒著了柴草,霎 時,熊熊烈火蔓延開來,把來赴宴的親朋嚇得雞飛狗走。三斤九父子手足無措,趕快叫人出去敲響銅面盆,大呼“救火,救火!”但村民恨三斤九有錢便刻薄鄉親, 這次作壁上觀,無人施救,一座新屋便焚燬了。至今鬆口小黃沙村尚存三斤九大屋的斷垣殘壁,村人把這個地方名叫“火燒角”,以警示後人。

“福無雙至,禍不單行”,南洋廠家追債的人趕到鬆口,三斤九的兒子聞訊,趕快逃之夭夭。從此家境敗落,他的父親又被人呼為“三斤狗”了。 清朝本地詩人張芝田《梅州竹枝詞》詠此事雲:“困極誰憐範叔貧,鄙夷盡喚狗三斤。明朝改口稱三百,為子金多羨煞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