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2 核安全問題的多重視角

在軍事上,“最危險的地方反而最安全”。工業領域也是同樣,一些看似很危險的行業,由於人們高度重視,反而成為最安全的行業。

說起核能,大多數人第一反應是高深莫測,第二反應就是有些害怕,擔心不安全,害怕有風險。的確,核能的利用過程中,有核輻射,如通常所說的放射性,正常運行時在堆芯中強度還不小,發生了洩漏事故會對周圍環境產生有害影響。但是,人們沒有想到的是,愈是看上去危險的東西,人們愈是嚴加防範和管理,反而變得最安全。有些看上去沒有什麼太大風險的事情,卻時常發生意外,比如交通事故。

觀點 | 核安全問題的多重視角

9月3日,中國政府發佈了《中國的核安全》白皮書。這是中國發表的首部核安全白皮書,白皮書以中、英、法、俄、德、西、阿、日等8個語種發表,在向世界展示了中國核安全品牌形象的同時,為中國核工業走出去提供核安全的信心和信譽支撐。此外,也給國內各級政府以及各個行業管理部門展示了一個完善的行業安全管理成功案例,正如白皮書說,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的核安全事業進入安全高效發展的新時期。在核安全觀引領下,中國逐步構建起法律規範、行政監管、行業自律、技術保障、人才支撐、文化引領、社會參與、國際合作等為主體的核安全治理體系,核安全防線更加牢固。

觀點 | 核安全問題的多重視角

核電安全遙遙領先

中國的核工業自上世紀50年代從核軍工起步,在經驗欠缺、人才匱乏的條件下,舉全國之力協同奮戰,取得了“兩彈一艇”的輝煌成就;然後從70年代起步核能和平利用,先期以自主研發為主,改革開放後以引進為主,同步研發,快速發展為核電大國。截至2019年6月底,中國大陸共有47臺運行核電機組,19座在役民用研究堆和臨界裝置,18座核燃料循環設施、2座中低放廢物處置場。這些設施的運行都保持了良好的安全記錄,特別是核電廠的指標,從來沒有發生過國際核與放射事件分級表(INES)2級及以上的事件或事故,核安全水平位居世界前列。14.2萬枚在用放射源,18.1萬臺(套)射線裝置安全水平也非常高,事故率每年每萬枚低於1起。11臺在建核電機組的建造質量受控。

國際核與放射事件分級表將事件或事故分為7級,0級叫偏差,安全上無重要意義。1級事件叫異常,指超出規定運行範圍的異常情況,可能由於設備故障,人為差錯或規程有問題引起。2級及以上事件或事故從來沒有發生過,意味著中國的核電運行安全水平領先世界各有核電國家。和國內其他各個行業相比,核電行業安全水平也遙遙領先。

在核工業人士內部,其實也經常就管理體制、技術路線、核電規劃和堆型選擇等問題產生爭議,但是對於我國核能領域的核安全文化和核安全管理卻是難得一致地充滿自信和認同。這充分說明了中國的核工業發展已經走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成功道路,那就是將“安全第一”奉為圭皋。

上網搜索近幾年的安全生產數據即可得知,煤炭行業平均每天死亡一人以上,化工行業平均每個工作日死亡一人以上。交通行業、環保行業、建築行業、食品行業、餐飲行業的安全事故與隱患更是頻頻成為網絡熱點。

地球上已知的2600多種元素(含各種元素的同位素)中,只有280多種是穩定的,其他都有放射性衰變。所以地球上任何一個地方,都存在本地輻射。太陽能的源頭是核聚變能,地熱能的源頭是核衰變能,放射性無處不在、無時不有,沒有了放射性,生命也就不復存在。只不過人類要注意保護自己,避免受到過量核輻射而已。

好比軍事領域的一句名言:“最危險的地方反而最安全”。工業領域也是同樣,一些看似很危險的行業,由於人們高度重視,反而成為最安全的行業。這就是安全與危險的辯證法。

觀點 | 核安全問題的多重視角

行業安全可借鑑白皮書

如何做好行業的安全管理,認真研讀《中國的核安全》白皮書,就會得到有益的啟發和指導。

首先,要樹立正確的核能觀。“中國核安全觀的核心內涵是‘四個並重’。體現為發展和安全並重、權利和義務並重、自主和協作並重、治標和治本並重”。這個“核安全觀”,其實是可以貢獻給其他行業的“安全觀”。

其次,構建核安全政策法規體系。包括:制定發佈核安全中長期發展規劃;建立系統完備的法規標準體系。逐步“形成了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相銜接,法規要求和技術標準相補充,中央和地方相結合的法規標準體系,實現了核能開發利用安全監管全覆蓋,為依法治核夯實了基礎”。

說到安全生產,其實我國已有2002年制定並實行、2014年修訂並開始實行的《安全生產法》。但是並不是每個高風險行業都制定了相應的行業或部門法規。導致安全生產管理工作遠不如生產經營管理工作更受重視,往往是事故處理時才會用到安全生產法,並沒有在日常工作中做到預防為主。

再次,實施科學有效的安全監管工作體系。包括:建立總部機關、地區監督站、技術支持單位“三位一體”的核安全監管組織體系;通過全鏈條安全許可和嚴格的技術審評,強化對核設施、核材料、核活動和放射性物質的安全管控;全過程開展監督執法;全天候監測輻射環境;成立國家核事故應急協調委員會,建立國家、省和核設施營運單位三級核應急組織管理體系,組織協調核事故和輻射事故應對等。

其實除了核電領域,在量大面廣、核技術力量相對薄弱的核技術應用領域,放射性的潛在安全風險更大。為此,我國“對放射源實行從‘搖籃’到‘墳墓’的全過程動態管理,將所有涉源單位納入政府監管範圍,建立國家核技術利用管理數據庫,實施放射源安全提升行動,實現高風險移動源在線實時監控”,有效提高了核技術應用的安全水平。

在環境、食品和藥品等很多領域,往往是新聞記者承擔了安全監管員和偵查員的角色,政府相關部門只是在媒體曝光後才出現在現場,這就根本談不上科學有效的安全監管工作體系。所以,核安全監管工作體系值得這些行業借鑑學習。

最後,也是最為重要的“營造共建共享的核安全氛圍”。主要經驗有:政府引領推動,行業積極作為,社會廣泛參與。人類進入移動互聯網時代,監控技術發達,通訊手段先進,完全可以通過發動基層群眾的方法,充分分享安全理念、經驗和做法,積極報告安全隱患,及時消除安全隱患。

(作者系中國電力發展促進會核能分會副會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