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3 講好蓬萊故事優秀作品之《追尋英雄足跡 弘揚優良家風》

《追尋英雄足跡 弘揚優良家風》 作者 遲傲雪

讲好蓬莱故事优秀作品之《追寻英雄足迹 弘扬优良家风》
讲好蓬莱故事优秀作品之《追寻英雄足迹 弘扬优良家风》

中華上下五千年,家風,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縮影。從顏氏家族的“讀書做人”到曾國藩的“家儉則興,人勤則健;能勤能儉,永不貧賤”。從毛家的:“低調做人,清廉”,到習家的:“勤儉節約,講情義”,無不彰顯著家風的世代傳承。在蓬萊也有這樣一個家族,它將門顯赫、家風厚重,文成武德備受世人敬仰,那便是民族英雄戚繼光的戚氏家族。

在蓬萊戚繼光故里景區內有兩座御賜牌坊,是明朝嘉靖年間朝廷為褒揚戚氏家族的功績而修建的。兩座牌坊東西對立,東為“母子節孝”坊,西為“父子總督”坊。這兩座牌坊都是由花崗岩雕鑿而成。高9.5米,寬8.3米。雖然它不像澳門的大三巴牌坊成為了一座城的標誌,也不像曲阜孔廟的“金聲玉振”坊象徵著一位舉世偉人的崇高地位。但這兩座牌坊卻講述著一個家族的忠孝節烈。

東邊的“母子節孝”坊是朝廷為了褒揚戚繼光的祖母和他的父親建造的。戚繼光的祖母,24歲守寡,平日裡靠紡織度日,艱辛撫養孩子。戚繼光的父親戚景通晚年時在京城做官,由於懷念母親便辭官回鄉侍奉,因為孝心至誠而名重鄉里。而西面的父子總督坊,是朝廷為了表彰戚繼光和他父親的功績而建的。戚繼光的父親戚景通一生報國為民,忠孝聞名,官至神機營副將。戚繼光在父親的影響下,戎馬一生東南沿海抗擊日寇連戰連捷,是一代戰神、抗倭名將。

讲好蓬莱故事优秀作品之《追寻英雄足迹 弘扬优良家风》

戚繼光出生於將門世家,他的父親戚景通是一位治軍嚴明的高級將領,一生為官清廉。他雖然老來得子,但對戚繼光的教育卻非常嚴苛。有一次,戚繼光穿了一雙姥姥送的華麗的鞋子,被父親戚景通看到後,大聲訓斥到:“你小小的年記,竟然穿上這樣考究的鞋子,長大以後就會就會奢靡成性,追求享樂。要是你當了軍官,說不定還會侵吞士兵的糧餉”。年幼的戚繼光嚇壞了,趕緊把鞋子脫了下來。還還一次,戚家要修繕房子,戚景通要求工匠安裝四扇雕花門戶就好,可是工匠很不解,對戚繼光說:“公子你家是將門,可以安裝十二扇雕花門戶。”戚繼光便向父親提出這個要求。哪知,同樣遭到父親的嚴厲呵斥。戚景通對兒子不僅注重言傳,更注重身教。他為人正直,為官清廉,不圖錢財,不與貪官汙吏同流合汙,給兒子樹立了良好的榜樣。在父親的耳濡目染下,戚繼光成為一代名將。他戎馬一生,征戰42年,在我國東南沿海抗倭15年,平定了侵擾中國沿海長達二百多年的倭患,並且編練出赫赫有名的“戚家軍”,百戰百勝的戰績和高達十餘萬級的斬級記錄,被譽為“東亞最強軍隊”。他率領士兵奮力殺敵,保家衛國,拯救浙閩人民於水深火熱之中。雖然戰功顯赫,但他絕不居功自偉,他嚴格要求士兵不準擾亂百姓的生活,感恩百姓養兵的艱苦,因而深受百姓愛戴。足以見得良好家風對於一個人人格的凝練和薰陶。

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不論時代發生多大變化,不論生活格局發生多大變化,我們都要重視家庭建設,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家風建設是推動國家發展、民族進步、社會和諧的重要基點”。這些重要論述繼承了中華民族優秀家風文化,弘揚黨的家風建設傳統,賦予家風建設以新的時代內涵。

良好家風,就像是一件上好的古董。而古董有形,傳承無質,它看不見,摸不到,卻滲到家族每一個後代的骨血中,甚至成為他們的性格乃至命運的一部分。縱觀古今,不論是400多年前的戚氏家族還是如今總書記提出的家風建設。“優良家風”一直是中華民族走向復興的精神力量。讓我們一起追尋英雄足跡,弘揚優良家風,做新時代的傳承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