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0 10萬漢漂的避風港,就藏在這座僅存的社區型城中村裡

這些年的武漢,與高樓大廈的數量並肩攀升的,是令人望而生畏的房價。

對“漢漂”而言,小區的租金過於高昂,廉租房寥寥無幾、審核漫長,於是,城中村應運而生。

10萬漢漂的避風港,就藏在這座僅存的社區型城中村裡

位於武昌的小何西村氣數已盡,而在對岸的江漢區,被幾條鐵路牢牢圍鎖住的華安裡,依然巋然不動。在這座1.0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鱗次梓比地坐落著2000餘棟私房,高峰期時,外來流動人口超過10萬人。

這裡是全武漢監控最多、警務室最多的社區,也是目前人口最多的城中村。

10萬漢漂的避風港,就藏在這座僅存的社區型城中村裡

10萬漢漂的避風港,就藏在這座僅存的社區型城中村裡

初次進入華安裡,最直觀的感受就是:這裡不像是在武漢。

幽綠的地下通道頗有電影畫面既視感,來自各行各業的人們把這裡塞成“九龍城寨”……

這裡是胡歌新電影取景地,這裡是武漢最魔幻的地方。

打開手機定位——常青花園旁,仍在武漢市內,沒有走錯片場。

10萬漢漂的避風港,就藏在這座僅存的社區型城中村裡

10萬漢漂的避風港,就藏在這座僅存的社區型城中村裡

密密麻麻的私房把土地的空間壓榨到極限,兩棟相對的房子永遠難見天日,“握手樓”的名號也由此得來。

很難將這裡和漢口聯繫起來,更別提緊挨著華安裡的,就是一個正熱火朝天新建著的高層小區;而在華安裡對面,整潔明亮的高樓大廈正靜靜沐浴在車水馬龍中。

目光收回,明亮的陽光瞬間成了碎片:私房實在太多,在三四層小樓的基礎上,還要繼續搭建活動板房,在這兒晾衣服只能陰乾。

10萬漢漂的避風港,就藏在這座僅存的社區型城中村裡

10萬漢漂的避風港,就藏在這座僅存的社區型城中村裡

10萬漢漂的避風港,就藏在這座僅存的社區型城中村裡

比私房更讓人頭痛的,是複雜程度堪比迷宮的巷道,初來者如果不在這裡迷路一回,就算白來。

華安裡的道路,與其說是路,不如說是緊緊相依的兩排私房吝嗇給出的“縫隙”。更絕的是,在並排的私房之間,又縱向延伸出了一條寬不過1米、僅容一人通過的“城市峽谷”。

從無數“縫隙”中穿過,人已經暈頭轉向,而私房的外觀又極其相似,想找一個座標參照,不容易。

10萬漢漂的避風港,就藏在這座僅存的社區型城中村裡

在獨立的私房中七拐八拐,走到最後,整個人頭暈眼花,失了方向。

迷宮般的圍城,白日裡只有老人、孩子和小賣部店主,看起來空蕩蕩,想找個人問路都有些困難。

10萬漢漂的避風港,就藏在這座僅存的社區型城中村裡

10萬漢漂的避風港,就藏在這座僅存的社區型城中村裡

等新來的住戶克服了日曬和迷路問題,新的困惑又生出來——出行困難。

被鐵路困住,華安裡的進出基本都靠涵洞,同時它也是龐大的華安裡車輛唯一進出口。由於寬度只允許“單人單車”通行,所以相向而行的行人總要小心地側身避讓,過個通道都要提心吊膽。

10萬漢漂的避風港,就藏在這座僅存的社區型城中村裡

到了暴雨天,那可遭殃,車輛經過,難免濺一身泥水,當天再好的心情也氣得罵娘。

不過,罵娘多半是新來的,住久了也就習以為常了。等到了夏季豐水期,才真要命,前幾年武漢城市內澇,這裡儼然一個“水簾洞”。

10萬漢漂的避風港,就藏在這座僅存的社區型城中村裡

10萬漢漂的避風港,就藏在這座僅存的社區型城中村裡

每當新來的居民抱怨華安裡糟糕的條件時,這裡的老人們總是笑而不語,只有他們知道,現在的華安裡,已經比過去好太多。

過去完全不是這麼個事兒。

10萬漢漂的避風港,就藏在這座僅存的社區型城中村裡

那時候的華安裡,能有什麼正經路?進華安裡,必須要跨過一條臭水溝。道路上也全是淤泥,裡面填滿了各種垃圾。

現在的華安裡有了水泥地,雖然有些地方偶爾有水窪和凹陷,但總歸是平整的,姑娘伢和嫂子們能放心地穿著高跟鞋出入。

10萬漢漂的避風港,就藏在這座僅存的社區型城中村裡

那時候華安裡沒有菜場,買菜得跨過重重障礙,去到對面的紅旗村。

現在的華安裡,別的不提,生活設施倒是配備齊全,入口處就有一個大型菜場,要多方便有多方便。

10萬漢漂的避風港,就藏在這座僅存的社區型城中村裡

那時候,沒有正規的水電,也接不了電話線,一到晚上就黑漆漆的,伸手不見五指,要是晚上回家再聽到點兒什麼別的動靜,一晚上都睡不好。

現在,水電有了保障,再晚回家都不怕。還有了社區“公交車”,2元一位,可以把你從華安裡的入口帶到最裡。

10萬漢漂的避風港,就藏在這座僅存的社區型城中村裡

10萬漢漂的避風港,就藏在這座僅存的社區型城中村裡

那時候的華安裡,盜竊猖獗,時不時還有罪犯逃竄到此。居民個個人心惶惶,出門回家都得提著氣,就算到家,也怕門鎖被撬。

而現在,華安裡已經成了全武漢地區攝像頭、警務室最多的地方,看得人安心不少。

10個警務室嚴陣以待,各種帶編號的攝像頭嚴密地守護著這裡,巡防隊一兩小時一巡邏,一直持續到後半夜。我們在的時候,就看見一位民警手持對講機,機警地巡視四周。

10萬漢漂的避風港,就藏在這座僅存的社區型城中村裡

10萬漢漂的避風港,就藏在這座僅存的社區型城中村裡

10萬漢漂的避風港,就藏在這座僅存的社區型城中村裡

不管外人怎麼想,總有人愛上住在華安裡的生活。這可能就是“外面的人不想進,裡面的人不想出”吧。

華安裡到底有什麼好?

對那些初次來到異鄉,因前路未卜而感到惶惶不安的漢漂而言,這裡是第一個庇護所,溫柔地存放他們所有的不安與夢想。

10萬漢漂的避風港,就藏在這座僅存的社區型城中村裡

這裡有九成以上的居民來自外地,雖然說著不同的方言,卻意外地令人親切——我們都是城市的外來者,那麼就都是夥伴。

在剛畢業的學生眼裡,300元起的租金無疑是最大的誘惑。畢竟隔著一條馬路的小區,租金已經開到了1000多。

10萬漢漂的避風港,就藏在這座僅存的社區型城中村裡

低廉的房租之外,便利的生活設施和友好的物價,也令住戶感到格外放鬆。

在華安裡,你可以吃到10元以內的蓋澆飯,也可以“奢侈”一把,紋個200塊就搞定的半永久——而這在市內需要上千元乃至更多。

如果你是一個特別宅的人,即使在華安裡待上一年不出門,也能過得很好。

10萬漢漂的避風港,就藏在這座僅存的社區型城中村裡

10萬漢漂的避風港,就藏在這座僅存的社區型城中村裡

手機店、電器維修、理髮店、餐館、鞋店、服裝店、母嬰店、藥房、KTV、麻將室、網吧……在華安裡,只要是跟生活沾邊的,應有盡有,到了休息日,不用出華安裡,你都能買、玩得盡興。

這不,路過一間麻將室,人們嘩啦啦打麻將,三缺一都打得很快樂。

10萬漢漂的避風港,就藏在這座僅存的社區型城中村裡

10萬漢漂的避風港,就藏在這座僅存的社區型城中村裡

可能是都身處異鄉,華安裡的人際交往,總是透著濃濃的人情味。

出門吃飯忘記帶錢,即使你只來過幾次,老闆都會笑眯眯地主動幫你賒賬,這種全然的信任,在外面可是得生活幾十年的老街坊才能建立。

坐著社區“公交”,如果沉迷在手機世界裡忘記下車,師傅也會及時提醒:“別看啦,你家店到了。”

至於小孩子,總是很容易建立感情,在華安裡的小巷裡穿來跑去,一起做遊戲、捉迷藏,也將成為他們長大後溫暖的回憶。

10萬漢漂的避風港,就藏在這座僅存的社區型城中村裡

到了下班時,夜市陸陸續續擺起來,可以買到的東西就更多,小孩子總要拉著爸媽的手,眼巴巴地逡巡一圈。

美食攤位是夜市的C位,食物的香氣總能恰到好處地飄散在空氣中,剛下班飢腸轆轆的人們,不自覺地就將攤位圍起了圈。

有人笑著調侃:“自從住進華安裡,我再沒有羨慕過其他人。”這句話聽著像在苦中作樂,不過子非魚,又焉知魚之樂?

10萬漢漂的避風港,就藏在這座僅存的社區型城中村裡

華安裡看似破敗,

擠挨的樓房也暗無天日,

但它是無數漢漂的起點,

是廉租房難求背景下不錯的選擇,

或者生活在此的許多人,

還會認它為第二個“家”。

你去過華安裡嗎,在此生活過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