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2 清客詞人姜夔的作品《揚州慢》,以辭句精練風格典雅

姜夔:《揚州慢》

淮左名都,竹西佳處,解鞍少駐初程。過春風十里,盡蕎麥青青。自胡馬窺江去後,廢池喬木,猶厭言兵。漸黃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賞,算而今重到須驚。縱豆蔻詞工,青樓夢好,難賦深情。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用無聲。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

清客詞人姜夔的作品《揚州慢》,以辭句精練風格典雅

揚州古城

清客詞人姜夔的作品,以辭句精練風格典雅著稱,一般不以內容的深刻見長。這首《揚州慢》正是姜夔作品中少見的反映現實比較深刻的一篇詞。這首詞的背景是這樣的:靖康二年(127年),趙宋王朝南渡後,金兵不斷向南進犯,揚州這座淮東名城,多次遭到破壞。淳熙三年(1176年)作者途經揚州,看到揚州荒涼殘破、兵荒馬亂的情形之後,禁不住感慨萬千,於是寫下了這首名詞。

清客詞人姜夔的作品《揚州慢》,以辭句精練風格典雅

揚州古城

起首八字點明揚州昔時之繁華興盛,意在以昔日之榮耀反襯今日之淒涼。“解鞍”句記述自己途經揚州之事。“過春風”兩句折入到現時荒涼景象的描寫,字句極是精煉。十里麥青青,則戰亂之後人與屋宇均已蕩然無存可知矣。這正與杜甫詩“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同意。“自胡馬”之句更言戰亂之慘烈,即使廢池喬木,也不願再談起戰亂之事,人之傷心之甚,自不待言。“漸黃昏”三句再點目下之景,黃昏之時、空城之中,淒涼的號角時時吹送,這是何等悽寂傷人之景啊!

清客詞人姜夔的作品《揚州慢》,以辭句精練風格典雅

揚州唯美畫面

下闕借唐朝詩人杜牧的詩意抒發傷今懷舊之情。“重到須驚”是一層意思,說的是戰亂破壞之慘重,揚州變化之大,杜牧重遊亦必驚吒莫名;“難賦深情”是又一層意思,說的是傷情之重、感慨之深,即使有杜牧那樣的才華也無法盡述此刻心情。“二十四”三句再一次借景抒情,語句極為凝練沉重。真正是情景交融。最後兩句移情於橋邊的紅藥花,再致無限悲情,確是餘音嫋嫋、哀婉不絕。

清客詞人姜夔的作品《揚州慢》,以辭句精練風格典雅

揚州美景

姜夔的這首詞,借景抒情、含蓄悽愴、清健凝練、情韻綿遠,的確是一篇難得的好詞。一般認為它與秦觀的《滿庭芳》同為情韻兼勝之作。而姜在這首詞中感懷的是國家興衰,傷心的是時代的治亂,又不同於秦觀的所表現的僅是一般的個人身世之感,因此該詞意境和品格都高一些。

清客詞人姜夔的作品《揚州慢》,以辭句精練風格典雅

揚州唯美意境

遺憾的是作者過於追求語句的含蓄蘊藉,有致使情意表達太含渾、寄託不明的傾向。加之借用杜牧當年在揚州野遊的典故及詩意,既削弱了作品所要表達的所謂“黍離”之感和對於國家興亡的感懷,也降低了作品的格調。而這種情形的發生,對清客詞人來說,也是很自然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