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水滸中林沖要殺高俅時,魯智深就在旁邊,為何不幫忙?

shenwenyuan


《水滸傳》原著和98版《水滸傳》以及央視新版《水滸傳》的一大差別就在於此。

一、原著(一百二十回版)。

《水滸傳》版本眾多,其中流傳較廣的是兩個版本。一是被金聖嘆“認定”的、只有七十回的“施耐庵”版,二是疑似他人“狗尾續貂”的一百二十回“終結”版。

在“終結”版中,朝廷對梁山的第一次招安,因為高俅從中作梗,使得招安無疾而終,於是有了後續的童貫征討梁山失敗、繼而高俅親征梁山的故事。

高俅親征梁山,被梁山集團打敗三次,最後被浪裡白條張順活捉。

此時天罡地煞108好漢早已聚齊,梁山集團高(中)層早就持招安的態度。

捉住高俅後,宋江以搖尾乞憐跪舔的態度,讓所有頭領參見高俅,此時與高俅仇恨最深的林沖以及楊志,也僅僅是怒目相視,沒有進一步過激的動作。

直到宋江禮送高俅出梁山期間,林沖是絕對有機會幹掉高俅的,但是原著中,林沖並沒有付諸行動。

個人分析其中的原因在於,林沖認為和高俅之間的是私仇,朝廷招安梁山是大勢所趨,更是兄弟們的心願,自己不能因私廢公。

當時宋江便教殺牛宰馬,大設筵宴,一面分投賞軍,一面大吹大擂,會集大小頭領,都來與高太尉相見。各施禮畢,宋江持盞擎杯,吳用、公孫勝執瓶捧案,盧俊義等侍立相待。宋江開口道:“······”高俅見了眾多好漢,一個個英雄猛烈,林沖、楊志怒目而視,有欲要發作之色,先有了十分懼怯,便道:“······”宋江聽了大喜,拜謝太尉。—《水滸傳》第八十回

二、98版電視《水滸傳》。

98版電視中,高俅被阮氏三兄弟和張順等人捉住,被宋江軟禁於宛子城,嚴加看護。

林沖得知高俅被捉,第一時間提刀趕來就要報仇,結果被拒之門外。

直到宋江禮送高俅出梁山期間,林沖均未能見到高俅,有心報仇,苦於沒有機會。

高俅準備離開之際,僅僅是關係較好的燕青通知了林沖,待林沖和魯智深趕到時,高俅已經遠離。

於是就有了98版《水滸傳》中最經典的改編情節:林沖吐血重病,在他人歡天喜地受招安的背景下,鬱鬱而終。

三、央視新版《水滸傳》。

央視新版水滸,同樣改編了林沖復仇的情節。

與98版的區別在於,新版中林沖在高俅尚未上船時就和魯智深趕到現場,想要復仇,結果被宋江以身阻攔,繼而被其他人武力挾持。

在吳用等人的勸說下,林沖放過了高俅。

此時的魯智深就在旁邊,但是被其他好漢拉了偏架;爾後看見林沖無意堅持殺高俅的意向,也就順水推舟,放過了高俅。

四、結論

1.僅僅在央視新版《水滸傳》中,林沖有了主觀報仇的意願和實施報仇的條件。

2.魯智深作為林沖結拜兄弟,在這個事情上是竭盡全力了的。

3.林沖主觀上顧全大局,客觀上也寡不敵眾,含恨眼睜睜看著高俅落荒而逃。

4.98版《水滸傳》才是真正的神作。


雲天明的視角


我來談談個人理解。

當林沖拿著刀要找高俅拼命,在場的所有人著實嚇了一跳,為何都沒有人幫林沖一把,尤其是魯智深。我想當時的情況應該是這樣:

一、宋江已下令不許動高俅。

原著裡寫到,高俅被梁山人捉上山時,宋江馬上讓燕青傳令下去:殺人者,定依軍令,處以重刑。宋江的潛臺詞重點就是告訴林沖,不管有什麼深仇大恨,你不能靠近高俅,動他一根毫毛。所以,魯智深在旁邊的話,是朋友的話,必定是阻止林沖為先。

二、宋江在下令的同時,吳用同時也應交代下去,燕青負責看住李逵;魯智深看住林沖;武松看住楊志之類的。既然魯智深受命,就要盡責了。

三、儘管有深仇大恨,但大家都不想林沖為此喪命。按照小說極端貶低婦女的情懷看,當時大部分男人的思想一定是受劉備說的那種“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尚可縫,手足斷,安可續” 影響。大部分人覺得為了一個婦女丟命不值得,所以,這些人當時一定是跳出來阻攔林沖,魯智深想幫忙時也不好下手了。

四、宋江就像一個傳銷頭目一樣,經他的不斷洗腦,梁山裡逐漸接受招安的也不少,一些之前是山賊、混混的,也開始做夢過上好日子出出臉的念頭。所以,一部分人不想讓林沖壞了好事,魯智深也應深感這點,迫於無奈只得參與勸阻。

五、宋江、盧俊義、吳用等人為防意外,全程陪著高俅,魯智深也是怕傷到這些大哥們。





戴草帽的小老鼠


林沖只不過是裝裝樣子罷了,真讓他動手,不一定有那個膽量。

魯智深之所以後來幾乎不跟林沖玩,主要是看透了林沖的人品。這傢伙別看武藝高強,但是確實做事有點不地道。主要表現在林沖發配滄州,魯提轄一路護衛著,但是魯智深不傻,並沒有像武松那樣做了事還留名。魯智深真實的想法應該是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可是結果呢,林沖在覺得安全之後,立刻告訴董超薛霸說這個是大相國寺的和尚。害的魯智深剛有個了穩定的工作,不得不又去闖蕩江湖。

說林沖裝樣子,絕對是林沖最真實的想法。畢竟這個高太尉害的林沖家破人亡,今日見了仇人,如果不放個響屁,以後在弟兄們跟前更沒面子。所有說表示憤慨強烈抗議還是要說的。

但是林沖也不傻,梁山招安的基調是老大確定了的,憑他豹子頭一己之力絕難改變。如果他真殺高球星,那麼宋江估計容不下他。這是事關整個山寨一百多好漢的生計和榮華問題,林沖自然不能用自己的私仇葬送整個山寨的前途。

宋江更不是傻子,好不容易邀請到了在朝廷有些份量的高總上山,自然將各種因素都考慮周全。林沖跟高俅的恩怨大家都清楚,所以宋江安排安保措施那自然也就順理成章。


白酒有黑幕


林沖見到高俅分外眼紅,在得知宋江送高俅離開梁山後,快馬加鞭的衝到渡口,魯智深也不願落後,同林沖一同奔向那個仇人(不同版本是騎馬和奔跑兩種方式)。眼前的一幕是宋江和即將離開水泊梁山的高俅相互作揖。林沖氣不打一處來,當時就上了火氣,宋江一看就知道是怎麼回事,直接橫在林沖和高俅之間,其他同行的好漢也來幫勸,這些好漢大體都是朝廷舊將,目的可想而知。

(《水滸傳》林沖被拉架)

林沖最後選擇了妥協,魯智深氣不過,一掌拍翻一匹馬(央視版《水滸傳》),林沖則宛如中風一般。這是在影視劇版《水滸傳》的劇情。

其實魯智深對林沖的性格瞭如指掌。早些時候,也就是他們初次相識,林娘子被高衙內調戲的時候,魯智深領著一幫潑皮小弟幫林沖報仇,來勢洶洶,努不可當。此時是這樣收場的:魯智深想揍高衙內,林沖在旁邊勸他不要。魯智深畢竟不是當事人,他再好心,也不至於硬著頭皮去給他報仇。事情就暫時告一段落。

(《水滸傳》魯智深救林沖)

林沖雖然有點過於“自我剋制”,但好歹還是個漢子,魯智深又不是他的監護人,報仇這個事,不可能由魯智深替他完成。

更何況,林沖完全有能力殺死高俅,在武藝方面,他不需要幫手,他失敗的原因不是打不過,而是因為宋江,所以多個魯智深,少個魯智深沒區別,除非魯智深想同宋江決裂,強行殺死高俅,但是林沖都沒去決裂,魯智深為什麼去決裂。宋江對人事的駕馭把握的很好,既然敢讓林沖露面,就有控制他的把握。

(《水滸傳》林沖臨死前)

以上是影視劇的情節。在小說《水滸傳》中,宋江捉高俅後,請高俅喝酒,林沖和楊志看到後者就分外眼紅,這裡沒有魯智深,因為魯智深和他的仇恨要輕很多。但是事情沒鬧起來,宋江壓著呢。等到送高俅下山,宋江也是半偷摸的送,原文是:“宋江與吳用帶二十餘騎,送高太尉並眾節度使下山。”二十餘騎是誰不知道,肯定都是親信。然後林沖也就對高俅下山一無所知了。更沒有魯智深相助一事。

老版《水滸傳》魯智深心灰意冷,招安後重新當了正經和尚,林沖則在一片喜慶的招安氣氛中,吐血身亡。新版的則是他們二人參加了征討方臘的戰爭。


泊圖泊途



顯然,這說的是電視劇中的一段情節:梁山泊在第三次打敗高俅並把他捉上山後,林沖怒不可遏,衝上去想要手刃仇人,而一心招安的宋江先是千方百計的阻攔。後來還瞞著林沖私自放了高俅,林沖得到消息追到岸邊,眼睜睜的看著仇人坐著一葉扁舟平安的離開,只得在風中凌亂,魯智深在一旁也是愛莫能助。

因為此時梁山等於已經形成了決議――接受招安。魯智深,武松等人只是代表了一小部分人的反對聲音。宋江阻撓林沖殺高俅,也不是為了自己,他是代表了大多數人的利益。魯智深和林沖交情再好,武功再厲害,也要服從大局!最後,在梁山受招安的當天,林沖憤懣不已,吐血身亡。魯智深也心如死灰,遁入空門。

這種改編符合一般的行文套路,也符合大多數人的心理預期,按照常規情況,一個被奸佞迫害的大英雄,捉到對頭後,肯定是要恨不得扒皮抽筋,啖其肉,飲其血,才覺得能出胸中這口惡氣。仇人人近在咫尺,英雄卻把他奈何不得,而阻止自己報仇的還是自己一向尊重的大哥,肯定會憋屈死。

而《水滸傳》不是一般的小說,原著中,梁山泊上既有以牙還牙,以血還血,甚至瑕疵必報的狠人。

比如登州的解珍,解寶兩兄弟,就殺了陷害他們入獄的毛太公滿門;比如及時雨宋江捉到黃文炳後活生生把他烤成了肉串;而武松更是在飛雲浦絕地反擊後,又單槍匹馬殺回了張都監的府中,大開殺戒,血濺鴛鴦樓,可謂暢快淋漓。

但是,也有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對朝廷,對官僚念念不忘,心存僥倖或抱有幻想的人。

林沖就是其中之一,他既是真正被逼上梁山的唯一人,又是受朝廷,高俅迫害最深的人。高俅把他搞得妻離子散,家破人亡,可謂仇深似海。按說,他應該是最痛恨大宋朝廷和高俅等奸佞的人。可是,從林沖自始至終的表現來看,他並沒有顯示出對高俅的刻骨銘心的恨,也從沒要殺過高俅,他對高俅做的最大的動作也就是“怒目而視”,這個似乎也不需要魯智深也幫不什麼忙。

林沖如果想殺高俅,或者徹底和朝廷決裂,上梁山前就有多次機會。


比如高衙內第二次調戲林娘子時(第一次還可以說不知者不怪),如果林沖想弄死他,直接破門而入就行,不必去假模假式的去喊“大嫂開門”。

退一步,就算高衙內聽到聲音逃走,林沖想要追上,幹掉他的話也應該很輕鬆吧!他可是八十萬禁軍教頭啊!

但是林沖沒有這樣做。

再比如董超,薛霸受高俅支使在野豬林要結果其性命,被趕來的魯智深救下的時候。如果林沖此時想報仇,肯定就會毫不留情的幹掉董薛二人,然後攛掇魯智深和自己一起殺回東京大鬧太尉府一場。運氣好的話,也可能來個血濺白虎堂,全身而退,從此名動天下。

林沖依然沒有這樣做,說明他還心存僥倖。

其實,這中間還有個讓人感到不可思議的情節,就是“林沖誤入白虎節堂”這個事。

林沖和高衙內發生第二次衝突不久,突然有一天,林沖在路邊遇到一人賣刀,林沖買了。第二天,太尉府就來人請他帶著刀去,說是太尉要鑑賞,最後落入了高俅的圈套,在開封府尹的硬氣下,才被充軍發配發落,要麼很可能就是死罪。

難道他對此一點兒懷疑都沒有嗎?他的心有那麼大嗎?林沖可是個心思細膩的人啊!

我覺得,很可能這會兒林沖對此也有懷疑,只是他還是不太確定高俅是想以此緩和一下彼此的關係,還是就是欲置自己於死地。如果是前者,那確實是個機會,自己也可趁此機會向其示好。如果是後一種,那也沒有辦法,自己身為其下屬,躲了初一躲不了十五,所以他想冒一下險,去了白虎節堂,但很不幸,高俅選擇的是後者……

這說明,林沖一直對高俅這樣的奸佞還心存幻想。

即使在梁山捉住高俅後,有宋江的阻攔,林沖若是一心想要整死高俅的話,他也不是全無機會和可能。大不了就是和宋江等招安派做不成兄弟,翻臉唄,就不信憑自己自己的一身本事不能和對方拼個魚死網破,別忘了,還有一些不想招安的兄弟呢!

林沖也放棄了這個機會,只是對其“怒目而視”,選擇用眼神殺死高俅。其實,這種態度和他在東京時得知被陸謙欺騙後拿著尖刀尋了五六天一樣,有點裝腔作勢的嫌疑。


他骨子裡,還是想重新進入大宋的官僚系統序列內的。在這種前提下,即使魯智深想幫他,造成的結果也可能是熱臉貼了冷屁股。


田獲三狐


林沖八十萬禁軍教頭,武藝超群,殺個只會踢球的高俅,豈不是手到擒來,小事一樁,何況高俅這廝已成了階下囚,所謂板上魚肉,已是任殺任颳了,哪裡還要魯智深上前幫忙,那豈不是個笑話!

其實,林沖只不過是做做樣子罷了!

因為林沖性格軟弱,凡事都想委曲求全,既然宋江已經發了話,那麼他是無論如何也不能,當然也不敢上前就把仇人給宰了!

至於花和尚魯智深,他早已對林沖不大待見,自從上了梁山,二人關係不說是老死不相往來,也已似尋常路人,雖然都是上山為賊,但在魯達眼裡,已經和林沖道不同不相為謀了!他們兩個性格不同,脾氣各異,甚至立場也不一樣,魯達是真性情的漢子,林沖是謹小慎微的假行僧,魯達已經看不上他了!

所以,面對林沖欲殺高俅,別說有宋江軍令在前,就是沒有阻攔,怕魯達也只會作壁上觀,或者是懶得看上一眼,與這個昔日兄弟,早就沒有了同仇敵愾的情誼了!事不關己,高高掛起,與其幫他,還不如去和武松喝酒吃肉快活!

能把花和尚這樣義氣的朋友給玩丟了,林沖活的也夠失敗了!




七鬥


林沖要殺高俅是電視裡的情節,原著裡並不存在。實際上,在高俅被捉上梁山之後,林沖也不過怒視高俅一眼,並不敢發作。為啥呢因為宋江吳用這些老大都對高俅十分禮遇有加,林沖心中有怨氣卻無可奈何。後來高俅一看梁山老大都對自己客客氣氣,也就放肆起來,大吃大喝,喝多了還吹噓自己相撲厲害,眾好漢都對高俅憋了一股氣,於是起鬨讓他跟燕青比拼,結果被燕青摔了個灰頭土臉,也算稍稍給林沖出了口氣。不過燕青是個精明而謹慎的人,他相撲之術遠勝高俅,如果他有股狠勁完全可以把高俅摔傷,但他最終只是讓高俅出出醜而已。


後來宋江在席間不停的跟高俅說招安之事,並且送給高俅大量錢財,還跟吳用兩人親領親信護送高俅下山,到這裡就沒有林沖什麼事了。

電視裡呢,的確有林沖追殺高俅的情節,魯智深確實也在身邊,但是畢竟原著裡高俅活得好好的,這一情節安排也只是為了讓觀眾解解恨而已,最終林沖的追殺沒有成功。

如果要看高俅被殺,那建議看看《蕩寇志》,一本著名的反水滸小說。在裡面林沖曾經怒殺高衙內,把他按照宰牲口的法子挖眼割耳,就要做成肉菜,結果高衙內又痛又害怕,直接嚇死了。當年就是高衙內調戲林娘子,才招惹那麼多是非,林沖殺了高衙內也算報了一半仇。

不過《蕩寇志》畢竟是一部反水滸小說,在裡面梁山好漢都是反面角色,後來林沖遇到了王進,就是水滸一出場就存在的史進的師父八十萬禁軍教頭王進。兩人敵對立場互相爭鬥,可是打了一會兒王進就罵起林沖來,王進跟林沖一樣,也是被高俅迫害的,但是王進的選擇是投軍,對於林沖落草為寇十分不齒,林沖內心也不喜歡當強盜,聽到王進的大罵是羞愧難當,直接氣暈過去了。

不過《蕩寇志》雖然反水滸,對於高俅這樣的惡官也是厭惡的,直接安排高俅犯事被皇帝發配滄州,整好被朱仝雷橫逮到殺死。這兩人知道林沖氣病了,趕緊帶著高俅人頭回去,以為林沖看了這個氣順了,就會好了。沒想到林沖看到高俅以後,大罵自己如此下場皆是高俅害得,氣得吐血不止,直接死了。

《蕩寇志》是反水滸不假,但是在處理林沖問題上,其實跟水滸是一致的。林沖無論是在落草之前還是落草之後,他都沒有堅定的反對過朝廷。相反,他一直對朝廷抱有幻想,在林沖內心深處,他最希望的就是一切都沒有發生,他還做他的禁軍教頭,跟林娘子好好過日子。


在《水滸傳》原著中,林沖跟王進不一樣。王進是因為他父親曾經跟高俅有仇,所以他受到高俅排擠,而林沖不一樣,他跟高俅的關係本來是相當不錯的。大家知道,高俅統領禁軍,官居太尉,是朝廷高級官員,而林沖只是一個教頭,連官職都沒有。不過這並不影響林沖和高俅的關係,高俅家裡有個寶刀,林沖曾經多次索要觀看,如果是一般上下級關係,林沖能開這個口嘛。書中還有說道,高衙內調戲林娘子,是因為他不知道林娘子身份,如果當時林沖在身邊,高衙內萬萬不敢去調戲她,也就沒有後來的事了。

估計在梁山上,林沖可能不止一次想起來,假如當時自己不去看魯智深的表演,假如自己一直守在娘子身邊,假如那天沒遇到高衙內,那麼一切事情都會美好起來,他既不會被高俅陷害,也不用落草為寇了。

林沖在被陷害之初,一直採取處處忍讓的狀態,甚至想到休妻來保全自己和老婆,他希望發配回來,自己可以官復原職,繼續跟媳婦過日子。不過高俅可是狠角色,他講究斬草除根,不但發配林沖,還要路上害死他,最後逼得林沖沒有活路了,這才落草為寇。

魯智深跟林沖就壓根不是一路人,魯智深屬於典型的沒事找事類型。本來魯智深是兵馬提轄,有著朝廷俸祿,沒事就出去吃吃喝喝,日子過得瀟灑。但就因為一個賣唱的說了幾句,他就替賣唱的抱打不平,直接殺死了鎮關西,從兵馬提轄變成了逃犯。魯智深能夠當兵馬提轄顯然也是靠祖上廕庇,但是他絲毫不在乎這些事情,他在乎的是隻要自己高興就好,什麼當官什麼體制,他都不放在眼裡。實際上,朝廷並沒有虧待魯智深什麼,然而他卻遠比林沖要更加反感朝廷。當宋江提出要招安的時候,他是首先跳出來反對的。

魯智深和林沖性格方面差異巨大,言行舉止一看就不是一路人,關鍵核心思想三觀也完全不同。他倆唯一相通的地方就是都喜歡舞槍弄棒,都武藝高強,而他倆的相交也是因為武功,除了這一點,他倆就再沒有什麼類似的地方了。不是一路人,終歸走不到一起去,實際上,上了梁山以後,書中再也沒有寫林沖魯智深有何交情,反而魯智深武松走得比較近。一方面是因為兩人分別是騎兵首領和步兵首領的區別,另一個主要原因也是兩人的性子實在不相投,就沒有必要再接觸了。


一覽眾河小


林沖要殺高俅只是想報仇雪恨而已,可是儘管林教頭與高俅的仇恨不共戴天,可是偏偏宋江要袒護高俅,執意不準林沖殺了高俅。眼看大仇得報,孰料宋老大卻將高俅放虎歸山。林沖再一次忍了,給足了宋江的面子。

說道魯智深當時在場卻為何不幫林沖報仇呢?其實這事很好理解,魯智深仗義疏財具有俠義之範,可以說為兄弟赴湯蹈火在所不惜。當年若不是魯智深相救,林沖早就被董超、薛霸二人害死在野豬林啦!所以說魯智深和林沖的交情可以說情同手足。可是這畢竟是在梁山上,他們倆上面有大哥宋江在,而且魯智深也不是以前的魯智深,梁山好漢雖然大多都是草莽出身,可是畢竟那是一個集體,宋江作為梁山的老大,自然有一定的力度和話語權。所以說老大決定的事情,一般情況下都是要遵守的。要不怎麼說人家是大寨主呢?力度在哪擺著呢!



所以就算魯智深魯莽性急,他也得考慮宋江的面子,宋江一意孤行為了招安大計執意要放了高俅,說實話別人就是心裡一百個不願意也沒辦法,所以魯智深只能暗地裡替林教頭憋氣。

林沖雖心存怨恨,可是還是剋制住了自己,在眾人的安撫下,林沖只能委曲求全,心中的怒火只能在戰場上發揮了,看過水滸傳的都知道,林沖在戰場上生龍活虎、所向披靡,殺敵無數,一般都是一槍斃命,這大概就是林沖不能手刃仇家高俅,滿腔的怒火只能在戰場上發洩的原因吧!



林沖面對仇人都無能為力,更何況魯智深還能怎麼樣,國有國法,家有家規,林沖、魯智深、武松等人,就是在怎麼反對宋江,最後不還是隨了宋江的心願,放了高俅是小,接受朝廷招安是大,最終梁山好漢因宋江選擇了招安這條路而走上了毀滅的道路。


方臘一戰後,林沖和魯智深逃過一劫,最後兩位故交選擇了歸隱六和寺,結果林沖含冤病死,魯智深則聽潮而寂,六和寺成了他們的最終歸宿。


任馳贏天下


原著作者也是在無奈,畢竟歷史上高俅最終是善終的,沒法編得太過離譜。

倘若林沖執意要殺高俅,宋江未必能攔住。首先,林沖的武功放在著,梁山上沒人能在三十回合內打贏他;而和他打過平手的楊志肯定是和他聯手一起殺高俅,魯智深、曹正肯定幫林沖,武松反對招安,二龍山軍團一定站在林沖這邊。

徐寧和林沖算半個師兄弟;索超和楊志惺惺相惜;桃花山、九華山的李忠、史進和魯智深親密,也會幫助林沖。

李逵可能持中立態度,不喜歡高俅、反感招安,但忠心於宋江,只要不傷到宋江,他不會出手。

林沖軍團會有:林沖、魯智深、楊志、武松、曹正、張青、孫二孃、施恩、徐寧、李忠、周通、史進、朱武、陳達、楊春、索超、杜遷、宋萬

攔截林沖的會有:盧俊義、燕青、關勝、呼延灼、花榮、秦明、董平、張清、張順、張橫、王英、扈三娘、燕順、鄭天壽、黃信、戴宗、薛永、侯健、穆順、穆弘、石勇、孔明、孔亮、宣贊、郝思文等

其他的三阮兄弟、李俊軍團、孫立軍團等人會持中立態度。

兩邊打起來勝負難料,花榮、燕青和張清若施展暗器和弩箭技術,林沖那邊可能要吃點小虧


天火Jetfire127779822


對於這一問題,本人以為應從兩個方面思考。一,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寫書的作者不從這方面下筆。如果是反對招安派如魯智深,武松,劉唐,阮氐弟兄等人站在林沖的一方,完全擁護,主張或者是協助林沖殺掉高俅這也是非常容易的事,況且梁山弟兄中痛恨者不在少數。但是此時的梁山已經是一個有組織,有規則,有領導的大形的集體團隊,不是以往的三五個頭領的小山頭,說搶就搶,說殺就殺。宋江為了完成他的等待朝庭招安政策,極力討好拍高俅的馬屁,並不顧惜一些成員中的私仇怨恨。因此抓獲高俅後,當即下令:如若今後殺人者,定以軍令,處以重刑。雖然好漢魯智深也曾多次申明:倘若撞著高俅那廝,讓他吃俺三百禪仗。然而面對眼下的高俅,身受其害,苦大恨深的眾弟兄們也不得不強嚥悲憤。假設排除一切,力助林沖殺掉高俅。這種行動明顯地是造了宋江的反。他豈能坐視,他又怎能再統領梁山人馬?或者是出現內江,或者是出現分裂,這些現象都不是作者下筆的內容。二,魯智深未出手,也並非一些人所謂林魯關係疏遠了,鄙視林沖了云云。其實從整部水滸看也沒有他們的弟兄關係破裂了的事實描述。僅以稱呼教頭了,接觸少了而認定,好象也太簡單了。上得梁山,魯仍然關心著林娘子的處境安危,相互傾述,相互關懷。水滸結近尾聲時,他們不仍然是命運相連而同住六和寺麼!另外水滸內容千頭萬緒,也不能只寫某些人的來往關係,那又有什麼意義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