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假如太平天國裡沒有內訌的話,清軍打得過太平軍嗎?


用偏學術化的說法,太平天國的失敗是由於農民階級的侷限性造成的,最終在中外反動勢力的絞殺下滅亡了。但通俗些講,其實很多人都清楚,太平天國之所以由盛轉衰,最為重要的一點原因就是窩裡鬥,也就是震驚一時的天京變亂。

這場變亂,是因洪秀全和楊秀清之間的矛盾崔生的,而善於馭人的洪秀全,煽動韋昌輝、秦日綱率兵屠殺了東王府,隨後又處決了韋、秦二人。在此期間,翼王石達開府邸也被血洗,之後因洪秀全的猜忌而負氣出走。

天京變亂說來輕鬆,可實際上卻是一場天大的血案,東王、北王、燕王這些卓越的軍事領袖,先後喪命,翼王石達開又率精兵出走,而一併喪命的,還有南京城內的數萬精銳和許多在任的官員。屍堆如山,血流成河,乃是對這場變亂最好的形容。

數萬精銳是多大的戰鬥力?或許我們很難用具體的公式來形容,但卻可以同北伐的太平軍做對比。定都南京之初,林鳳祥、李開芳等人率兩萬廣西兵北伐,一路勢如破竹,直逼京畿,令清廷大為震動。只可惜後因援軍接應不力,被清軍剿滅。試想,若是這幾萬人投入戰場,而不是死於內亂,又將如何?

再說翼王石達開的出走。石達開原本就是太平軍中的核心人物,其軍事才能不下於楊秀清,在太平天國定都南京後,石達開成為了與清軍抗衡的主要力量。然而,在天京變亂中,石達開因不滿韋昌輝過寬的打擊面,進行了規勸。結果,殺紅了眼的韋昌輝,竟又發兵圍攻翼王府邸,逼得石達開夜縋而出。

後來,洪秀全為了推卸責任,又命人殺了韋昌輝和秦日綱,召回石達開後,也是處處提防。最終,石達開領精兵出走。如此一來,南京城內原本就喪失了許多精銳,此時又發生了內部分裂,直接導致了太平天國勢力的削弱。

與此同時,洪秀全驕奢淫逸,躲在天王府內過著錦衣玉食的生活,根本就不再具有往日的壯志雄心。可以說,腐敗和內訌,使得如日中天的太平天國遭受了嚴重打擊。從這一角度來講,儘管太平軍中有很多烏合之眾,可若不是天京變亂,還是很有可能推翻清王朝統治的。


史海爛柯人


另類君開講^_^

即便是太平天國這邊沒有內訌,眾志成城,也只不過是能多支撐幾年罷了,清軍剿滅太平軍是遲早的事。理由如下:

首先,太平天國領導層整體素質偏低。從太平天國決策圈來看,馮雲山水平最高,只可惜死的太早,蕭朝貴的水平也可以,但是他活著的時候就拉攏韋昌輝壓制楊秀清,在他死後,韋昌輝等人都被楊秀清壓的死死的,開不了分基。

在天王和東西南北四大王中,楊秀清的水平高於洪秀全,高就高在他有戰略眼光。佔據江浙富庶地區這個戰略思想就是楊秀清提出來的,然而定都天京後,這幫鳥人不思進取,沉湎酒色中無法自拔,根本就是一群烏合之眾。

其次,與太平軍相比,清政府這邊雖然大廈將傾,但曾左李為代表的地主武裝相對來說軍事實力和個人素質都非常可觀。

據後來曾國藩日記中記載,他們俘獲李秀成等高級將領後,才知道原來太平軍將領的兵書只有兩本:《水滸》和《三國》。

我們再看湘軍的構成,曾國藩編練湘軍所用將領均是儒生出身,士兵則是個性淳樸意志堅定的農民和手工業者。反觀太平軍那邊幾乎是拉壯丁,在湖北地區一路燒殺搶掠,奪城後強徵平民入伍,連農婦都被強徵,如有不從就點天燈(燒死),這就導致太平軍內部逐漸離心離德,就算沒有天京內訌,分崩離析也是必然。

最後,西方列強的態度。最初英國曾考慮扶持太平天國取代清政府,可一接觸大為驚詫,原來這幫人比義和團還要腦殘,居然認為耶和華上帝是自己的親爹,根本無需權衡,英國就放棄了和太平天國的合作意向,轉而支持曾左李的地主武裝。

列強的底線是在華利益不受侵犯,而洪秀全這邊是不承認列強在華利益合法性的,所以列強的態度必然是除之而後快。

綜上所述,太平天國就算是沒有內訌,也會被清政府剿滅。


另類文史


筆者很喜歡太平天國曆史,試做回答。太平天國即使沒有內訌,也不可能打得過清軍。

第一、從軍事實力對比來看,清軍較強。清軍擁有曾國藩訓練的湘軍和李鴻章訓練的淮軍,而且清朝軍事武器確實要比太平軍先進很多,並且清朝對太平軍武器的進口進行了軍事封鎖,太平軍槍支彈藥全靠走私。

第二、太平軍軍事戰略不行。太平軍定都天京以後,在未發生內訌前,就已經偏師北伐,但卻沒有有效的支援林鳳祥、李開芳的隊伍,雖然孤軍北上的北伐軍也一度牽制了大量的清軍,但是畢竟還是讓幾萬戰鬥力最為強悍的軍隊白白葬送在北方,也沒有摧毀清政府的老巢。而且太平軍打仗常常是打一地,丟一地,再回去打,不如武漢是三進三出。這樣流動作戰,消耗實力不說,很難積攢財富,且受老百姓厭惡。

第三、讀書人對太平天國的恨意。對傳統文化的過分破壞,讓讀書人萬分厭惡太平天國政權,一場反清起義演變為傳統文化與“西洋文化”的鬥爭,成為漢族人自己的鬥爭。

曾國藩著名《討賊檄文》曾言:“李自成至曲阜不犯聖廟,張獻忠至梓潼亦祭文昌。粵匪焚郴州之學官,毀宣聖之木主,十哲兩廡,狼藉滿地。嗣是所過郡縣,先毀廟宇,即忠臣義士如關帝嶽王之凜凜,亦皆汙其宮室,殘其身首。”

第四、外國由中立轉為支持清軍。在華洋人由中立轉為支持清軍,因為太平天國禁止販賣鴉片且清朝統治維護更利於外國人在華利益,在華西方國家組建洋槍隊幫助清軍鎮壓天平天國。

如果喜歡作者文章,請及時關注“重說中國歷史”!作者每日分享教科書以外的歷史,謝謝支持!


文史工作坊


歡迎打開歷史寶藏,一起來讀太平天國那些事兒。(約700字,閱讀需2分)


清軍鎮壓了太平軍,這是鐵的歷史事實,我們常說歷史不容假設,但是有時候假設一下還是蠻有意思的。

這個問題就是如此,我們知道太平天國的內訌使得太平軍元氣大傷,如果不吃李秀成、陳玉成等將領,太平天國恐怕早就完蛋了。

那麼,假如太平天國不內訌呢清軍打得過它嗎?

筆者認為,太平軍的失敗是必然的,與其是否內訌沒多大關係,假如太平軍沒有內訌,清軍依然會消滅太平軍,只不過過程會比我們現在所知道的歷史更加曲折。

為什麼打得過呢?

首先,鎮壓太平軍的清軍早已不是八旗綠營那種朽木不可雕也的部隊,而是擁有現代化裝備且作戰勇敢凝聚力超強的湘軍以及後來的淮軍。湘淮軍雖然面對太平軍吃過虧,但其軍力卻是越來越強,相反,太平軍軍事力量是呈下降趨勢的,尤其是那些從廣西來的老兵大多戰死過後。

其次,洋人並不站在太平軍這邊。太平天國運動一開始之際讓西方列強萬分高興——他們都是上帝的信徒。結果後來他們是大跌眼鏡,太平天國非常失望,雖然有些洋人幫助太平軍(多是兩面派人物),但總體上或者從政府層面而言,他們的態度很鮮明:華洋會剿。

最根本的原因是太平天國即便是沒有內訌,也會迅速腐朽,這是其階級侷限性。太平軍的內訌根源就在於其腐化墮落,而不是因為內訌才腐化墮落。

為什麼說過程會更加曲折呢?

這裡主要是有兩個原因,一個是悍將石達開的精銳部隊一定是讓清軍頭疼的軍隊,要解決這部分太平軍,清軍得拿出更多的消耗。其二,太平軍佔據的江浙地區,乃中國的財富重地,太平軍得不到知識分子的支持(這也是其失敗的重大原因),但可以通過搜刮度過艱難的日子,不過缺少洋人和江南士紳支持的太平軍,其財力必有枯竭之日,但這個時間會很漫長。


兩分鐘走近歷史現場,更多歷史類原創內容,歡迎右上角關注@歷史寶藏。

歷史寶藏


其實,清軍的總體實力始終在太平軍之上,即便沒有天京事變,清軍最後還是能消滅太平軍的。

因此,天京事變只能說是加速了太平天國的覆滅而已,並非是其滅亡的首因。



其實,太平天國運動一開始之所以會產生如此巨大的破壞力,並非是太平軍真的戰力太過強大,而主要是因為清朝當局過於腐敗和清軍過於無能。




太平天國爆發的背景是,當時百姓一方面飽受腐朽的滿清政權壓迫,另一方面又受到西方列強不斷深入的文化和經濟入侵,使得本就脆弱的小農經濟開始不斷被破壞。在內外的雙重打擊下,越來越多的貧苦百姓破產,食不果腹,怨聲載道……

此時,洪秀全等太平軍領袖,披著宗教的外衣振臂一呼,立馬在中國激起千層浪,得到廣大底層百姓的支持和響應。



而早期骨幹東王楊秀清又是個厲害的角色,他戰略眼光很高,睿智的選擇快速進軍江南,佔據南京。最終讓太平軍得以快速攻下富庶的江南地區,並依託長江天險,一度形成與清廷分庭抗禮之勢。

然而,太平天國政權的實質其實和滿清是一樣的腐朽和落後的,尤其是定都天京(南京)後,獲得江南豐厚財富的天國領導集團更是快速腐化。



他們不再剩勝追擊,擴大對清軍的戰果,反而享受現有的利益,貪圖享樂,並且變得越發的窮奢極欲。這樣一來,就連統治區內的老百姓也開始逐漸看透了他們的本質,使得他們失去了群眾基礎,天國軍隊也喪失早期的活力和鬥志。

與此同時,清朝當局卻逐漸從起初的混亂中逐步恢復過來。一方面摒棄舊有的破敗軍隊,開始重用曾國藩,左宗棠和李鴻章等中興漢臣,團練地方新軍。



另一方面直接與洋人勾結在一起,從而獲得洋人先進武器和軍事人員的幫助,甚至直接獲得洋人軍隊的武裝干涉。因此,隨著時間的推移,清軍開始逐漸贏回了戰爭的主導權。



此外,自始至終太平天國真正控制的疆域其實並不大,鼎盛時期也就控制著江蘇南部,江西,浙江和安徽大部,湖北東部這些地方。

而清朝當時還坐擁全國,無論人力還是物力都遠在太平天國之上。太平天國實際上是以一隅而敵全國,其結果自然和吳三桂無疑。



因此,即便太平天國自己不內訌,以天國統治階級那種腐敗速度,江南的錢糧很快也會被他們消耗光的。再加上清朝軍隊的不斷提振和洋人干涉力度的增強。在內外交困的情況下,太平天國也是撐不了幾年的。


這些歷史要讀


當然能。

這不是太平天國有沒有內訌的問題,而是太平天國整體實力就遠遜於清軍。

用《康熙王朝》裡面的一句話來說:清朝鎮壓太平天國是“以全國而敵一隅”,清朝必勝!

下面“靜Yes”就分析一下為什麼清朝要比太平天國強:

1、清朝的“國際縱隊”

在教科書上,太平天國的結語是:“在中外勢力的聯合絞殺下,轟轟烈烈的太平天國運動最後失敗!”

這說明,最後擊敗太平天國的,除了清政府,還有外國勢力,這裡的外國勢力,指的是英法等國家。

從太平天國爆發開始,西方國家就密切觀察中國的動向,其中侵略中國最多的英法等國此時選擇了“中立”,希望在形勢明朗一些的時候再選擇站隊。

在等待的同時,洪秀全的啟蒙老師羅孝全來到南京,他此行的目的是考察太平天國,也為各個觀望的西方國家提供有用的參考。考察的結果是羅孝全大失所望,認為太平天國根本就是一個邪教組織。

在羅孝全沒有來到南京前,西方國家只是知道太平天國信仰基督教,這讓西方國家有了好感,但是在羅孝全揭露了本質後,西方國家開始轉變態度。而西方國家曾和忠王李秀成商討割地事宜,被李秀成斷然拒絕,這也導致西方國家最終選擇站隊清政府。

隨後西方國家開始大量幫助清朝裝備軍隊,並組建洋槍隊直接參與鎮壓太平天國的作戰,在這樣的打幾下,太平天國最終滅亡。

清朝相比於其他朝代更加務實,這是他們能夠坐穩天下的原因。簡單說來就是敢承諾,敢給好處,這讓下屬成為利益相關者,自然積極性倍增。太平天國爆發後,清朝允許地方漢族武裝招募團練對抗太平軍,並提拔很多漢族官僚,這讓曾國藩在日記裡面高呼了好幾聲吾皇萬歲。

正是由於清朝肯下血本,才有了一幫死心塌地的平叛力量。而對於西方國家,清政府也敢於大肆割地賠款,滿足其侵略慾望,因此列強紛紛幫助清政府平定太平天國。

2、太平天國內訌不可避免

洪秀全作為一個四次科舉都沒有考上的失敗者,猛然建立了一個龐大的政權,肯定內心是無所適從的。

從最初的拜上帝教,到1853年攻陷南京,事實上,洪秀全一直都在矇騙自己的下屬。而和他一起矇騙天國子民的,還有東王楊秀清,西王蕭朝貴,南王馮雲山,北王韋昌輝以及翼王石達開等。

其實歷朝歷代推行愚民政策的王朝大有人在,這是鞏固統治的一種形式,比如佛教的盛行,但是太平天國的愚民政策本身就有漏洞。

洪秀全矇騙下屬的方式是“天父託夢”,就是和大家談笑風生的時候,突然啊的一聲,戲精洪秀全暈死過去,口吐白沫口眼歪斜四指顫抖,而在眾人手忙腳亂施救的時候,洪秀全又突然恢復了正常,然後給大家說,剛才天父讓我去了一趟,告訴我接下來大家應該怎麼辦!於是眾人信服,並堅信洪秀全真的是上帝的次子。

要命的是,東王楊秀清也取得了這項專利,而且楊秀清還通過“天父託夢”識破了清軍間諜的炸彈,救了大家一命,所以大家也相信楊秀清是上帝的第三個兒子。洪秀全雖然不爽,但是不能拆穿,否則自己就要受到質疑。

而楊秀清取得專利後,還上癮似的經常拿來用用,後面發展到洪秀全只是個符號,而楊秀清成了天國軍政一把手,洪秀全雖然還是名義的老大,但是地位岌岌可危。

這種如鯁在喉的感覺一直持續了三年,直到天京事變的到來。韋昌輝接到洪秀全密令,殺掉楊秀清全家,而後被洪秀全殺掉,太平天國元氣大傷。

可以說,正是由於太平天國本省的欺騙性質,才讓矛盾最終激化,這是先天的漏洞無法修補,所以太平天國的失敗也就無法避免。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Yes”,一個愛好歷史的妹紙!期待關注!


靜夜史


假如太平天國沒有內鬥的話,還是打不贏清軍,但是堅持的時間會更長。太平軍面對的敵人不是清朝八旗兵,而是漢族地方武裝湘軍、淮軍以及國外殖民軍!清朝與列強合擊太平軍,雖然持久但一定會消滅太平軍的!

太平軍和清朝一樣不得人心,相比較而言,上層民眾與外國列強更加支持清朝。太平軍轉戰數十個省份,割據東南而王,在戰爭中殺傷無辜民眾數量極多。因此太平軍所過之處百姓並沒有簞食壺漿以迎王師,而是能逃多遠逃多遠,逃不走的不是被太平軍殺了,就是抓去做苦役了!

太平天國奉行拜上帝教,對內消滅儒家文化,對外排擠基督教,因此中國廣大讀書人不支持天國,外國列強也視天國為異端邪說。中外勢力內外夾擊太平天國,就算太平天國鋼鐵一塊,時間久了也會被銷燬於無形!



太平天國內部實行原始的分配製,所有財產都是天國的,百姓沒有一點私產,大家同吃同住,有飯一起吃,沒飯大家一起捱餓。這樣的制度不利於解放與發展生產力,不符合時代的要求。因此時間久了太平天國的經濟會崩潰,沒有錢了,太平天國必敗無疑!


大秦鐵鷹劍士


目前國內對太平天國運動的觀點從自身需要呈現兩種極端化傾向,一個是極端美化,一個是極端醜化。

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很多人被迫選邊站,或者明哲保身。

所以如果要回答太平天國不內訌能否推翻戰勝清軍,就涉及敏感的太平天國運動的實質問題了。筆者也不敢涉足。

筆者只能從太平天國運動的結果說一二,大家自己領會。

太平天國運動提出的均田思想這個是中國古代哲人理想也是其他農民運動一貫的做法。但是其提出了當時西方的一些宗教和政治思想卻是獨一無二的,這種超脫儒家道德的思想因為和今天的某種淵源而不能深講,但是其對傳統儒家思想的破壞卻為後面洋務運動和東南互保乃至辛亥革命和五四後共運提供了人文基礎。所以為什麼後來大革命北伐廣西廣東湖南等都是走在最前列,而重儒家思想的支持北洋系民眾多半在北方的緣故。

那麼為什麼太平天國當時會失敗,而幾十年後更加先進的思想鼓舞農民和打擊封建儒教會成功呢?根源還在於太平天國提供一個理想的公平的均田均產社會,並改造人的思想奉獻給天國大眾卻缺乏一套組織制度去約束權力,他們之前也沒有這樣的先行者,於是就出現了均田時農民積極性高,地主逃亡,但是後面太平天國官員卻脫離群眾腐化挫傷農民積極性,再後是山頭主義權力傾軋使得太平軍內部看不到出路對太平天國提出的理想社會產生動搖紛紛逃離太平軍。底層農民則受到太平天國官員的盤剝,發現自己勞動分配吃不飽穿不暖甚至不如給地主幹,於是其軍事化管理的集體農業也頻臨破產。實際上到太平天國後期土地等生產資料公有已經搞不下去了。最終由於這些問題使得太平天國人心漸失。最終失敗。

如果從後來的辛亥革命和北伐等運動來看,太平天國運動過於理想化,土地政策太過激進和沒有利用滿漢矛盾也是重要因素。


證券五分鐘


個人認為太平天國失敗的根本原因是“忘了自己從哪裡來,不知該往哪裡去”,所以得到西方勢力支持的清軍早晚會打敗他們。太平天國剛剛開始的時候大喊人人平等,說的倒是很好聽的,就連身在遠方的思想家政治家馬克思都曾經寄予厚望,認為終於有人可以撬一撬滿清帝國這已經腐朽的爛木了。

然而未曾想,等到天平天國有了一定的規模,統治者們開始貪圖享樂、極度奢靡,絲毫沒有了進取心。馬克思極為失望,認為太平天國就是魔鬼的化身。所以等到了身價高漲,太平天國的最高領導人已經不知道身在何處,大約想著這輩子能花這麼多錢享受這麼多女人也值得了?所以說,舊式的造反對舊式的封建王朝,就是比誰爛的更快。

天平天國的內訌,來源於領導結構的不平衡。洪秀全一個把持不住自己的秀才,進了錢窩子裡面就掏不出來,根本不問朝事,在南京城的這些年,大門不出二門不邁,門口寫著沒事別來煩我。東王將所有的實權集中在自己的身上,當太平天國的實力一天比一天強勁,楊秀清已經成為了洪秀全的威脅。當大家正式撕開臉,內訌開始,很多潛在的矛盾就被激發出來了。

洪秀全到底想要建立什麼樣的政治目標?如果只是想要搶下清皇帝屁股下面的那個王座,卻還要喊出天下一家、人人平等的口號,這不是打臉?沒聽說過住在皇宮裡面的皇帝會將普通老闆姓當成一家人的。這些成日拿“真龍天子”標榜自己的特權階級,恨不得自己身上發出光來,以表現自己和普通人的不同,人人平等?可笑了。

當洪秀全真正坐到了夢寐以求的位置上,哪怕就是在南京圈了一塊地皮佔地為王,哪怕清政府的威脅尚在,他依舊能夠安心關門享受,數年連一封詔書都沒有寫過,出門要64抬大轎。但凡一個滿清的皇帝像他這樣不問政事、貪圖享樂,估計已經被太平天國罵剝了一層皮。

洪秀全以宣揚天下男女都是自己的兄弟姐妹收買人心,拉攏了一大批支持自己的人,但到了後來,還是告訴他們富貴是由天註定的,如此前言不搭後語,自己反倒成了自己當年想要討伐的那種人。

最後,太平天國失敗的直接原因還是沒有審時度勢,沒有得到西方勢力的支持。當時西方勢力的實力是壓倒性的,他們剛開始對太平天國的情況並不十分清楚,英國、法國、美國都曾經派遣過公使和楊秀清洽談,想要進行深度的貿易合作,希望在天平天國這處得到高於清政府的優惠政策。而當時楊秀清直接回絕了,理由就是外國應該向太平天國納貢。

而此時,已經在鴉片戰爭之中嚐到了西方列強的厲害的清政府主動向列強求和,承認列強在那些太平天國所控制的城市之中的貿易特權和政治特權。在這場博弈之中,太平天國喪失了西方勢力的支持,最終一敗塗地。也可以說,在這場比誰更爛的戰鬥中,西方勢力成功給大清續了一條命。


木劍溫不勝


假如太平天國沒有內訌,清軍能打得過太平天國嗎?

實則,天京內訌並不是太平天國失敗的主要原因,有沒有天京內訌,太平天國都註定要失敗,只不過是內訌加速了它的失敗。

太平天國革命是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它就是幾個落榜的讀書人打著上帝的旗號率領一群農民起來造滿人的反,而鎮壓打敗他們的,不是滿人政府的軍隊和朝臣,而是另外一批讀書人率領的另一群農民。這是為什麼?

民族文化禮教的毀滅與保全,這才是勝敗的關鍵。

洪秀全率領的一群農民要毀滅的是中華民族的數千年的文化禮教。而以曾國藩為首的一批讀書人率領的另一群農民則是以保全民族文化禮教為名鎮壓了這次動亂。

李自成到曲阜不敢毀壞聖廟,張獻忠到梓潼也祭祀文昌星。而太平天國所到之處毀聖廟,砸孔子像,燒關帝廟,嶽王廟,拆佛寺道觀,焚儒家典籍。這樣一來,就得罪了全天下的讀書人,還有信奉佛教道教,信奉天地君親師的廣大農民。試問這樣的政權能在中國這樣一個有著幾千年深厚的民族文化的土壤上長久存活嗎?

起義之初,利用宗教發動聚集群眾沒有問題,中國歷史上大多農民起義都是利用宗教聚集發動群眾的,就連朱元璋前期也是利用白蓮教。但是你不能亂了幾千年形成的綱常倫理,不能毀滅幾千年積攢沉澱的傳統文化。動搖了中國社會所固有的道德信仰以及風俗習慣,這才是太平天國失敗的主要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