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女神節話題|教母和“擲瓶禮”的由來

女神節話題|教母和“擲瓶禮”的由來

週日就是一年一度的3月8日“女神節”,小編在這裡先預祝海事行業的女神們節日快樂!

女神节话题|教母和“掷瓶礼”的由来

在海事圈裡,尤其是近年來,女性地位越來越受關注。IMO在2019年將“為海事界女性賦權”作為海事日主題,BIMCO歷史上也在同一年迎來首任女主席,同時,全球首艘全員以女性船員在船的 “Celebrity Edge”號郵輪也開始進入大眾視野,其船上來自美國的船長Kate McCue女士將帶領其餘26位來自17個不同國家的女性組成駕駛臺團隊及船上的管理層······可以看到,女性在海事業界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從古至今,在航運界,有一種女性身份一直是特殊的存在,且至今都還是航運界備受關注的“熱點人物”。他們就是“教母”。今天小編帶大家科普一下,為什麼有“教母”這一特殊身份?

我們知道, 新船通常都要享受隆重的下水儀式。追根溯源,這種儀式應該起源於古代人們對海洋的畏懼。

五千年前,人類就有記載船舶下水的情形。公元前3000年,從一位巴比倫人的記敘文中,述說他們在建造船舶下水的祭禮:“在下水以前,我停下來;我仔細檢查裂痕,修理缺少的部件;將三張沾滿瀝青的卷布,我傾注在船舶的外側;面對天上的諸神,我宰殺一隻閹牛作為祭品。”

在人類發展的歷史長河中,不同的文化孕育了不同的為船舶祈福的儀式和方式,有的略帶血腥(犧牲牲畜),有的寄希望於神靈(比如海神波塞冬),有的在船舶後甲板上設置神龕(這種習俗一直延續到中世紀)......

“教母”的稱謂來源於基督教。中世紀,隨著基督教在歐美地區的廣泛傳播,新生兒出生時要受洗以及命名,他們的父母會邀請與家庭關係深厚的親友或者是有名望的社會人士參與嬰兒的受洗儀式並扶持,擔任這個角色的男女都有,男的就會成為這孩子的教父Godfather,美麗的女神則當仁不讓地成為教母Godmother。

一艘剛剛建好的新船就像一名新生兒。

一艘新船下水也必須受洗、命名,並舉行隆重的新船命名儀式Ship Christenings,而被邀請來給新船命名的人自然就成為這艘船的教父or教母啦!

為什麼大多數是“教母”?

其實,歷史上第一次正式記載命名儀式是由“教父”主持的。1418年英國亨利五世付給班格(Bangor)主教五英鎊,由他命名當時最大的軍艦“上主的恩典亨利”號(Henri Graze a Dieu,翻譯為Henry By Grace of God)。

1875年,英國首次邀請亞歷山德拉皇后(Princess Alexandra, 韋爾斯王子的妻子)作為教母,主持戰艦“亞歷山德拉”號的下水典禮。她用唱詩方式,唱出聖經舊約聖詠集(詩篇)第107號部分章節,為新船祈福。此篇聖詠段落正是針對船員,有其特定的意義:“他們乘船下海航行,在大洋中往來經商;他們看見上主的作為,遇到他行於汪洋中的奇蹟。”

女神节话题|教母和“掷瓶礼”的由来

據說是因為在希臘神話裡波塞冬是海洋狂暴的來源,而海洋女神安菲特里忒則是風平浪靜之神,所以傳統上西方邀請的多為女士。到了現代,每一次新船命名儀式都會由一位身份顯赫的女士來擔當“教母”。

有人說,“教母”為新船命名、砍纜、鳴笛,就像一位母親在為自己的孩子祈福一般:“保佑她與所有乘坐她的人。”

除了命名,“教母”還有個“力氣活兒”。

新船正式下水前,都要由一位重要人士將一瓶香檳擲在船首擊碎,稱為“擲瓶禮”。若香檳酒瓶一次性成功擊碎,那麼新船往後的航程也會一帆風順。

“擲瓶禮”的由來可追溯至公元前。在古希臘,船舶下水時人們頭上戴著橄欖枝做的花環,喝著酒表示對諸神的敬意,並用水傾注於剛完工的船上作為賜福的象徵。

女神节话题|教母和“掷瓶礼”的由来

圖源/網絡

在科技還不發達的古代,航海是一項艱苦又危險的職業。當有人遇難,船上尚且存活的人便會將想說的話寫在紙上,裝入酒瓶,封好口後拋入大海任其漂流,希望瓶子能被其他船隻或岸上的人所看見。每當海上風暴驟起或航船逾期未歸時,船員們的家屬便集結在岸邊,祈禱、期盼親人能平安歸來。然而殘酷的事實卻每每打碎人們的願望,絕望中人們僅能偶爾見到那令人心碎的漂流瓶。

為了祈求平安,便有了“擲瓶禮”,祝願海上不再有那樣的漂流瓶;並使酒的醇香佈滿船頭,驅邪消災。所以香檳在船頭摔得越碎越好,如此就預示這艘新船將永遠平安。

END

中國船檢獨家文章,轉請註明出處“中國船檢或國際船媒”,違者必究!

女神节话题|教母和“掷瓶礼”的由来

你的每一份關注,我們都認真當成了喜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