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一對一的話只論武功,三國中的呂布有沒有對手?

彷彿99


呂布作為三國最強的武將,實力是毋庸置疑的,不過他的人品不太好,導致他成為天下人唾罵的對象。

呂布的武功如何從兩件事中就可以看出:

  • 轅門射戟

當初劉備遭到袁術的大批兵馬進攻的時候,呂布由於愧疚所以選擇了幫助劉備,呂布愧疚的原因是什麼?

當初劉備出征,乘著劉備不在自己隨便找了一個藉口,就將徐州城收入自己的囊中,要知道是劉備收留了呂布讓他暫時居住在小沛安家,但劉備走後自己卻取了徐州城。

不過這也不能怪呂布無情無義,身處亂世如若不這樣,怎能成就功名大業呢?

所以他聽從陳宮的安排,取了徐州讓劉備暫駐小沛。劉皇叔的一生都不是順風的,這時袁術為了謀取徐州先是送給了呂布大批的金銀糧食,為的就是在自己討伐劉備的時候,不讓呂布幫助劉備這一招的確很絕。

想要取徐州必須要將小沛拿下,徐州與小沛互為犄角當時是非常堅固的,並且兩座城池都有很多的名將鎮守,所以袁術必須要想一個計謀離間呂布與劉備。

如若呂布沒有謀士,袁術的詭計或許可以成功,不過不幸的是呂布擁有陳宮這樣的頂尖謀士,徐州才沒有落到袁術這樣的卑鄙小人手裡。

袁術派大將紀靈攻打小沛,當時只靠劉備一個人小沛必丟,但呂布已經接受了袁術的金銀,自然是不能反悔的,陳宮告訴呂布:“奉先,你可以用你精湛的武藝化解劉備這次的危機”。

呂布當時非常不解,不知道陳宮是讓自己幫誰,看到如此不開竅等我呂布,陳宮接著說:“你可以在轅門外將自己的方天畫戟插上,自己拿起雕弓,射中戟上小枝,如果射中就罷兵,射不中就開戰,射中之後如有任何一方不服,就用我們的兵馬將其擊潰,他們認為你一定射不到,所以一定會答應下來。”

呂布認為此計甚秒,照做之後果然與陳宮料想的一樣,避免了這次的流血事件,呂布也算做了一次好人,善於用箭的黃忠不過百步穿楊。

但轅門離中軍大帳足足一百五十餘布,呂布能夠一次射中方天畫戟的小孔實在是不簡單,而且從羅貫中現在描述的呂布,他是一名近戰武將,這樣的武功誰人能擋的住呢?

  • 三英戰呂布

三英中的關羽、張飛都被喻為萬人敵,而關羽更是有很多的戰績能夠證明自己:過五關斬六將、斬顏良誅文丑、水淹樊城、單挑夏侯惇、許褚。

這樣的戰績在三國中他可謂是獨一份,拋去曹操愛才,夏侯、許褚沒有出全力的之外,還有好幾次單挑也足以其名震天下,擁有這樣實力的關羽還需要自己的大哥以及三弟幫忙才能勉強和呂布打個平手。

張飛也不是吃素的,萬軍之中取敵將手機猶如探囊取物,這樣的實力也不算弱了吧,可惜遇上了呂布也只能嘴硬,單挑根本不是呂布的對手,沒有關羽、劉備相信他在三十回合之內一定會死在呂布的方天畫戟之下。

呂布的單挑武功可以說不虛東漢末年乃至三國之中任何一位猛將,不過由於他性格多變,有奶便是孃的性格,導致最終無人敢用,身死白門樓。

對於呂布這也是一種悲哀的結局,對此大家是怎麼看的呢?歡迎留言互動。


大國布衣


說呂布和武功,那就是比《三國演義》了,在《三國演義》裡巔峰期的呂布是最頂尖的高手無疑,沒有任何一個人能單獨擊敗他,但是如果只是和他走上百八十個回合的話,還是有幾個人能做到的。

首先第一個是張飛,這個大家應該都沒有什麼疑義,畢竟張飛兩次和呂布交手都沒有明顯處於下風,第一次是在虎牢關,兩個大戰五十餘合不分勝負,第二次是在小沛,激戰一百餘合不分勝負。

其他人沒有和呂布長時間對戰的記錄,但是我們可以從《三國演義》第十二回許褚和呂布濮陽之戰推斷一二,這一戰許褚和呂布鬥了二十個回合不分勝負。曹操說:“呂布非一人可勝。”於是命典韋等人上去圍攻,最終擊敗呂布。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到,許褚比呂布略差,但是在二十個回合左右還沒有露敗相,如果全力以赴的話打上幾十個回合也沒問題,所以如果比許褚更強的武將,還是可以和呂布打上一陣的。

所以第二個能和呂布打的,是顏良。顏良雖然出場機會不多,但是有一個很驚人的戰績,二十個回合擊敗徐晃,而徐晃曾經和許褚大戰五十多個回合不分勝負。從這一點來說,顏良的武藝要比許褚高出一截,也難怪許褚最後不敢上去和顏良交手。所以顏良也有和呂布一戰的能力。

第三個自然是和顏良齊名的文丑。文丑得知顏良死訊以後,要求去為顏良報仇,從這點看,他的武藝起碼不必顏良差,否則沒這信心去報仇。而且在延津之戰中他也曾經和徐晃交戰,徐晃覺得自己不是對手,所以文丑也可以算一個。

第四個則是趙雲。趙雲曾經和文丑大戰三十多個回合不分勝負,在漢水之戰救黃忠時殺的張郃、徐晃不敢上來迎戰,他的表現也是比許褚要強上一截,足以和呂布一戰。

第五個是關羽。關羽曾經說過自己不如張飛,這一點也基本也得到廣大讀者的公認,但是巔峰期的關羽的戰鬥力也是很驚人的。下邳之戰曹操用計吸引關羽出城,派徐晃和許褚攔住關羽退路,結果被關羽奮力殺退。雖然曹操為了收服關羽肯定交代徐晃和許褚不要傷了關羽,兩人有所保留,但是二對一還是被殺退,這一點足以證明關羽的武力還是很出色的。而得到赤兔馬以後關羽更是表現驚人,雖然斬顏良是殺了對方一個措手不及,但是和文丑交手時僅僅三個回合就殺的文丑心怯,即使考慮到戰場環境對文丑不利的因素,這個戰績也是非常了不起的,此時的關羽即使是對上呂布也不見得會落下風。

其他幾個可能和呂布戰上一會的,則是許褚、典韋、馬超、黃忠,許褚前面已經說過,典韋和許褚同級,馬超曾經戰平過張飛,黃忠則戰平過關羽,但是由於《三國演義》裡武力表現有高有低有一定誤差,這幾個人和超一流高手之間的比鬥次數比較少,因此這只是可能而已。


不沉的經遠


即使呂布死後三十年,呂布也沒有對手。


在我看來。三國的武將分為四個梯隊:

第一梯隊 呂布

SS級限量版。

全套紅色裝備。

金字塔的尖尖上,只有呂布一人,溫侯的光芒照亮了整個三國武人圈。

評測呂布武力最好的一場,就是三英戰呂布。

劉關張三人一起上,三點無縫圍堵配合,呂布就被圍在圈裡,車輪戰下,呂布毫髮無損,從然撤出。

這裡不是說呂布打不過劉關張三人,而是充分顯示呂布不逞匹夫之勇。


仔細回顧三國,就會發現呂布與項羽最大的區別就在於呂布不會蠻幹。

呂布殺丁原誅董卓,那都是時勢下的理智選擇,在武力上,呂布也是如此,從未見他跟人死磕。

該退的時候,呂布就退,冷靜的呂布真的很可怕。

呂布應該算三國時期的一方諸侯了,而不單單是一員武將。

第二梯隊

S級。

全套橙色裝備。

第二梯隊的武將也是很猛的。

代表人物就是關羽、張飛、張遼等這一波。

如果沒有呂布,這些人可都是站第一排的牛人。

第三梯隊

A級。

全套紫色裝備。

黃忠、魏延、夏侯惇、夏侯淵等這一波的。

這些人的武力比關羽張飛要稍遜一些,但成色仍然很好,隨便挑一個出來,也是萬人敵。

第四梯隊

B級。

全套藍裝。

黃蓋、劉封、孟獲之流。

成色差了很多了,屬於中上流的武將,就怕單挑遇到猛將。

可以做領軍的大將,但離軍中之膽,軍中之魂差的太遠了。

至於像潘鳳這類不十分要緊,C-D級,綠裝夾雜白裝的武將,就不贅述了。

文中用遊戲的模式來點評三國武將,只是為了形象說明個人的觀點,不當之處,敬請包涵。



無月文化,品讀經典,品味文化


無月文化館


以武功論,一對一單挑,三國諸將中,無人能勝呂布。

但呂布未必就是天下無敵。在我看來,張飛和馬超就是他意欲登頂卻無法逾越的兩座高峰。

何來這一說呢?只因呂布的武功中真正達到天下無匹的是他的防禦技術。以攻擊論,你何曾見他戟下死過哪怕是一名超一流的名將。

真正使呂布"豎子成名"的無非是"三英戰呂布""濮陽之戰以一敵六"。可是這能證明什麼呢?從頭到尾都只證明了一點,他的防禦技術確實霸氣,密不透風,不留一絲破綻。

作為對手,關於張飛的事情我說得太多,所以今日我們就著重來談談馬超,看看馬超與呂布一戰是否勢均力敵?

在《三國演義》中,馬超和呂布未曾一戰。這不存在誰怕誰的問題,完全是因了年齡的關係。呂布白門樓殞命之時,馬超方才十四五歲。故有"前表呂布,後表馬超"一說。

馬超用槍,與呂布的方天畫戟,關羽的青龍偃月刀等名器相比,在《三國演義》中未著筆墨,故顯無名。但在《評書三國演義》中,稱其槍名為"五鉤神飛亮銀槍"。更有人說他所擅槍法乃"三十六路絕命槍",尤以"絕命三槍"為最,在葭萌關前險些將張飛張三爺挑於馬下,其威力之大,可見一斑。

然而槍法之絕只是馬超所學武功中的一項,他尚有一門祖傳絕技,縱橫天下,無人可敵,這便是飛撾。

飛撾乃古之兵器,在《武志備.器械三.飛撾》中有記載:"用淨鐵照式打造,若鷹爪樣,五指攢中,釘活,穿長繩繫之,始擊人馬,用大力人丟去,著身收合回頭,不能脫走"。

在經典劇《亮劍》中,黑雲寨大當家用於逃命的工具就應是飛撾。由此可見,飛撾的攻擊距離可遠可近,攻擊範圍之大,絕非是傳統武器可以與之相比,一旦用於馬上交鋒,敵未至而我先至,自然就佔據了主動。

縱是換成馬下近戰,估計三國之中,馬超若稱笫二,無人敢稱第一。

之所以敢如此妄言,還在於馬超自創有兩門絕學,一是西涼掌,二是用於軍中陣勢的劍術"出手法"。

說到"出手法",在明朝軍事家何良臣所著《陣紀》中言道:

劍用則有術也。法有劍經,術有劍俠,故不可測。識者數十氏焉,卞莊子之紛擊法,王聚之起落法,劉先主之顧應法,馬明王之閃電法,馬超之出手法,五家之劍有傳。

劉先主指的便是劉備。自古流傳下來的五大劍術中,有三人都是來自於三國,除了馬超劉備之外,這王聚乃曹丕學劍的師祖,劍術之精,盡顯名師風範,在曹丕《典論.自敘》中記載了一些有關於他的事蹟。

事實上在《三國演義》裡,劉備的武功被嚴重低估。我們其實只要仔細想一想,就大致能知道問題的癥結所在。

首先,以張飛的暴躁和關羽的孤傲,劉備的武功若是不高,僅憑他虛長几歲和到處忽悠的漢室宗親身份,便要讓關張二人甘為小弟,顯然不太現實。那麼結合劉備的"顧應法"之劍術,唯一的解釋就是劉備的劍術確有其獨到之處,用之馬上或許威力不顯,用於近戰關張未必是其對手,以此為震懾,得於坐穩老大之位。

其次,劉備自起事之初到漢中稱王,歷經大小戰事不下百場,每次都是親歷親為,身先士卒。縱然慘敗逃亡,猶能全身而退,不傷分亳,這難道是一般的人可以做到的嗎?

既然不是,那就證明了劉備的武功非同尋常。而馬超單以劍術論便可與劉備齊名,再加上其自創的西涼掌法,那麼於貼身近戰豈不是天下無人可與之匹敵。

是以,我個人認為,呂布與馬超一戰,馬上廝殺或有一拚,以步戰論,馬超完虐呂布。


煮茶道史


三國中,呂布的武力是比較高,但沒有達到沒有對手那種水平。之所以有一種沒有對手的感覺,是因為有“三英戰呂布”這一段,關羽張飛單個已經秒殺很多一流大將了,呂布可以同時挑戰他們2個還加一個劉備,似乎呂布遇人都可以秒殺,實際是這樣嘛?我們先來看看三英戰呂布的原文。“呂布見了,棄了公孫瓚,便戰張飛。飛抖擻精神,酣戰呂布。連鬥五十餘合,不分勝負。雲長見了,把馬一拍,舞八十二斤青龍偃月刀,來夾攻呂布。三匹馬丁字兒廝殺。戰到三十合,戰不倒呂布。劉玄德掣雙股劍,驟黃鬃馬,刺斜裡也來助戰。這三個圍住呂布。轉燈兒般廝殺。八路人馬,都看得呆了。呂布架隔遮攔不定,看著玄德面上,虛刺一戟,玄德急閃。呂布盪開陣角,倒拖畫戟,飛馬便回。三個那裡肯舍,拍馬趕來。”從這段文字可以看出,張飛和呂布鬥了50回合,部分勝負,雖然說張飛打不過呂布,但達到對手的水平肯定是足夠了。再看張關二人鬥呂布,30個回合,戰不倒呂布,細細感覺“戰不倒”三字,已經說明張關二人優勢明顯,只是以為呂布很快就會敗,但30個回合還沒拿下。再看三英戰呂布,沒說多少回合,但從描述來說,應該是很快呂布就敗了。我再打個比方,羽毛球林丹比李宗偉強,但他們每打一個球都很精彩,往往20個回合都正常。那2個林丹能秒殺李宗偉嘛?顯然不能,三個呢?其實還是不能,我估計,就算三個林丹,李宗偉有可能也能抗5個以上回合,如果3個林丹超過5回合才打敗李宗偉,是否能說明李宗偉比林丹厲害呢?顯然不能得出任何結論。這個比方說明一個什麼問題呢,那就是別說呂布有沒有對手,三英戰呂布,連呂布一定能勝關羽的結論其實都是不能得出的。通過後來張飛和呂布幾次大戰,張飛和馬超大戰等,可以看出,三國中,呂布戰力是很強,但張飛、關羽、趙雲、馬超、典韋、顏良、文丑、許褚、黃忠等,都不會比呂布弱多少,甚至中間也許有人超過他。


奇蹟7033


三國演義是小說,不要與史記混合,史記中只記載飛與羽萬人敵,沒有布與雲的份!依三國演義分析:桃園三結義中,飛與張爭鬥,雙方勢均力敵,雙手相互交錯,不分仲伯時,相信世上無人能分解,布力大,身𣁽,也不一定能用兩手分開他們四手,但備做到了,當然有言語及氣勢能讓他們兩者罷斗的意思!但至少說明備力量也很大!另:備在演義中數次身臨險境,但總能憑雙股劍全身而退,從沒受傷!俗話說一寸短,一寸險,劉備至少劍術也不錯!而且能持雙劍面對三國多數強敵從不受傷而退,至少說明備力大且劍術高超,只因他是三國時期,其中之一帝,作者不可能突出他武功!只為突出他創業生涯的能力與業績,所以說書中三英戰呂布,劉備出戰,絕對讓呂布有壓力!至少劉備真正技藝不一定會低於徐晃!綜上所述,三國中布武藝絕對第一無爭議!至於後來飛能與布戰一佰回合打平,有以下幾個原因,一:飛隨著戰鬥經驗豐富,武藝時有長進,演義不同於金庸,梁羽生的武俠小說,人身負內力,能隨年齡增長而力量加強!內功高功夫高,演義裡的功夫與現實生活中的格鬥專家一樣,人不可能有內功,泰森有內功嗎?中國的所謂傳統武林高手無內功嗎?事實勝於雄辯,世界上連立地平地起跳一米五的人也不可能存在,通過助跑臨空躍過2來五的人也不存在,不然打籃球,跳高讓中國輕功高手參加,還不是奧運冠軍手到擒來?綜上所述,呂布在三國演義中,一對一隻論武功,年輕時是絕對第一高手!被曹操臨處死前,年齡相對大了,人體力頂峰肯定是35歲之前,酒色財氣上淘空了一部分身體,有可能排到二,三名了!


大甜一汪清泉


文鴦算一個!

第一次發現文鴦是在六年級的時候,那個時候它實在是太驚豔了,尤其是在三國後期,讀起來都覺得沒意思,直到讀到文鴦,不覺眼睛一亮,沒錯就是鶴立雞群!

1、在三國裡嚇死人的大將好像只有文鴦和張飛,張飛嚇死了夏侯恩,其實這裡面也有趙雲的功勞,而文鴦完全是一個人把司馬師嚇死的,而且羅貫中對文鴦也是大家讚賞,寫詩稱讚說:“昔日當陽喝斷橋,張飛從此顯英豪。樂嘉城內應無敵,又見文鴦膽氣高”,在這裡作者已經明確的說出了,文鴦是可以匹敵張飛!

2、三國裡動不動就喜歡用百萬軍中去上將首級,能做到的確沒有幾個,只有文鴦把大將軍司馬師給嚇死了,另外,能在百萬軍中來去自如的,且經過證實的的也沒幾個,我記得應該就只有趙雲和文鴦,而且趙雲還是在曹操不讓放冷箭要活捉的情況下,趙雲衝出重圍後的第一反應就是“翼德助我”,而文鴦卻是意猶未盡!所以文鴦的武力不在趙雲之下!

3、當時文鴦只有18歲,真是後生可畏,那麼他能不能打過呂布呢,兩人沒有交鋒,也沒有戰績交集,真不好評判,但是如果在三國裡找幾個呂布的假設敵,我會首推文鴦



此人推出頭調


我的三國曆史是從《三國演義》中學到的,所以我的觀點只能從這裡面信息出發得出。其中最有名的應該是“三英戰呂布”的典故。


在《三國演義》中,關羽與張飛的武力值是排在當時頂尖的位置。用當下玄幻類小說的描述,應該是一隻腳踏入天境了,對手已經是寥寥無幾了。而呂布以一戰三雖不勝但能全身而退,這已經是超脫天境的級別了。


天境級別的高手與呂布單挑而不死的也就張飛,當然是在他大哥二哥參加群毆的情況下,要不還真難說。如此就只能採用對比的方式了,從張飛與關羽這樣的單挑排行榜來預估呂布單挑戰力。


當時的東吳也是高手如雲,可一個關羽坐鎮荊州就讓這些人正面無法撼動,最後只能採用些小伎倆--軍事術語叫“戰略”“戰術”--達到目的。所以,從東吳找參照物可以排除了。


那就只能從魏國方面找找了。張飛與馬超對戰過,難分勝負;而馬超與許褚對戰過,也是難分勝負。許褚應該是典韋之下魏國最強的武將了。


所以,我的觀點是,三國時期一對一單挑,呂布是無敵的。

讀史自思


與呂布交鋒硬磕,超過三十合以上而活下來的,只有一個人――張飛。

如果說呂布還有對手的話,只能是張飛了。


咱們來檢索一下呂布所經歷過的戰鬥



呂布的戰鬥力非常驚人,要想頂住呂布,必須要圍毆,還必須要包括有兩名以上超一流戰將參與,(關羽+張飛+劉備)
、(許禇+典韋+夏侯惇+夏侯淵+李典+樂進)。

再看呂布經歷過的打鬥,戰至三十合以上能活下來的,唯有張飛一人(關羽在與張飛夾攻的情況下,兩人合戰呂布三十合,其中仍有張飛出招)。

許褚號稱虎痴,與呂布對戰至二十合,連觀戰的門外漢曹操都看出來情況危急了,“呂布非一人能敵!”立即命令典韋援手夾攻。而很快,曹軍中六將齊出,才將呂布打跑。

呂布與張飛總共曾經對陣過四次,雙方平局兩次,各輸一次,總成績算是打個平手。

與關羽對戰過一次。

在《三國演義》第五回中,十八路諸侯討董,虎牢關前,張飛初戰呂布。

回目:發矯詔諸鎮應曹公 破關兵三英戰呂布



張飛高叫“三姓家奴!”救下公孫瓚,激怒了呂布,雙方連鬥五十餘合,不分勝負。

但從關羽加入戰團來分析,在這個時期的呂布還是佔據一定上風的,而關羽看出了張飛的形勢並不樂觀,才出手夾攻。

張飛與呂布的再次交鋒是在《三國演義》第十四回中,雖沒有直接交鋒,兩人卻形成心理上的對抗。

回目:曹孟德移駕幸許都 呂奉先乘夜襲徐郡



呂布夜襲而來,張飛卻因醉酒,在形勢上就落了下風。張飛心怯,而呂布也對張飛頗為忌憚的,“素知飛勇,亦不敢相逼”,與張飛保持了一定的安全距離,放張飛跑了。

張飛與呂布的第三次交鋒,是在《三國演義》第十六回中,這是兩人最激烈的一次對戰。

回目:呂奉先射戟轅門 曹孟德敗師淯水




都沒有旁人助戰,而是硬碰硬地幹了一百回合以上。 張飛武藝和經驗大有長進,已經不需要兄弟的助戰了,也能撐一百合以上,張飛還是很善於學習和總結的。

劉備“恐有疏失”,及時地鳴金收兵,也說明張飛雖然不怕呂布,但也沒有任何希望能擊敗呂布。

張飛與呂布第四次交手,也就是最後一次交鋒是在《三國演義》的第十九回中。 這次張飛終於揚眉吐氣了一回。

回目:下邳城曹操鏖兵 白門樓呂布殞命


呂布對戰勝張飛已經完全沒信心了,居然先派出高順來消耗張飛的銳氣和體力。 但高順不爭氣,很快就情況不妙,在後面觀戰的呂布無奈,親自接戰張飛。這說明,此時的呂布的優勢已經蕩然無存。

當敵方援軍到達時, 呂布主動選擇了撤退逃跑。

此時的呂布已經不復當年之勇,與敵人單挑而選擇了撤退,是呂布在他的戰鬥生涯中唯一的一次。

呂布與張飛的這幾次對抗,呂布是一次比一次表現糟糕,而張飛則越戰越勇。虎牢關時還在下風,下邳城就足以能夠抗衡,最後則能將呂布驅走。

張飛雖然粗魯,但卻是個有心人,他很善於學習和總結,武藝一直在提高和進步,而呂布從虎牢關時的勇將成為了一方諸侯以後,勇武之氣逐步消褪,表現也越來越差強人意。

從《三國演義》原著內容分析,能稱得上呂布的對手,只有一個張飛。


饞嘴肥貓鏟史官


三國中的武力值排行,在民間的排名是,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

當然這個排名也僅僅是在民眾心中的一種排名,有很多的非理性和公正的排名。具體真實可靠的排名並沒有誰能下斷論。只能是翻閱古書查找相關人物的交集,然後再評出一個名詞,但是問題在於,史書上的記載中,並不是三國中的武將都交過手,所以也僅僅是以中間人物作為參考,然後再衡量比對出另一個人的武力如何。

那麼既然如此,我們就來說一下,呂布究竟在三國眾多武將中的排名是不是第一呢?首先題主問的是,只論武功的一打一。比如,呂布和張飛比試,史書中也說了,大戰幾十回合未能分勝負,但是有個前提是呂布騎得是赤兔馬,這就影響了公平的對決,古時候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一匹寶馬肯定會為對決增加很多勝利的可能性。所以說,即使是史書中有記載呂布和張飛的對戰,但也不能就說明呂布在單純的武功方面就優於張飛。同樣關羽斬顏良文丑也是趁其不備的擊殺,並不能算作關羽就比顏良文丑厲害。其他的三國人物的交手也是摻雜著各種不公平的環境因素。

所以,三國中的武將武力值的一個排名,有很多版本。一千個人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說的都有道理,但都從嚴格意思上來說,又不是多麼的有道理。呂布,只能說是三國中一個很厲害的人物,很厲害很厲害,多厲害?就是很厲害。 哈哈


分享到:


相關文章: